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

2018-07-13 10:02刘碧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3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语文

刘碧梅

【摘要】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里曾道:“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教师对言语的解读都不应该照本宣科,绝不能人云亦云,他得有自己对言语的独特感受。他是言语的探索者、解密者、思想者,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的引领者……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言语心智之门的。”的确,你若随意看待语文,收获的就是平常;而你若精心待之,犹如大浪淘沙,收获黄金粒粒。这无疑道出另一层面的语文——“看似寻常最奇崛”的高效课堂探析。

【关键词】语文;问题设计;“言”“意”撞击;文本突围

一、何为语文高效

语文是“口头为语,书写为文”,实则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浓缩。在短暂的四十分钟课堂,将八个字全部诠释,宛如登天。因此,在有限的课堂里,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择其一启动学生思维。而教者如何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全程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主动学,实为文题之“辩”,即语文另一层面的高效学习。而积极思维,是让学生达到新的启发,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到达新的高度,这需要调动原有的知识层面,促使他们的思维跃进“最近发展区”。如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发全班的“头脑风暴”,是回归教育本真不可或缺的步伐。想起王安石曾评张籍诗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教学或语文学习亦然,一定要在看似不言而喻甚至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情感的“崇山峻岭”。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语文或者语文学习都应该给予孩子深深的、余音缭绕的沉淀。

二、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实施主问题设计

山区小学大班额下的教学,小组讨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又不可避免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答案唾手可得,学生无需开动多维度的思维模式,更别提创新思维开发与提升。

因而,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课时观,从众多的知识点中提炼出“得”。文本“说什么”指向的是思想情感,文本“怎么说”才是形成语文味的关键。围绕这个“得”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辨别、鉴赏、融会贯通,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思维可视化策略”的主问题设计,实则让学生无论经历阅读、习作,还是表达,都清晰展示思维过程,进而实现透彻地理解、条理地思考、流畅地表达。借用这种策略,启发教者备课时,设计一两个教学为主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探究空间,为另一层面的高效课堂开展做准备。教者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一是与生活相关的,二是熟悉并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板块,三是预设学生能达到“最近发展区”的高度,四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地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言”与“意”的撞击

以《凡卡》课后习题为例。“读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跟朋友说,请你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都会写着:“凡卡,你一定相信,爷爷会来救你的。”“你一定要活下去呀!”“凡卡,一切都会好的。”但脸上无疑写着“还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学生的表里反差,激起了教师往下深度的追问。这个问题设计没让凡卡看到希望的存在,且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吗?

教师思忖应变道:“同学们,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封信连邮票都没有,又怎么寄出去?那能不能让凡卡少挨饿、受冻、挨打、挨骂呀?”问题一出,学生都陷入了许久冥思。教师又问道:“怎么才能让凡卡少挨骂?”一个学生说:“老师,凡卡可以乖一点。”话一出,教师就在黑板写下:乖点。其他学生在这个学生的启发和教师结构言说思维的导向下,学生慢慢就有了很多主意:不惹事,学本领,逃跑,锻炼身体,找朋友倾诉……教师看着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适时问道:“谁让凡卡看到了希望?”学生又陷入了沉思,一双小手颤颤惊惊地举起来:“是自己拯救自己。”学生的回答,老师始料未及,是“看似寻常最奇崛”的呈现。几秒种后,雷鸣般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着。

这一阵掌声不仅代表学生间“头脑风暴”的结果,更是对“思维可视化策略”主问题设计的诠释,甚至无意间推进了语文课堂另一层面高效的呈现。学生思维得到空前释放,到达了另一层面的思维高度,是“看似寻常最奇崛”的体现。是“言”与“意”的撞击下,学生领到无限的思维空间,给生者全新的体验。

(二)由“文本内”到“文本外”:从“习见惯常”中突围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徐俊老师执教六年级《夸父逐日》课文时,问:“夸父逐日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对这耳熟能详的提问,“刷刷刷”地在本子上迅速写下:“夸父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不断奋斗,用毕生的精力去追逐心中的目标。”诸如此类。在场的四十多名学生和几百名老师,本以为这问题就这么过去了,竟没想到徐老师却严肃反问学生:“什么是启示?”学生愕然,默然良久,竟不知如何应答。这时,徐老师娓娓道来:“启示,不是瞎猜、瞎想的,也不是空话、套话,而是你们在了解字词句段后,一点点想出来的、悟出来的,全部加在一起所得来的。刚才我们是怎么解决夸父的为人,夸父为什么要追逐太阳的,再一次整合这些语言,得出属于自己的启示。”

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学生的心灵无疑被震撼了,学生全新的思维也无疑被打开了了。五分钟后,学生的启示展示,博得一阵又一阵长久不息的掌声:“夸父逐日教会我们,坚持不懈对一个人实现目标是多么重要。”“追逐光明,追逐长寿,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个人如果有理想,即便是粉身碎骨了,也留给别人享用不完的精神源泉……”

好的阅读教学应如徐俊老师般,抓住课堂的意外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看似寻常最奇崛”。从“习见惯常”中突围,学生会刻骨铭心,甚至会“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良性循环下去,那语文的高效岂不从一而终了?

三、总结

因而,无论是《凡卡》课例的展示,还是徐俊老师围绕何为“启示”,都在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学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由关注学习内容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力的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在自以为高潮精彩的语文分享后,再追问一句:还有何处是“看似寻常最奇崛”?难道这样的语文课堂还不是另一层面的高效吗?

參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J].小学语文教学·2015会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2.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语文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