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晶,郝风武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2010年春季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各专业开出通识课程数学文化。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了“教学内容模块化,课堂设置虚拟化、考核方式过程化,学习评价开放化”[1]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河北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市级电大的几个专业的学习者选修,教学点相对较少,而且教学点都有专任数学教师。我们将这些教师组成了动态的网络课程教学团队,由省校课程责任教师任组长,团队成员分别负责各自教学点的教学过程的落实,包括面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督促、指导,各位成员能够按照课程学习评价标准对学习者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情况做出客观地评价。
2015年秋开始,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率先迁移到学习网,与此同时,选修此课程的学习者人数一跃增加到400多人,涉及教学点68个,其中县级教学点占绝大多数。然而,大部分教学点没有数学文化课程的辅导教师,有的县级教学点即便安排了数学文化课程的辅导教师也只是流于形式,多是由负责几个不同专业的班主任来担任。由于所学专业和工作重心在于日常管理,他们在指导学习者的学习、评阅平时作业、与学习者在线交流课程内容等方面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很难真正落实教学过程。基于基层教学点师资匮乏的现实条件,为了落实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利用学习网强大的功能,积极推进网络团队建设,进行跨机构教学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有关教学团队的论述有一些[2][3][4][5]。归纳起来,笔者认为,网络教学团队是以课程和课程群为建设平台,以互联网和电子通讯技术为主要支撑手段,具备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协作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共同体。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是进一步整合办学体系的师资、为全体学习者提供高质量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开放大学完善共建共治的办学组织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推出学习网,实现了所有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的学习者和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共同应用学习网,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学习网的使用,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网络教学团队的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使通过跨机构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学支持服务成为了可能。
所谓跨机构教学是指课程辅导教师在国开学习网某个教学点注册后,不仅在此教学点承担教学辅导工作,还可以同时从事多个教学点的课程辅导工作。比如,在A教学点注册了B课程的辅导教师可以向C教学点提出“跨机构教学申请”,在得到C教学点管理员批准“同意”后,可以成为C教学点的B课程的辅导教师,行使C教学点B课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如果将该教师和C教学点选修此课程的学习者分在同一个班(或组)里,就可以对这个班里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导、相互交流、评阅作业等。
实现跨机构教学的意义在于:有益于发挥网络课程教师团队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调用最好的教师资源,让有专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发挥作用,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以此解决基层教学点课程教师匮乏之难,这对提升开放大学系统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落实开放大学的教学过程、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开放大学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质量无疑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数学文化课程经过2015秋、2016春两个学期在学习网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个别教学点(一般为市校教学点)为学习者分配了辅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组织教学点的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组织网上小组讨论、及时回复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作业批改和作业点评、辅导答疑、查看学习者学习行为等,并为学习者提供导学、助学、促学服务。这些辅导教师同时也接受责任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督导。但大部分教学点,特别是县级教学点没有辅导教师,只配有班主任或教学管理人员。这些班主任(或本地的教学管理人员)主要为本地学习者提供线下的督促、信息通知等服务,从无法胜任对学习者的学习指导和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判任务。
为了有效解决基层教学点辅导教师严重匮乏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依靠课程教师团队——省校教师、市校教师和县校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通过网络获得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2010初年,课程责任教师就建立数学文化课程QQ群,要求全省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的各教学点的班主任或辅导教师都要参加,并且成为数学文化课程动态团队的成员。通过QQ群,成员日常联系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集中教研活动。
由于2015秋数学文化课程迁移到学习网,学习者人数猛增,涉及的教学点也增加到近70个,原有的数学文化课程群的教师或管理人员的人数增加到120多人。他们每天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大都是学习网使用的问题。比如学习者如何注册、如何分班、如何分配辅导教师。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原有课程骨干教师率先了解学习网的功能,在课程群中指导其他教学点解决注册问题、分班问题、分配教师问题,还有的教师将形成性考核的评分程序制作成评阅流程发到群里,发挥了骨干、示范、指导的作用。
从2016春开始,对基层教学点(包括市校教学点和县校教学点)数学文化课程教师现状做深入调研、摸底。通过多方调研,在原有数学文化课程团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数学文化课程的核心团队——数学文化课程中心教研组。目前共有10名教师,均为省校、市校数学文化课程的辅导教师,省校课程责任教师任组长。建立数学文化课程中心组群,利用这个群随时沟通情况,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中心组集中教研活动,研讨教学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指导全省数学文化课程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顺利实施。同时,我们还做好原数学文化课程群的管理,通过这个群组织全省数学文化课程的教研活动,布置工作,反馈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秋开始,我们在国开学习网上依靠网络课程团队,对数学文化课程进行了跨机构教学实践探索。明确各位课程核心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参与课程部分资源的更新性建设;集体研讨教学工作,其核心任务是落实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每学期根据学习者人数和区域分布情况,将核心团队成员分配到各市校、县校教学点进行对口教学,即跨教学点的远程在线教学,与对口教学点的学习者进行在线交互交流,远程指导学习者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评阅学习者的平时作业和在线讨论的成绩。
