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茂,孙梅娟,赵云龙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情绪预测(affective forecasting∕emotional pre⁃dictions∕anticipated affect)是指人们预测未来生活事件的情绪反应,包括:①预测情绪反应的效价;②将要经历的情绪类型;③情绪反应的强度;④情绪反应的持续时间〔1〕。人们能够准确地预测情绪反应的效价(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和类型(如愤怒、哀伤、兴奋、愉快等),但预测情绪反应的强度(intensity)和持续时间(duration)方面会出现普遍而稳定的误差,称之为“影响力偏差”(impact bias),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力偏差表现为高估未来事件情绪反应的表现强度和持续时间〔2-4〕。如恋人会高估分手带来的糟糕情绪;赌徒认为赢钱将会非常高兴,输钱则会非常痛苦,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量证据表明,影响力偏差是普遍现象,各类群体(大学生、专家、球迷等)、各种事件(失恋、体育竞赛、考试等)预测情绪反应时都会出现偏差,且不会受到情绪反应的效价(积极和消极)和类型(愤怒、愉快、焦虑等)的影响。
一是预测情绪时的心理状态和经历未来事件的心理状态并不一样,前者是“冷”状态,后者是“热”状态。当人们处于“冷”情绪状态,却需要对“热”情绪状态的未来事件预测情绪反应时,就会出现低估情绪反应的现象〔5-6〕。
二是聚焦效应(focalism)是出现影响力偏差的另一个原因。人们预估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时,会低估其他事件的重要性。这些与未来事件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绪,而这种影响作用会被低估甚至忽略〔7〕。耿晓伟和张峰发现去聚焦效应训练能显著降低情感预测的影响偏差〔8〕。
三是人们错误估计了情绪恢复的速度,尤其是预测消极生活事件情绪反应的时候,这种偏差尤其显著。人们能够运用一切可用资源应对(cope)消极生活事件,努力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而情绪恢复能力往往被忽视(immune neglect)。另外,人们很容易合理化(make sense or rationalized)那些生活中的意外事件,预测者没有意识自动发生的“合理化”过程,因而出现影响力偏差。
四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distance)是以此时此刻自我直接经验为参照原点,沿不同维度向外扩展的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可能性。心理距离会影响情绪预测的强度,心理距离越远,情绪预测强度越高〔9〕。
心理距离会影响情绪预测,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只关注了心理距离对未来事件情绪预测的影响。实际上,人们在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反应时也会出现偏差〔10〕。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影响时,是否也会和预测未来事件的情绪影响一样,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都表现为高估未来事件的情绪影响,心理距离在回溯性情绪预测(retrospective effective anticipate)中的效应如何。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预测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和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反应都会出现影响力偏差。预测未来事件时,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情绪影响都会被高估;回溯过去事件时,无论是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情绪影响都会被低估。
另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心理距离中的社会距离维度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预测〔9〕。同样,回溯性情绪预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预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有答案。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无论是情绪预测还是回溯性情绪预测,社会距离效应显著。具体来说,个体会显著高估自己过去或将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显著低估他人过去或将来事件的情绪反应。
以5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7名,女生38名,平均年龄(22.00±1.05)岁。55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被试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面临为期5个月的教育实习工作。
研究目的是明确情绪预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因此,心理距离是自变量,被试实习的情绪反应是因变量。
心理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和可能性,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选取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为自变量。时间距离分为5个节点:①实习前3周;②实习前1周;③实习的时候;④实习结束后1周;⑤实习结束后3周。社会距离包括:①自己;②他人。
