王达兴
【摘要】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黄埔区按照广州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的有利措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配备、教师人员结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等因素都在不同层面影响着教学的顺利实施,有些因素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体质健康水平,影响深远。本文从黄埔区63所小学中选取12所各类型学校进行抽样研究,对广州市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对策
1.研究目的
本文对广州市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体育课程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对教学硬件条件的需求、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适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2.研究方法
本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抽样法和访谈法等。
3.结果与分析
3.1 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情况的现状
3.1.1黄埔区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
黄埔区共有各级各类小学63所,共有体育教师244名,其中在编体育教师177人,临聘体育教师67人(见表1)。男女教师比例为4:1(见表2);年龄结构较为合理,20-30岁的青年教师占33%,31-4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30%,41岁及以上教师比例为37%(见表3);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专业技术职称达到中级以上的比例为52%,初级职称比例为31%,无职称比例为17%(见表4);体育教师的平均缺编比例为36%(见表5)。
3.1.2 黄埔区各类别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金、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条件的调查
通过对黄埔区各级各类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金、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配备的调查,从表6的统计情况来看,城区省一级类学校的配备情况无疑是所有学校当中最好的,但是游泳池和体育馆的配备不足率仍然超过50%。郊区市一级类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部分学校受办学场地面积限制,无法解决标准田径场地的建设问题,此类情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选择新校址或在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中应首先考虑此类问题。民办区一级类学校受办学条件以及资金投入限制,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表现良莠不齐,规模大、实力强的学校投入会明显加大,规模小、实力弱的学校投入随之降低。
3.1.3 黄埔区各类别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调查
通过对黄埔区各级各类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调查,从表7的统计情况来看,城区省一级类学校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较为科学和丰富的。郊区市一级类学校和民办区一级类学校受资质和办学规模的限制,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稍显单一。
3.2分析与讨论
3.2.1 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科研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对教学效果起到决定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和明显影响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伴随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日渐深入,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以前的照本宣科、一只哨子一筐球的体育教师,逐步朝会研究教材大纲、适应教改形势、钻研教法学法、探究新的教学内容的“发展型”体育教师转变。这就预示着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接收和消化新的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加强自身综合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学校体育的进步和发展速度。
3.2.2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资金场地等硬件设施條件的要求分析
随着课程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发展比例情况, 以黄埔区为例, 在学校体育专项资金、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投入上, 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各级各类小学在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方面, 球类、田径情况较好, 武术、体操符合要求的学校很少,有些学校还常常处于缺教师、 缺运动场地、 缺经费的状态。黄埔区小学的经费投入相对周边的其他城区来说还算是比较充足的, 但是学校在对经费的使用安排上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重视程度不高,力度较弱。城区密集的地理位置, 也让小学在校园面积的扩充方面无可奈何。这也是造成学校运动场地紧缺的主要原因,部分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两条50米跑道, 这些硬件条件上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2.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要求分析
课程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体育课学习,应该以对身体进行全面的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学习和掌握体育健康和卫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技能,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对复杂的运动规则进行简化,合理添加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合理、科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再给予正面的鼓励引导,能让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当前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锻炼身心的同时学到更多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4.1.1 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的结构比较合理
黄埔区共有各级各类小学63所,共有体育教师244名,其中在编体育教师177人,临聘体育教师67人。男女教师比例、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均比较合理,学历达标率较高,但仍然存在缺编及临聘教师,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有一定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
4.1.2 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保障条件——场地硬件设施配置不足
郊区市一级类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部分学校受办学场地面积限制,无法解决标准田径场地的建设问题,此类情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选择新校址或在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中应首先考虑此类问题。民办区一级类学校受办学条件以及资金投入限制,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表现良莠不齐,规模大、实力强的学校投入会明显加大,规模小、实力弱的学校投入随之降低。
4.1.3 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受体——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效果反应不佳
本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可以从侧面了解到黄埔区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对课程体质特点的认识以及参与课程教学的态度不容乐观。尤其是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程度不高,不喜欢体育老师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在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选择上,多数是不喜欢体育课的形式。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引导密切相关,由此,折射出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开展的效果不佳。
4.2 对策建议
4.2.1 完善专职小学体育教师的人员配备,改善体育教师待遇,确保体育教师的行业地位和工作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实现同工同酬
现阶段受各种原因影响,黄埔区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出现编制缺口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体育教师课时超标等现象,有些学校只能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上体育课,这种现状将从根源上对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每星期4节体育课,这些基本課程要求也因为师资的缺口而无法得到保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难以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加上长期担负大负荷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效果。
4.2.2 提高各类学校场馆、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配置水平,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黄埔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执行课程标准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性引进适合开展的运动项目,但是受到经费投入和场地器材建设的影响,教学效果一直上不来。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把体育运动场地建设规划写进学校的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分步骤实施体育运动场地的建设和改造;加大体育运动器材的购买和维护力度,确保教学需要和师生安全。
4.2.3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建立更加完善、直观的课程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的表现得到一个完整的体现
教师可以将团队构建、教学分组、团队合作等环节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运动竞赛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将团队合作精神的构建培养融入到小学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当中将是接下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主要环节。新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别,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进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全的竞争意识。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成绩分数论英雄的考评观念,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重点突出项目的积极参与、学习钻研和全程投入等环节。
在全新的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下,摈弃了以前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不断重复、 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中学习项目技能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掌握项目运动技能;在本阶段能在所学习的运动项目中积极投入,锻炼身心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圆满地完成本阶段的课程学习目标,为今后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臻.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10).
[2]王华倬.论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9)
[3]代志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运动,2010,12
[4]张良平,吕晓亚.简论中小学体育课堂组织与教学.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5]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6]张祝平.日本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及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山东体育科技,2007,12
[7]贾志勇.中国中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对“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质疑.国家学校体育,2004(3)
[9]毛振明,赖天德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体育学刊,2007,3
[10]肖建忠.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特点及规律的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11]耿培新.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体育教学,2009,(10)
[12]郝斌,刘安清,甘宏玲等.湖北省贫困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