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8-07-10 02:17董敏琦曾倩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射血系统性组间

郑 晶 董敏琦 曾倩容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肺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1]。对于肺炎患儿来说,如果无法对其进行积极地临床治疗和控制,患儿会随着其病情的发展,累及到机体的其他器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患儿发生心力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因此,临床对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不仅仅要进行积极地治疗干预,同时还需配合以有效的临床护理,才能够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促进患儿快速康复[3]。笔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水平,将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到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下进行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儿均分为系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儿。其中系统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1-9 岁,平均年龄(5.3±1.2)d;病程 3-10d,平均病程(8.2±2.5)d。对照组中 45例,男 23例,女 22例,年龄 2-9 岁,平均年龄(5.6±1.5)d;病程 4-12d,平均病程(8.8±2.6)d。两个研究组患儿的各项组间资料在研究前均实施了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了差异性对比,结果提示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患儿入组前均知情且同意,且本次研究经伦理研究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系统组患儿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幼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应用,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与其进行沟通,给予抚、怜爱的目光和拥抱、握手等,以此来消除患儿戒备心理,增加其安全感。同时要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积极地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一旦发现患儿家长存在交流、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询问,主动给予安慰和疏导。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治疗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积极地取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以此来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依从性。③呼吸道护理:定时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在卧位时将头肩部抬高30°-60°,促进肺部气体交换,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促进室内气体流通。对于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较低的患儿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④发热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每1-2h测一次体温。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进行干预,对于使用退热剂进行退热的患儿,要加强皮肤护理,保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红臀的发生。⑤输液护理:对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为了减轻其心脏负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输液泵进行,并且将静脉滴注控制在5ml/(kg·h)。对于实施普通静脉输液的患儿也要严格控制滴速,一般控制在6-10滴/min。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别以(%)和(±s)形式进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运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结果以0.05为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主要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系统组患儿护理前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当,P>0.05组间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系统组患儿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且其肝肋下增大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更小;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转归时间比较

系统组患儿的体温、憋喘、肺啰音转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短,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2.3 两组患儿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的心功能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均相当,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护理后系统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主要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主要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分组 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 肝肋下增大程度(cm)系统组(n=45)对照组(n=45)护理前80.1±11.9 79.5±11.1护理后42.8±8.5 58.5±9.4护理前183.9±45.2 181.7±42.2护理后126.1±22.8 146.8±28.4护理前2.55±0.42 2.49±0.40护理后1.11±0.05 1.64±0.09

表2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转归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转归时间比较(±s)

分组系统组(n=45)对照组(n=45)体温恢复2.95±0.71 4.31±0.77憋喘缓解3.01±0.73 4.34±0.56肺啰音消失5.33±1.07 7.51±1.24

表3 两组患儿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心功能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分组系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心功能评分(分)1.86±0.46 2.75±0.62 1.88±0.52 2.01±0.72左心室射血分数(%)36.43±2.64 45.68±4.70 35.86±3.12 41.25±3.67

3 讨论

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是近年来引入到我国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在临床其他疾病的护理应用中,均获得了广泛地认可[4]。这主要是由于系统性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是建立在人本主义上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护理操作从患者需求出发,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将患者作为一个个体来看待,不仅仅关注其疾病的治疗情况[5]。同时还对其心理、精神状态进行了兼顾,以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全面干预,从而促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此促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提升[6]。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同时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转归,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心功能。

[1] 关文敏,孙榕.浅谈小儿肺炎及患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194-195.

[2] 曹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95-96.

[3] 林兰芳,李柳婵,袁俭勤.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34):3205-3206.

[4] 吴小健.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 ,28(11):1520-1521.

[5] 焦泉钧.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伴心衰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03-104.

[6] 丁颖,方秀春,丁燕婷.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14):98-99.

猜你喜欢
射血系统性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射血分数
更 正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