实习的核心任务是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因变量是被试讲课的情绪反应,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共计8种情绪类型(高兴、愉快、平静、兴奋、焦虑、恐惧、紧张、愤怒),采用9级评分,1表示完全没有该种情绪,9表示情绪十分强烈。
本研究的问卷内容如下:①实习将在(3周∕1周)后开始,请预测(自己∕他人)上课时的情绪感受:高兴等等;②实习过程中,(自己∕他人)上课时的情绪感受是:高兴等等;③实习结束(3周∕1周)了,请回忆(自己∕他人)上课时的情绪感受:高兴等等。
开学之初,先向被试介绍教育实习的时间、地点和实习任务。然后,分5个时间节点(实习前3周∕实习前1周∕实习的时候∕实习结束后1周∕实习结束后3周)向被试发放问卷,要求被试预估自己和他人讲课时的情绪感受。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采用统一发放、集中作答、统一回收的方式,问卷是匿名的。
另外,为了避免预测时与实习任务无关的情绪状态带来的误差,首先请被试评估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高兴、愉快、平静、兴奋、焦虑、恐惧、紧张、愤怒),作为情绪基线状态,实习任务的情绪预测值等于测量值减去基线值。
本研究采用Z检验、F检验以及因素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将数据输入SPSS18.0中分析处理。
不同时间距离中的情绪预测偏差有所不同(见表1和图1)。统计显示,实习任务发生前3周与任务发生时(F=-2.212,P<0.01)、与任务结束后1周(F=-4.277,P<0.001)、与任务结束后3周(F=-3.638,P<0.001)的情绪预测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积极情绪预测过程中,实习任务发生前情绪预测强度显著偏低,而任务结束后情绪预测强度明显偏高。消极情绪预测有所不同,实习任务开始前3周、1周和任务发生时的情绪预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3周VS前1周,F=0.592,P>0.05;前3周VS任务发生时,F=0.762,P>0.05;前1周VS任务发生时,F=0.169,P>0.05),实习任务结束后1周与任务发生时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684,P>0.05),但是,实习任务结束后3周和任务发生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4,P<0.05)。
表1 不同时间距离下自己和他人情绪预测强度值(M±SD)
图1 时间距离影响情绪预测偏差
情绪预测中社会距离主效应受情绪效价影响,预测自己和他人积极情绪时情绪预测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7,P>0.05),预测自己和他人消极情绪时情绪预测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1,P<0.001)。
将时间距离分为任务开始前和任务结束后两个时段,以社会距离(自己∕他人)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为自变量,情绪预测影响偏差为因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任务开始前,社会距离主效应不显著(F=2.862,P>0.05),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F=18.787,P<0.001),社会距离和情绪效价交互作用显著(F=13.609,P<0.001),见图2。
图2 任务完成前自己和他人情绪预测偏差
任务结束后,以社会距离(自己∕他人)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为自变量,回溯性情绪预测偏差为因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统计显示社会距离主效应不显著(F=0.560,P>0.05),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F=38.028,P<0.001),社会距离和情绪效价交互作用不显著(F=0.001,P>0.05),见图3。
图3 任务结束后自己和他人情绪预测偏差
不同效价情绪预测中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交互作用不同。以社会距离和时间距离为自变量,预测情绪反应为因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积极情绪时,没有交互作用(F=1.093,P>0.05),预测消极情绪时,交互作用达边缘性显著水平(F=2.285,P>0.05)。
情绪是风险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对决策过程起独特且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情绪参与整个决策过程。实施决策之前,人们会预估各种可能方案的情绪反应,选择能带来幸福感的事件,回避带有失望、不满意感的事件,这一观点在随后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Richard等〔11〕要求大学生预测常见行为的情绪反应,大学生将吃垃圾食品、喝碳酸饮料和深夜酗酒视为消极行为,会带来消极情绪;而努力学习是积极行为,会伴随有积极情绪体验,更重要的是,这种和行为属性相一致的预测情绪能够稳定地判断行为频率和维持时间。可进一步将预测情绪和决策行为的关系概括为: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是指导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到从事何种工作,大大小小的选择是基于情绪预测而做出的。