实践工作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秋实现跨所属县级电大教学点的跨机构教学。让中心组的教师首先负责自己市校教学点学习者的学习指导和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判,然后再承担市校所有县校教学点的学习者学习指导和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判。为了组织好跨机构教学,我们多次通过QQ群、云教室教学活动等方式对核心团队的教师进行严格培训,提出对学习者进行有效指导的建议,强调了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准确把握好评分标准。同时在课程团队教研活动(课程群)公布跨机构教学的工作方案,争取获得各教学点的支持和配合。
第二阶段,2017春实现跨市校的跨机构教学。吸取2016秋的经验和教训,鼓励有精力的教师尽量多承担一些任务。有两位教师除了承担原有任务,又主动承担了其他市校人数较多的县级教学点或市校没有中心组成员的教学点的教学工作任务。这样,每个中心组成员的工作量也相对均衡些。
我们为每个教学点都配备具有学习指导能力的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上的有效指导,增强对学习者学习指导的个性化服务,这是教学过程有效落实的首要条件。团队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积极负责的指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认真给出每一份成绩。各县校教学的班主任或原有辅导教师协助核心团队教师做好学习者的组织工作。比如,有的教师跨机构到其他市校,他们首先与该教学点的有关人员联系,建立QQ群,让班主任和所有学习者都加入到此群中,联系到每位学习者。他们将自己制作的视频资源“怎样完成数学文化的作业”发到群里,学习者很快就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者的流失率为0。学习者能够找到对自己学习有指导作用的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完成不好的学习者,他们鼓励学习者重做后重新提交,学习者不仅学习到知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7春学期,我们先后组织了中心组教研活动和课程群的大教研活动,将教师录制“数学文化课程学习指南”视频资源,分别发布到两个群和学习网数学文化课程中,指导学习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过程的管理一直是开放大学的薄弱环节,形成性考核的成绩虚设也司空见惯。数学文化采用开放化的在线公开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习者的学习表现相互监督。开始有些教师担心严格管理,教学点会有意见,学习者也会有意见,几个学期的跨机构教学实践,中心组教师深切地感到,原有的这些担心有些多余了。
2016秋共有398位学习者选修了数学文化课程,370位学习者进入课程,但是实际参加数学文化课程的学习活动有358位学习者。7位教师对358位学习者进行了学习指导和考核成绩的评定。其中一位教师跨了3个市校。另一位教师负责的县校有20个教学点,学习者189位。学习者人数分布不均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017春有389名学习者选修数学文化课程,374名学习者进入课程,9名教师分到了37个教学点。
省校督导办抽查了2016秋的80%的评分成绩以及原始学习者完成的作业,对这个成绩是认可的。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但比起2016春的成绩更真实可信。
我们对2016春—2017秋数学文化课程学习者学习情况做出了一些统计,见表1及表2。每学期我们都发现,有一部分学习者虽然选修了数学文化课程,但并没有进入学习网的数学文化课程。在统计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进入到学习网数学文化课程,但是没有参加课程的任何考核项目,所以没有成绩。我们称之为流失率。由表1可见,2016春流失率很高,达到19.77%,接近20%,说明了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差距。从2016秋开始,我们进行了跨机构教学,流失率大大降低了,均小于4%,说明跨机构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表2的成绩分布我们看到:一是能够正常反映出电大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二是符合考试学的规律,接近正态分布,及格率都在75%以上,平均分在75分左右,标准差在12左右。
表1 2016春—2017秋数学文化课程学习者学习情况一览表
表2 2016春—2017秋数学文化课程学习者学习成绩分布一览表
2016秋省校为支持教学团队建设,每学期拨出一定的课程团队活动经费。根据每位中心组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给教师适当的补偿性补贴。各位中心组教师为各教学点的学习者评阅形成性考核成绩没有让各教学点承担任何费用。这无疑对课程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是很大的支持。由此我们对教师跨机构教学的教学工作量以及教师酬劳的计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通过基于课程团队进行跨机构教学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进一步提升跨机构教学效果,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基于学习网条件下的课程教学团队跨机构教学,作为新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在制度上支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加入团队条件、成员职责、工作要求、工作量核算和酬劳标准等系列内容,完善其运行机制,使教学团队各层级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共同为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跨机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各教学点的学习者选课时间拖的时间太长,每次到期中以后还有一些教学点没有为学习者选课,使我们不知道本学期有多少学习者参加此课程的学习,造成教师跨机构教学的工作任务迟迟不能进行分配。即便为教师分配了任务,还会出现各个教学点的学习者人数不均,教师工作量悬殊太大的现象。有的教师承担了一半学习者的形成性考核任务。另外选课时间拖延,还造成学习者学习时间缩短,对学习者学习造成影响。所以,有必要将选课时间前置,使责任教师能在开课前,得到学习者数据,掌握全省学习者的规模和分布,合理分配辅导教师。同时保证学习者有比较充裕的学习时间。还有一些学习者交作业不及时,总是在系统快要关闭的前几天或前一两天才提交作业,教师评阅成绩的工作有明确截止时间,所以无形中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加强教学点的班主任管理,提高教务办公系统的工作效率,加强班主任、管理员和辅导教师的有机配合。
一是优化讨论区评阅功能。现在的设置,将已评阅和未评阅的学生混在一起,新提交的帖子没有标记,教师评阅一次需要从第一页将全部帖子看一遍。如果能设置查询功能,便捷查找未评阅的学生作业,能较好避免遗漏,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二是分班功能的合理使用。现在采用的是按教学点分班,每个教学点的学习者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教师需要频繁进出不同的班,进行评阅工作。如能按照学习者学习人数,确定合适的班级规模,将几个班合并分到一个班,可以达到既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又便于不同教学点的同学互相交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