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2018-07-10 14:14崔成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课题

崔成

我校《農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2016年5月申报并获得省级立项,批准号是JG16CB276,在前期对本校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分析、摸底后,于2016年9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截止目前,已开展研究近一年,进入了课题中后期阶段。课题组召开了中后期结题碰头会,就如何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中后期的实验研究做了系统的安排。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实际水平,积极地探索工作方法,认真地做好各项研究工作,并及时进行反思和创新,为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言献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问题,而人才问题的背后是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步骤。

第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指工作在县镇以下(含县镇)初级中学、小学的教师。实施求是地说,农村教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农村教师素质情况、工作情况与生存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三,农村九年一贯制办学方兴未艾,探索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建设高素质农村师资队伍的题中应有之意。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优化教育布局,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产物。农村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学校具有乡域师资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优势,为人尽其才提供了保障。国发[2012]41号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此可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章也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进行了重要阐述。国办发(2015)43号更提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

2.课题提出的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2006年建成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始终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程,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建校至今,我们学校始终没有停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脚步,没有松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及积极探索,尽管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面对“十三五”教育迅猛发展的趋势,面对我校建设标准化、特色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标追求,开展《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适应我校十三五教育发展需要的重大命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及实用价值。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涉及教师队伍管理等宏观方面的研究较多,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多停留在十一.五、十二.五层面,其中国家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虽取得了空前的研究成果,但十一.五期间的教育格局与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相距太远。

国际上对师资建设研究的有关成果,我们可以借鉴但照搬不得。所以,基于十三.五师资建设的研究必将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而针对农村一贯制师资建设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们的研究,必将为当地的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同类型学校当前师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此,我们应更加坚定不移的进行这一项研究,认真做好农村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现代教育学理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律。注重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达到知识、技能、道德、人格的和谐发展。

第二,建构主义关于学习活动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他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师资水平,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师德教育及培训、学校制度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等多种途径,形成农村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领域范围内,用专业水准建设农村一贯制师资队伍。研究的主要目标概括如下:

第一,以本乡教师为研究主体,完善乡村教师师德建设方案,摸索培养教师逐步具备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积极创新、为人师表等基本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及办法。

第二,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与创建标准化、均衡发展的一贯制学校的关系,师资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系,揭示师资建设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影响。

第三,探索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奖罚结合,严格规范制度又有人性化弹性伸缩的制度执行体系。

第四,探索学校师资培训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充分考虑一贯制办学模式的特点,既小初合一,师资集中,按需配置,本部下辖教学点等实际,完善老中青教师的培训,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等国省市培训及校本培训等的策略,形成相关经验。

第五,摸索出一套能发挥师资优势的中小学教师混岗使用,本部与教学点轮岗交流等的乡域教师使用策略,尤其要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后,教师资格不同的教师岗位任用的经验,为师资的高效有序流动,促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供保障。

第六,探索合乎教育政策、法规,符合校情的师资激励机制。在评先选优,晋级晋职方面,营造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注重社会评价及反馈的良性环境,使优秀师资“立得住,叫得响,辐射面广”,调动广大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积极性与无穷创造力。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本课题研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性为主,强调把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理论研究为教师实践活动服务。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二,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依据《教师专业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农村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适应农村教育发展需要。

第三,创造性原则。研究中,应根据我校教师的目前状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大胆实践,努力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第四,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群体性参与的事业,对教师群体的研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在群体研究的过程中也应注重有代表性的个案的研究。

第五,自主参与性原则:充分尊重和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特长和兴趣,课题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和各自承担的研究项目进行自主研究,积极组织和参与课题组活动,分工协作,定期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六、课题的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为了真实了解泉巨永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情况,省十三五课题组于2016年10月以问卷的形式,面向全校教师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26个方面的问题,涵盖了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状况,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课题确定重点研究领域,把握研究的方向。

调查问卷发放和统计的时间为2006年10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了問卷59份,有效问卷59份,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工作量调查及中午休息时间调查,还有其他方面的调查反馈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贯制农村学校的教师,承担着过重的工作负担与精神压力,面临着较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与心理问题,他们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对教育的影响极大,必须加以重视。

