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弟
摘 要 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往往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是恰当准确、宽容鼓励的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中;即时评价;鼓励;赏识;发展
中图分类号:F046.2,A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14-01
教育学家周弘曾说过:“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理,老师怎样评价学生,往往将决定学生的命运。即时评价作为一种对学生影响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中经常使用,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我们的评价不应该再是一个标准、一种形式,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习的潜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孩子在收获快乐的愉悦中收获成功。
一、即时评价促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或者有一些奇特的想法时,要进行即时的肯定与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愉悦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
例如:我在教“时、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边观察钟面边思考“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在交流汇报时,学生说:“我用看一看的方法,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竖起大拇指,及时评价:“你不但发发现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说出了发现的方法,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孩子!”从我的语言及竖起大拇指这个简单的动作,孩子纷纷向发言的学生投去羡慕的目光,并一脸兴奋的表情。在不断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逐渐深入,还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算一算”发现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1时=60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小学生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大拇指,及时评价、赏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是对二年级稚童潜移默化地进行初步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二、即时评价促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评价的结果不仅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还应该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学生在老师的赏识和鼓励中得到进步。
美国发展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使我们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他们的性格不同,资质参差不齐,我们应该要从多角度来关注、赏识和接纳学生。
例如:在学习“用7和8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我让孩子说一说56除以8可以怎样想?看到一位膽小王豪举手了,就立刻请他发言,由于学生已学过“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方法,此题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王豪说:“我是乘法口诀7乘8等于56来算的”。我及时评价:“你说的老师已经很满意了,今天你能举手发言,就是一大进步。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发言中,能多多听到你的声音。”
“因材施教”是孔夫子教育思想的精髓。课堂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让所有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跳一跳”达到了自身潜能的最高水平,教师就应给予正向评价。教师只要用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器重、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即时评价,提供学生准确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即时评价能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对概念是否已正确掌握,通过评价达到清晰理解概念、掌握正确计算方法与技能、合理解决问题和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的目的。此外,即时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反思学习过程,并使学生在不断调整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一年级“15-9”时,创设了公园里小丑在卖气球的情境:“小丑手里原来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生1说:“可以从图里面数出来”,评价:“有图在,确实可以。”生2说:“一个一个地减得6”,师问:“你怎么减?”生2:“减一个14,再减一个13……”,评价:“你得到了答案,真不容易啊!”生3说:“先从10个里面减9,剩下的1个再加5得6。”教师评价:“真好!先减后加,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生4说:“9+6=15,所以15-9=6。”教师评价:“能够联想到用加法算减法,真棒!”
学生思维角度不同,其算法也将各异。教师针对不同的算法和特点都给予了即时的肯定,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愉快的心理感受。这时的评价诱发了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口算方法也不断的优化,促使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孩子是多姿多彩的,教师给予学生即时的赏识和鼓励,孩子们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因为,一句成功的评价,往往会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扇窗,多次赏识的评价会帮孩子推开了一扇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会引领着孩子们在更加开阔的知识海洋中体会到发现新知识,探索新知识,拥有新知识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