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2018-07-13 17:28曾巧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人文性素质教育

曾巧铭

【摘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但是服务于高考的应试教育仍占据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是中学语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可以从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利用教材的人文内涵以及完善课堂评价这三大方面入手。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人文性

一、素质教育实现受阻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提出多年未能正确实施,使一些学校的语文课堂重视学习基础好,求知欲望强烈的学生,重视文本结构的分析,重视写法的分析,忽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长期以往,必然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形成严重阻碍。

其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素质教育的真正障碍不在考试的存在,而在于师资、文化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能够应付好考试,而且会比单纯的应试教育做得更好。那么该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对推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为本的课程。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对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发展的需求。“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为本”这是由语文课程特有特性决定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沃土。

三、如何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要建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更好地建构人文课堂提供养分。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方面内容,教师要提高人文素养,可以从提高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1)要不断提高人文知识,这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前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来赢得学生的认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2)要不断提高人文精神,这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核心。提高人文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差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广大教师的是否辛勤工作是学生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尊严的重要前提。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样貌、不同智力的学生。最后,教师要善于自省。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更需要经常反省自身的行为和语言,是否符合教师要求,从反省中提升自身,完善自己。

教师具备的人文素养越高,那么反映在课堂的人文元素将越多,学生的受到的人文熏陶,接受的人文教育将越全面。这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起到很好的作用。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材充满了人生的积淀、人品的精华、人情的意蕴、人世的阅历和人间的沧桑,处处闪耀着人文的光彩。

(1)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成为学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精神粮食。例如《登上地球之颠》体现了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再塑生命》体现了作者身残志坚、顽强学习的精神和克服自身弱点、不断前进的品质。学习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不仅是因为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而伟大,更是因为人类自身所闪现的耀眼的人格魅力而流芳百世。由此,学生感悟到只有加强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塑造,才能更接近成功。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例如高中教材粤教版必修一的《离骚》、《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必修三的《登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书愤》可以整合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单元,让学生深入了解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存在不分年代,爱国者的爱国表现不分形式。这些伟大的爱国者关注自身价值实现得同时,更加重视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投射到学生的思想中,必将触动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下,学生也将加强自身内在驱动力,渴望为建设幸福和谐社会而贡献,从而积极发展自身能力。

(3)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审美情趣。①感受人间真情,认识人性之美。例如,《背影》所体现的父子之间淳朴而深厚情感;《老王》一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爱护;《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高尚无私的师爱。②体会环境意境描写,欣赏艺术美、自然美。如《安塞腰鼓》一文里,作者就给我们展现了西北地区特有的奔放着生命活力的舞蹈;《观舞记》一文中,随着卡拉玛姐妹的翩翩起舞,浓郁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又如《春》这篇章,春的美景,春的气息,存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体现了出来。学生通过感受教材里的人性美,艺术美和自然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投入更多的情感,更加关注社会和自然的发展,为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3.改进评价机制,体现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大多老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教学中凡是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全都重要,凡是与之无关的全都不重要。这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与完善。笔者认为应该提倡一种新的课堂评价机制,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

在评价主体上,强调学生的自评。自我评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消除单纯教师评价所引起的过度焦虑,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发展个性。

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實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

教育事业的改革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教师必须坚定地走素质教育这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建构人文性的课堂开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用屈原这句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之。

参考文献:

[1]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官方网站,2013.12.

[2]绪论:应试教育的弊端与素质教育的意义

[3]郭根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演变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J].河北教育,2003(10).

[4]李剑萍,魏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

[5]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朱中义.怎样优化课堂人文环境[J].语文教学通讯,2001(5).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人文性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