第二,综合多项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业务培训,而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最为经济,最为便捷、最为高效的就是强化校本培训。

第三,要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要从提高农村师资水平抓起。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校本培训,让本校的设施设备发挥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是提高农村师资水平的重要环节。

第四,实现本部与所辖的村小或教学点的师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实现本部与所辖各村小或教学点领导、教师的有序流动,是师资建设的重要保证。

第五,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是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悔奉献的师资队伍的强力支撑。开展师德教育是正本清源,弘扬师魂,提升队伍战斗力的关键。因为,教育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人”的方面来。抓住“人”,就抓住了教育的实质,抓住了关键,不容忽视。

第六,必须完善校本级有人性,充满关怀与期待的制度。

2.实施阶段

第一,提升党建活力,加强师德教育。师德教育是学校常规工作的重点,也是校级例会、教研组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我校除了以这些常规方式加强师德教育外,还经常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积极发挥党支部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党组织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方面工作由我校党支部书记李作信同志负责,王玉田同志具体抓落实。主题鲜明的党组织活动,真诚热烈的交流讨论把我校的党员同志们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再通过党员群体的引领、带动,普通教师的师德素质明显提高。

课题活动实施一年来,学校师德教育也随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姜艳燕等五位老师在“德耀北票”行动暨首届评选活动中,获得“最美教师”称号;王金香等4名老师在第二届“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获得 “校级最美教师”称号,林明广等获得“德育标兵”。

第二,营造勤恳务实的工作氛围,促进教师成长。我校是一所中小学实质合并建成的一贯制学校,几年来,始终坚持“教学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质量观,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重实效,重服务,重坚持。

除了这些优势,我校也和大多农村学校一样,存在着发展局限,存在着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村小下伸点除语、数学科以外缺少专职教师(以英语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体育、音乐、美术为最突出学科),教师身兼多科教学,这样造成教师没有长远的自我定位,专业成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匮乏,造成特长生培养缺乏保障。本部也存在专业教师配置不合理,跨专业、跨学科任职的情况(以信息技术学科、道德与法治等小科为甚),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阻碍学校超常规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教职工专业发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化教职工群体,提升教师为教育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学校规划总体目标,课题组建议学校落实了以下工作:

1.建章立制,制度面前一视同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学校制定了工作量量化细则、请假报告制度、各类奖惩细则、教职工考核评优评先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制定出台了《泉巨永学校教职工纪实考核方案》,该方案从教师的出勤、工作任务、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教学成效、校本培训、班级管理、完成学校阶段性工作以及行政成员完成工作情况等多个方面通盘考核,做到逐项量分,并将《方案》交全校教工讨论修订后严格实施,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全体教师都能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常态化管理,加强过程监控

为做到对教学常规和教学行为的有效监控,学校逐渐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每项检查,每次任务,一一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不徇私情。每学期教导处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备课、上课以及作业批改、辅导、检测等情况。相关人员深入课堂,加强常态课的管理监控,及时了解教师的常态教育教学质量状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等情况,及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跟踪监控,并以此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在全校深入突进教学领导推门听、评课制度,听课领导在听完推门课后及时与执教者交流看法,只讲缺点,只研讨如何改进教学的问题,使推门听课成为提升教师执教水平的一大引擎,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

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除了重视师德工作,我校还积极营造创建文明单位的氛围,开展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以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氛围为目标,在良好的,轻松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们尽心钻研教学,相互交流研讨,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4.乡域交流常态化,便于取长补短

新入职教师必须到下伸点任教至少半年,本部教师与下伸点教师每年交流不少于5%。

第三,丰富教学资源,更新教育观念与手段

通过双高普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争创等一系列工作的连续触动,我校的软硬件建设均上了台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资源整合、利用等相关方面的培训活动紧锣密鼓般展开,为本校师资建设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依托各班建设成的多媒体教室,充分发挥简易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强力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的有关研究,并推广相关课例,开展全面的、全学科的教学技术手段攻关,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四,着眼实际情况,加强以学科骨干为主的队伍建设

