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桥治
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面向全区每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零起点”教学改革整整进行了四年,今天已经“花开有声”。
“零起点”是为了公平起跑
出于攀比心理和担心孩子幼小衔接不畅,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各类课程,上了小学就可以占据优势。其实不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三四岁孩子的手指骨骼还没发育完全,此时让他们学写字,从生理角度讲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心理角度讲过早学习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同时,有科学评估显示,孩子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在学习知识之前养成良好习惯才是首要的。
2013年3月,和平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零起点”教学作为重要的教育措施进行部署。同年明,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第三条明确提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如何做到这“点?和平区教育局首先从教师培训人手,通过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对小学知识从头教起,不得因为个别学生的“抢跑”而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给每一个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从入学开始同时“起跑”。通过四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零起点”孩子的学习后劲往往比“抢跑”的孩子更足。
入学第一周不讲教材
每年明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和平区所有小学都会开展“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围绕和平区统一编写的教材《学习准备期》进行,同时融入各校的特色训练内容,而对于教材上的知识则从第二周开始学习。
“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旨在为孩子搭建缓坡,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使新生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学习准备期》这本区本教材由和平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家长代表共同编写,内容设置围绕熟悉校园、习惯养成、师生交往、兴趣培养等4个要素,包含20项具体训练内容,如参观学校、交朋友、有礼貌、整队、就餐、课堂常规、文具摆放、整理书包等。训练形式丰富多样,如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练习把物品归放到原位,用儿歌、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自己……趣味性的训练方式让新生愉快地参与其中,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孩子每天喜欢到学校来,每天都学到一个好习惯,每天都有新变化。”家长这样说。“比起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如能自己顺利吃饭、不大声喧哗、知道如何正确表达需求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老师这样说。
全新的评价方式助推“零起点”改革落地
与“零起点”教学相配套,和平区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教研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和平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下简称《评价手册》)和教师使用的《和平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目标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五个方面(即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20个具体指标设定。《评价手册》以学科为单位,分为每月评价和期末评价〕评价内容与各学科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做到“不抢跑”;评价难易度与教学标准保持一致,做到“不拔高”;评价主体强调多元,即由原来的教师单一评价转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方式强调多样,即由原来的笔试扩展为动口、动手等多感官共同参与评价;评价结果强调多维,即由以往相对单一的分数评价扩展为等级、评语、成长档案袋等多维度并存的综合评价〕
每个月末,《评价手册》都会摆放在学生桌面,多样灵活的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我刚才一边摆小棒一边讲算理,讲得挺清楚,我给自己评“优秀”,“妈妈说我一分钟跳绳跳得多了,这是妈妈给我写的评语”……《评价手册》的及时使用,让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内心体验,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悄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级的期末考试笔试成绩由原来的100分改为50分(2017年开始又取消了笔试),另外50%的权重就采用新构建的评价办法,将学科重新组合,分成口语表达、动手操作、体艺特长等类别。学生以个体或者伙伴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测评。学生的品德修养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艺术审美水平及身心健康状况等,均在新颖多样的测评中得到评价。
在南京街第一小学的音乐测评教室,一个小女孩主动要求“老師,我能不能跳个舞蹈加分呢”;一位学生在语文口答评价中抽中的题目是“你喜欢哪些传统节日”,她向大家介绍了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吃重阳糕、插茱萸的风俗,得到了“优秀”等级。事实证明,这种期末“大变脸”的测评方式生动、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不再觉得考试是个负担。
学生对于自己的测评结果不满意怎么办——允许学生隔段时间申请二次评价。特别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延时评价,用老师的耐心与爱心,帮助每一名学生慢慢成长!二次评价、延时评价给每一名学生都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零起点”教学改革花开有声
和平区在深化课改的道路上,以“零起点”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看到了可喜的成果,收获与变化多多。
一是教师之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顺学而导成为“常态”:面对学生差异,课前如何“备学生”,课中如何安排伙伴互助式学习,如何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等,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
二是学生之变。“零起点”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成长规律,促进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雀见学会了表达、欣赏,而目学会了守礼、感恩;还通过评价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了……
三是家长之变。“零起点”教学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家长不必为“抢跑”花费精力、财力,孩子也不必以牺牲学习兴趣为代价过早学习小学课程,家长的心态随之发生改变。以前家长只关心孩子期末考了多少分,如今议论更多的是孩子的变化。“老师精心帮孩子整理的《成长记录袋》太有价值了,我们看得见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一位家长说。 “这种以学生为主角上场演示的测评方式很好,能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与表达能力,希望这种测评方式能 直坚持下去。”另一位家长也表达了支持。
四年的探索实践,留下和平人的坚实脚步,记录着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足迹,也受到教育同人、家长和社会广泛关注。“零起点”教学花开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