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市民公共精神贫瘠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2018-07-10 10:11周紫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市民意识精神

周紫玲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被广大市民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影响了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冲击了市民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出现了市民公共精神贫瘠的现象。简单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结合新媒体背景阐述市民公共精神贫瘠的表现并深入探究市民精神贫瘠的原因。【关键词】新媒体公共精神贫瘠

一、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门户网站、电子邮件、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博客、博客、虚拟社区、微信等平台被广大市民广泛應用。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丰富了信息资源,冲破了人们在信息的接受中存在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深入了市民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影响了市民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市民公共精神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了公共精神贫瘠的现象。本文将结合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公共精神的影响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市民公共精神贫瘠的表现及原因。二、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及类型1.新媒体的概念。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学术界说法不一。最早是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首次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他从时间上,相对于旧媒体提出了新媒体的说法,他认为旧媒体是指书信、电话、报刊、电影、电视等,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移动通信、互联网络等技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门户网站、电子邮件、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博客、博客、虚拟社区、微信等即时通讯组。我国学者宫承波从技术上对新媒体作了更详细的说明,他于2007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新媒体概论》中将新媒体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新型媒体形式、软硬件或信息服务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等。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依赖于新兴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用于给公众传播信息的媒介。2.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互动性、开放化、即时性、个性化、开放性、融合性等特点。新媒体的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标志性的特征,也是本质的特征。在新媒体媒介的基础上,信息传递过程中会有Leah A. Lievrou高度的互动性。信息的接受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的选择信息,甚至参与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相比较于传统媒体,成本更低,更符合社会大众化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信息了解的时速,同时拓宽了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可以体验到基于信息互动带来的乐趣,新媒体具有的互动性使得市民公共精神的展现更加的动态化。3.新媒体的类型。由于新媒体界定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界定是否为新媒体时,除了基本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外,主要的判断依据应为是否具有互动性的特质。很多新时期的技术产物表面上看似为媒体,但实际上并不严格符合新媒体的标准。新媒体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未来的互动式数字电视。网络媒体包括各大网站、网络报纸、网络期刊、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等。手机媒体包括:短信、彩信、手机微博、手机期刊、手机电视、手机图书等。未来的互动式数字电视不再做详细的介绍。

三、新媒体与市民公共精神

1.对公共精神的认识。公共精神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和素质。公共精神影响着社会舆论的风向,所以市民公共精神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公共精神是市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同时它也影响着经济、文化、政治等不同层面。市民的公共精神广泛的表现在现代生活中。小至社会公共文明礼仪大至参与民主的公共决策。礼貌、谦虚、谈吐优雅、讲究公共卫生都是市民精神在社会当中的积极表现。优秀的公共精神将会给市民的行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所以关注我国市民的公共精神有重要的意义。公共精神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也表现在目前大热的新媒体中。

2.新媒体背景下的公共精神。新媒体是市民公共精神的双刃剑。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和形式、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得新媒体技术成为市民获取丰富知识、表达个人意志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市民迅速自我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知识素材,多元的交流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畅通了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监督的渠道。另一方面,新媒体在带来的海量信息的同时,在信息内容上也提供给各种各样的负能量信息,如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出版物侵权、诈骗等虚假信息,推销、宣传、扰乱市场的不正当交易等骚扰信息,暴力、危害国家及公共安全等信息;在技术上所提供的交流渠道也存在不安全、不诚信、危害身心健康、影响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致市民公共理想迷茫,公共价值观缺位、公共精神贫瘠。

四、新媒体背景下市民公共精神贫瘠的表现

1.在经济层面公共利益意识薄弱,追求个人利益公众化。个人利益的重视与公共利益的淡薄使得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市民信息传递与共享中多了一抹功利化的色彩。在功利化的色彩影响下,市民很可能会丢失掉原有的诚信、公平、正义。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逐利的模式和渠道,给予目的不正者利用这一点来谋取私利却致公众利益于不顾。如在各大主播网站上,主播通过不正当的行为来获得高额的打赏是很常见的事。