我校通过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师徒结对,外出培训,承办活动,邀请专家名师等形式,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分配教师加强指导,提高成效。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是却有省级骨干教师三名,市级骨干21名,县级骨干教师若干名。这些优秀的师资无疑是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在进行梯队建设时,我们重点抓以下三点:

一是尊重老教师,让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能够传承,以定期座谈的方式组织青年教师分享他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校所用。

二是突出骨干教师的培养。我校十分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深造学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并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针对今年我校有四名刚入编的新教师,学校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制定了“新教师成长计划”,安排教导主任王玉连、邹家军以及省骨干及朝阳市、北票市的骨干教师“传、帮、带”,对新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师徒结对,效果显著,在今年4月,我校新教师王佳音承担了师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会学科观摩课的任务,课后反响热烈,观摩教师一致感叹新教师的成长之迅速,对我校培养新教师的模式赞赏有加。

三是以开展教职工师德建设为重任。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充分利用政治学习、互动交流、榜样表彰、师德反思等多种渠道开展师德素养提升活动,同时,通过师德师风测评卷,学生、家长评教师等方式,给教师传导压力,促其师德的孕育及发展,也收到了较好的反馈效果。

四是以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为了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教导处制定了各层次教师的发展规划,营造富有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我校教研组在认真领悟了学校发展精神后,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期初各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校级公开课,组织组员进行观课议课活动。有学术研究韵味的教研组集智备课活动,将组员的智慧聚焦到针对解决某一方面教学困惑的既定方向,“会诊把脉”、“集智开方”,交流氛围浓郁,效果显著。

五是将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学习是转变观念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优化管理机制,除了在图书室专门配备了各种教学类专著,还每年制定各种优秀教学刊物,给教师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中外名著包括文學、历史、天文、地理……同时鼓励教师上网获取各种信息,全方位、多维度滋养提升自我。每年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很重视,力争通过培训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根据一贯制学校现实需要,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基本功、新课程的理念培训等列入校本培训的重要日程,扬长处,补“短板”。

在李作信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教导处认真组织教师编写个人成长档案。在成长档案中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成案例、设计、论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教学实践。

第五,开展“质量攻坚”行动,向干工作,出质量的教师亮“绿灯”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把抓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干工作,出质量的教师,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方面都享有优先权,在考虑工作年限、工作业绩、个人品行、历史贡献的推优框架下,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占比较大,先亮“绿灯”。所以,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倍加重视,自我提升的愿望强烈。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课题组成员公开课教学设计。

2.学校获奖情况。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现在,我校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的探索迈出了欣喜的一小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且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但作为科研课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们要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不断研究,以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同时,将师资建设的制度、师资培训经验、教师执教设计、研究论文等分类编辑成册,供参考传阅。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就像任何改革与实验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一样,我们的课题研究同样遇到了不小的难度,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课题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无疑是艱巨而困难的,许多老师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这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工作,因此,积极性很低。

第二,老师们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很肤浅,对这项研究将会对我校的发展,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深刻认识到,对课题组组织的活动有抵触。

第三,课题研究是农村学校的薄弱环节,由于学校具体教学实际的局限,可借鉴的东西并不多,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自我摸索,无疑增大了工作难度。

第四,课题研究给旧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课题研究的新形势,学校要改革并完善固有的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这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气去做。

面对以上困难,我们的措施是:正视困难,遵循发展的规律,立足“人本”,开拓创新。应该说,通过努力,许多教师的积极性已有了明显的提高,教科研氛围更加浓厚,教师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学校的管理模式正在完善中,课题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师资队伍建设归根结底是“人”的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教师创设广阔的舞台,大胆的张扬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帮助教师迅速成长,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该把准方向,劈波斩浪,无畏前行。我们相信: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只要善于运用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培养机制,构建和激活有利于师资队伍健康发展的模式,才会加速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进程,为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甚至是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大的师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2]《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7、9期,2002年第1、2、3期;

[3]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

[4]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5]关松林主编: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十三五中小学校管理者培训丛书”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课题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