很多因素会影响情绪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集中探讨心理距离对情绪预测的影响,并提出如下假设:无论是情绪预测还是回溯性情绪预测,社会距离效应显著。具体来说,个体会显著高估自己过去或将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显著低估他人过去或将来事件的情绪反应。结果发现,任务开始前,人们会高估自己的消极情绪,低估积极情绪,预测他人情绪反应时则刚好相反,高估他人的积极情绪,低估他人的消极情绪;任务结束后,无论是回溯自己或是他人的情绪反应,都会高估积极情绪,低估消极情绪。这与已有研究结果〔1-4〕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在于研究选取的事件真实程度不同。过去研究情绪预测时大多选取日常生活事件为刺激材料,让被试预估情绪反应。虽然被试很熟悉刺激材料,但它们并未真实发生,是虚构事件,其情绪反应主要依据被试的想象。本研究以被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素材,被试真正参与其中,除事件性质、难易程度等因素外,被试的努力程度、结果满意度和可控程度均会影响情绪反应。例如难度较大的挑战性事件,任务开始前会高估积极情绪反应、低估消极情绪反应,但经过努力和投入,获得满意结果,则回溯性情绪预测会出现相反情况,即大大高估积极情绪反应而低估消极情绪反应。
本研究假设:预测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和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反应一样,都会出现影响力偏差。具体来说,预测未来事件情绪反应时,无论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都会被高估;回溯过去事件情绪反应则刚好相反,正性和负性情绪影响都会被低估。关于时间距离影响情绪预测的作用,本研究有两点发现:①人们对时间知觉具有阶段性,0至2周是一个阶段,2周至10年是另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同一个时间段被知觉为一个时间整体〔12〕。基于此,本研究将时间距离的节点设计为任务开始前3周、任务开始前1周、任务进行中、任务结束后1周、任务结束后3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积极情绪或是消极情绪预测,任务开始前3周还是1周均没有差异,可以推测,任务开始前3周和1周在心理上被知觉为同一个时间阶段,情绪预测强度无差异。这也说明,情绪预测中的时间距离有其与众不同的分阶段性。②已有研究者在探讨时间距离对情绪预测的影响时主要集中在从现在开始预测未来事件情绪反应方面,很少研究从现在回溯过去事件的情绪反应。有研究者从情绪记忆的角度研究情绪信息编码、存储、提取、保持和遗忘的特点,发现负性情绪信息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正性情绪信息的遗忘规律并不稳定〔13〕。
本研究获得了与之相一致的结论,任务结束后,消极情绪预测强度立即下降,积极情绪预测强度出现“结束反弹效应”,任务结束后积极情绪强度明显上升,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预测强度形成“剪刀形”变化趋势,可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着不同的认知机制。
〔1〕WILSON T D,GILBERT D T.Affective forecasting,Know⁃ing what to want〔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4:131-134.
〔2〕GILBERT D T,WILSON T D.Prospection:Experiencing the future〔J〕.Science,2007,317(5843):1351-1354.
〔3〕LOEWENSTEIN G.Affect regulation and affective forecast⁃ing〔M〕∕∕GROSS J J.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7:180-203.
〔4〕WILSON T D,GILBERT D T.The impact bias is alive and wel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3,105(5):740-748.
〔5〕GILBERT D T,GILL M,WILSON T D.The future is now:Temporal correction in affective forecast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2,88:430-444.
〔6〕LOEWENSTEIN G,O'DONOGHUE T,RABIN M.Projec⁃tion bias in predicting future util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1209-1248.
〔7〕WILSON T D,WHEATLEY T P,MEYERS J M,et al.Fo⁃calism:A Source of durability bias in affective forecast⁃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8:821-836.
〔8〕耿晓伟,张峰.情感预测的影响偏差:聚焦错觉还是适应忽视?〔J〕.心理科学,2015,38(5):1201-1206.
〔9〕陈百卉.心理距离对情感预测强度的影响〔D〕.宁波:宁波大学,2014.
〔10〕WILSON T D,MEYERS W J,GILBERT D T.How Happy Was I,Anyway?A Retrospective Impact Bias〔J〕.Social Cognition,2003,21:421-446.
〔11〕RICHARD R,VANDER PLIGT J,DE VRIES N K.Antici⁃pated affective reactions and prevention of AIDS〔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5,34:9-21.
〔12〕何嘉梅,黄希庭,尹可丽,等.时间贴现的分段性〔J〕.心理学报,2010,42(4):474-484.
〔13〕钱国英,杨治良.情绪记忆的遗忘特点〔J〕.心理科学,2010,33(3):53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