2.在政治层面公共政治参与意识低下,参与表现不理智。公共政治参与意识是指市民主动参与政治生活,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当中。民主政治的高度推行使得一部分人提高了公共政治意识,但社会存在的政治问题和事件毫不知情。如在与其他国家有利益纠纷时,一些市民在快手、微博、以及其他视频软件中直播损毁其他国家品牌的产品。这些行为都是市民在新媒体背景下,市民精神贫瘠的表现。

3.在文化方面公共价值观的薄弱。公共价值观的意识指社会中文化产物应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新媒体上,我们所看的文化层面的公共精神却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在新媒体上,人们不创作贴近广大人民、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健康作品,反而为了迎合低俗品味创作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反的谄媚、消极的文章、八卦新闻、色情影片等。

4.在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意识稀缺。公共道德意识是社会大众都认可的,人们行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公共道德意识是公共精神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今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遵守道德规范,但是也存在着道德滑坡事件。另外,视频的制造者只是出于想要获得关注度、打赏而做这样的事业不符合社会中人们所期待的道德规范。5.在生态层面公共责任意識淡薄。这里的公共责任意识主要是指市民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应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积极主动的保护自然环境,履行自己应尽的公共意义,承担公共责任。目前在我国,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淡薄,在生态方面履行应尽的义务,承担应尽的责任的状态并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这对生态自然保护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五、新媒体背景下市民公共精神贫瘠的原因分析

1.市民素质意识薄弱新媒体只是一个媒介,是一客观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市民的素质意识薄弱。我国的市民素质薄弱是已经存在很久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我国的人口众多,想要大幅度的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存在一定的难度、时间、精力。另一方面,市民对于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只注重享受自己的义务而不去积极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市民的意识薄弱主要应发动市民本身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提升,这是提升市民素质意识最节约成本的方式。

2.新媒体的管理体系不够成熟新媒体的参与度较高,几乎没有门槛限制和特殊要求。没有从源头上遏制一些散播谣言和不正当行为的传播者。另外,大部分的新媒体形式的各种媒介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大,惩戒速度也不够快,整个体系的运作还不够成熟。大部分可能会依赖于用户的举报等方式来保证新媒体背景下的市民公共环境的正常维持。大部分的用户本身参与市民公共精神建设的积极度就不够高,依靠市民自觉通过举报的方式来维持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新媒体都没有固定的监督和清查人员或者是专门的部门,在管理方面,新媒体的运作模式没有跟上应有的发展进程。

3.政府国家管制力低下新媒体是未来前景无限的行业,而市民的公共精神也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市民公共精神更应该得到社会、政府以及国家的高度关注。在我国的现状中,国家对于新媒体以及市民公共精神二者的关注度较小,并且将二者相互带来的影响也并没有较多的预见性。一方面,国家对于新媒体方面的管制应加强力度。新媒体本身就不够成熟,需要有合适的外界力量去帮助它更好的成长。社会、政府、国家的管制对于新媒体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新媒体行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积极加强市民的公共精神建设。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正确的引导市民精神发展方向。既从大方向上指导、加强公共精神建设,也将工作贯彻落实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有社会、政府、国家将这两方面同时做好,新媒体背景下,市民的公共精神才会变得更加健康、丰富、积极。

六、结语

新媒体是我国新兴的产业,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我国市民公共精神的培养是长久的工作。只要长期的坚持改变,相信新媒体背景下,市民公共精神会逐渐摆脱贫瘠的困境。

参考文献:[1]张苑琛.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研究的转向[J].探索与争鸣,2011,(08).

[2]李骏.论我国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改进措施[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04).

[3]付玉辉.试论数字媒体内容国家监管体系变革的现实可能性[J].国际新闻界,2007,(11).

[4]陈绚.数字化媒体传播内容管理限制式微[J].国际新闻界,2007,(11).

[5]王小民.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04).基金项目:(1)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研究项目(德育专项)“高职院校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项目编号:2015DYZZ016;(2)2016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山市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6-YB14。

猜你喜欢
市民意识精神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