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华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然而,很多老师并对此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旧知识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发生。有鉴及此,笔者把“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先进理念引进复习课,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初步形成了模式,在课堂实践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 复习课 模式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中一种比较重要的课型,它承载着知识梳理、查漏补缺、深化知识、提高技能等任务。然而,很多一线的老师都吐槽复习课难上,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新鲜”,练习课那样“扎实”,实践课那样“有趣”。据我们深入调查发现,现行的复习课大多流于形式,单纯地列举了知识点,有的甚至上成了练习课。存在给学生空间不足,知识迁移不够,复习低效、无效等现象。
近几年来,“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种主动的、探究式的、有意义的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联系,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和深层加工。无论从学习过程还是学习结果,深度学习必将对参与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然而据了解,以单元学习为主题的深度学习,一般以新授课为主,而复习课的课例则较少呈现。有鉴于此,我将深度学习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引进了复习课,作了一些有效尝试,形成了一套“翻转+课堂——基础+拓展——互评+自评——小测+实践”的复习课模式。
现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教科书(2013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为例展开阐述。
一、翻转+课堂,深度梳理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纵成线”,“横成片”,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深度学习着眼于单元目标,整体把握教材,这与我们进行的单元复习不谋而合。但传统的复习课把整理的过程放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整理也不够充分和系统。我尝试对课堂进行了翻转,把整理知识这一块前置,让学生在课后或家里完成,这样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因为准备准分,时间充足,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也更有效。我们主要采取小组上台展现,其他小组评价,老师适当进行点拨的方式进行。这时,老师从“台前”走前“幕后”,放大了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描述、思考、交流等活动,实现了个体的真正参与,让学生能够全面而有深度地实现了单元知识的系统梳理。
二、基础+拓展,深度练习
在参加“深度学习”的培训中,记得有一位北京的专家说过:“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教学模式,也不是推翻我们之前课改所做的一切。它只是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以,在复习课上,无论要不要进行深度学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有挑战性的练习题组必不可少。《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本着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为目的,精心设计了练习题组。从1星题到5颗题,难度逐次递增,让学生自由选择从哪边做起,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挑战难度的欲望。
練习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由识图练习到想象训练,引导学生由棱想象面,由面想象体,由数据想象实物,实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自由转换,深化对长、正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开放性的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为主动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打下基础。
三、互评+自评,深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复习课上,老师更要引起重视,构建起“生生互动”的深度对话评价模式,营造平等、和谐的原生态课堂。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不同,深度学习的课堂是有活力的、有温度的、有生成的。学生之间的提问、质疑、补充等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有时候错误的坚持以及之后的“拨乱反正”,恰恰成就了学习的深度。每个环节进行的自我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更是精彩迭呈。“请对我的讲解作出点评”、“我还要补充的一点”、“我建议…….”等话语不绝于耳。这种全方位的互动与交流,不仅仅存在于课上,它已经延伸到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再度聚焦;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单向的输入和输出,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多方的启发和碰撞,大家不因权威而盲从,不因稚嫩而紧张,让人感受到彼此发自内心的真实和坦诚。
四、小测+实践,深度检测
复习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实现了系统整理,知识的巩固以及技能、素养方面的提升,这都需要检测。在课堂临结束前几分钟,我们一般以课堂小测的形式进行。有时候,还会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进行课外的有效拓展,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家里或校园内进行一些有关长、正方体物体形状的搜索和测量,利用相关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中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总的来说,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四个加”复习课模式,由课前的准备到课上的交流,再延伸到课后的实践,是一套比较完善的和科学的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收到的不错的效果。 但对于“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理解尚处在表层水平,希望以后能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
我们一直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参考文献
[1]罗滨 《面向未来的深度学习》 2014.9
[2]齐渝华 《走向“深度学习” 初探“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实践策略》 2014.9
[3]郭华 《深度学习的性质与特征》 2014.11
[4]郭华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 2015.2
[5]刘月霞 《一起走向深度的教学改革》 2015.7
[6]朱德江 以深度教学成就深度学习[J].《小学数学教师》 2016(03):12-13
[6]陈惠芳 深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J].《小学数学教师》 2017(02):48-50
[7]王兰芳 连“点”成“片”,复习课也精彩[J].《小学数学教育》 2016(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