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丽萍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教育理念。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初中教育生活的节奏与方式,了解了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与学习任务量。因此,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竞争学习的机会,使其掌握学习主动权。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便涉及到“学习共同体”。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八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予以介绍。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教学学习共同体学习策略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学生组成的教学团队,教师以“助学”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为完成某个共同任务而展开个人与团队学习。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八年级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倡导相符,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商能力、团队竞争能力等产生积极影响。下面,讨论教师应如何組织八年级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展开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分析学生差异
分析学生差异是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应试思想”使得数学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精力与关注重点都放在了数学尖子生身上,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需求被忽视。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是希望所有的学生均可得到发展,若教师在不分析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组建学习共同体,那么数学课堂依然只是尖子生展现魅力与智慧的平台。因此,分析学生差异,保证共同体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是保证学习共同体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在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时候,笔者借鉴现代企业常用的“行测法”,结合学生历次的数学考试成绩与练习表现,来就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智能优势以及数学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调查。在此基础上,笔者将5名初中生分在同一个学习共同体内,这个学习共同体内包含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分析与逻辑推理;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强,擅长想象;有的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较强,善于从各个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从数据分析隐藏信息;有的学生的思维比较开放,善于另辟蹊径……如此一来,学习共同体内的成员便可相互学习。
二、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学习共同体中,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保证学生是在经过独立思考与个体学习之后再来进行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初中生未经自主学习便进入合作学习活动之中,那么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是无法跟上尖子生的脚步的。以独立思考作为合作学习的“引子”,可让每一个学生对共同学习任务的难度有所了解,从而做出不同程度的学习准备,以便让所有的学生均可参与到共同学习活动中。
在“全等三角形”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内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概念。在合作探究开始之前,笔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以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初步概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依照教材所展示的证明过程来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待学生自学活动结束之后,他们便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每个成员都应展示自己的思路,在共同体内就个人观点进行反驳与证明,从而使学生找到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概念的方法,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新课改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这个定位很好地说明了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也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在学生合作学习活动遇到重大阻碍或者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提供教师辅导,从而保证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学活动保持高效、有序的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虽会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会宏观掌控整节课的教学进度与节奏,且会在学习共同体意见相左、探究活动停滞不前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教学帮助。就如在“一元二次的应用”一课中,笔者除了利用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组织他们来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以外,还让他们以学习共同体来探究配方法、公式法、分解法这三种解题方法的应用条件与使用范围。在本轮合作活动中,笔者为初中生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案例,在小组探讨活动中巡视,以免学生走神、不专心。其中,有一个小组虽然能够应用这三种方法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却并不能总结这三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对此,笔者会让他们展示思路,将一些关键的思维点标注出来,使其理清思路。
总而言之,学习共同体能够尽可能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获得探究数学知识、建构知识意义、形成数学能力的机会,是实现生本教育的重要助力。八年级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等心理特点,以科学的方式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孙洪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初中生世界,2014,(24) :33.
[2]陈英.数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性探究[J].生活教育,2017,(06)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