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辉,彭佩佩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近义词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内容,留学生容易混淆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导致出错率高,不时会出现偏误和“化石化”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教材、教法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可以尝试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去开展近义词教学研究。
下面将从近义词教学的现状和原则以及相关的策略等方面来研究,重点是近义词教学原则及策略的探讨。这不仅可以深化汉语近义词的本体研究,还有利于提高留学生使用近义词的正确率。
1.词义方面
“近义词是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一组词,即词义所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有所不同,互为同义的一组词往往是相互补充地从不同角度去表达某一类现实现象。”〔1〕在对近义词辨析时,应该从最基本的词义开始。事物总是有交织的地方,词义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考虑从其主要特点来区分,具体有下面几点。
(1)词义范围
近义词指称的对象,在范围上可以有大小,即[±范围大]〔2〕。如“表达—表示”,“表达”即表示思想、情感。“表示”是用语言行为显示出思想、情感和态度。“表达”侧重于“达”,常用语言行为来表示。“表示”着重于“示”,用语言行为来显示某种思想情感或态度等,它运用范围比“表达”广,除显示某种思想情感外,还可以凭借某种事物显示出某种意义〔3〕。
(2)词义轻重
在表达上,一些近义词存在着词义轻重的不同。例如“轻视—鄙视”,二者都含有瞧不起对方的意思,“鄙视”较之“轻视”,程度要重一些。
(3)词义侧重点
某些近义词在词义表达上会有不同侧重点。近义词的侧重点体现在不同的语素上。例如“鉴别—鉴赏”,二者都含有一个“鉴”字,区分点就在“别”和“赏”两个字,它们同时也是词义的侧重点,即一个侧重于“区别”,一个侧重于“欣赏”。
(4)集体与个体的不同
名词性近义词的区别会体现在集体和个体方面。例如“人民—人”。“人民”表示集体概念;“人”很多时候表示个体。
2.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不同
感情色彩包括中性、贬义和褒义。在“教育—教唆—教诲”中,“教育”是中性词;“教唆”是贬义词;“教诲”是褒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
常用语体有两种,一是口语语体,另一个是书面语语体。口语语体用起来比较随意,而书面语语体则相对正式。以“美丽—漂亮”为例,“美丽”多用于书面语,有庄严的色彩,“漂亮”多用于口语。日常口语中很少说“她长得真美丽”,一般说“她长得真漂亮”,另外形容景观或者建筑物多用“美丽”〔4〕。
由于汉语近义词本身的复杂性,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在学习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现象,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相同语素的干扰
“结果—后果”“安静—宁静”等具有相同语素的词语是近义词;而“效果”和“结果”“成果”具有同一个语素—“果”,“静止”和“安静”“宁静”具有相同语素—“静”,它们却不是近义词。像这种具有相同语素的一组词,很容易导致留学生误认为是近义词。
2.汉语的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个意思即多义性,它是汉语很重要的特点。它不仅仅使得词的关系变得复杂,还使得词的近义关系变得复杂。如“嗓子”一词。“爸爸的嗓子哑了”中,“喉咙”是“嗓子”的对应词;“妈妈的嗓子真好”中,“嗓音”是“嗓子”的对应词。
汉语词汇多义性的存在,使得留学生对近义词产生一些偏误。
3.语法方面的误用
第一种,动词误用为名词。
*我们称谓他叔叔。
我们称呼他叔叔。
“称呼”是动词,是给对方一个名称的行为,“称谓”是名词,是指一个名称。
第二种,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小明非常智慧。
小明非常聪慧。
“智慧”是名词。例中的“非常”是程度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聪慧”是形容词,可以受“非常”的修饰。
第三种,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韩国女排胜利了日本女排。
韩国女排战胜了日本女排。
“胜利”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加宾语,而“战胜”可以。
第四种,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她可以延期了,这是一个忽然的变化。
她可以延期了,这是一个突然的变化。
“忽然”是副词,不能作定语。“突然”,是形容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例句中的“变化”是名词)。
4.语言文化背景因素
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形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交往时产生心理距离是很自然的〔5〕。留学生学习汉语,会用他们固有的方式学习,这会产生母语负迁移等一些不利于掌握汉语的因素。如:
*我七岁的时候奶奶就死了。
上例中留学生的表达在语法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中西方的禁忌文化不同,中国人一般忌讳说“死”字,这里的句子一般应该说成“我七岁的时候奶奶就过世了”。
再如“Thank you”是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它不仅可以用于陌生人,关系很亲近的朋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也常用,但是在汉语中,“谢谢”一词很少运用于亲密朋友及家人之间。
1.适用性
初级和中高级学生由于语言及文化接触的深浅不一,他们在对近义词的理解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根据留学生的水平来给他们上课,教的东西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一些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词汇,教师要多多传授。因此,在讲授近义词时,教师应该掌握适用性原则。
2.操作性
教师在给留学生讲解近义词的时候,要尽量减少专业术语,要实现一定的操作性。可以借助一定的情境,例如“方法”和“办法”的解释,可以设定如下的情境:
老师:“教室的门坏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我有办法修好这个门……。”
老师:“这个方法很棒。”
通过这样的情境来帮助留学生思考。“办法”的侧重点是做和想,常和“有”搭配;而“方法”侧重在思想程序上,常和“学习”等搭配。
3.规律性
汉语众多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在讲解近义词时要做一些归纳。根据研究在辨析近义词时大致可以从词义范围、词义轻重、词义的侧重点、集体和个体的差异以及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入手。教师要帮助留学生寻找近义词语之间的侧重点,重点分析同中之异,发现规律性,以便更好地习得并掌握。以常用副词为例,“很”“非常”“特别”三个词词义相近,但词义轻重不同,词义逐次加重,使用范围也有差异。凡事都有例外,针对那些例外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针对性
针对留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学习策略,深入研究,找出解决方法。
(1)迂回策略
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某个意思,但仍有很多时候不能准确运用词汇,这主要是由于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受限于词汇量等原因。此时留学生往往会换一种说法来表达自己熟悉的、意义又接近的词或者句子,有时候虽然表达了部分的意思,可是过于牵强,容易出现问题。例如:
*爷爷觉得很抱歉她。(对不起)
*奶奶反复做了很多遍,我还是没理解。(重复)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要加大词汇量教学,重点讲解教学中常见的近义词之间的差异,明确很多情况下汉语的近义词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2)借助母语的策略
母语的影响对留学生来说根深蒂固,汉语只不过是他们的另一个语言工具。他们经常会借用母语来记忆词语。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表意不明确,最后造成误解。例如美国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小王这么做,徒然有利于敌人。
上例中的“敌人”原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对手”,欧美的学生很容易受母语“rival”词的影响,去用一个常见词“敌人”。
避免母语负迁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克服母语负迁移不仅需要学生努力,还需教师掌握对比语言学的知识,教学中注重不同语言体系间的差异,对容易发生母语负迁移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关注。
(3)求助或依赖权威的策略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会求助于词典等权威形式,下面有个很好的例子。
*他很关心自己的职工,他亲自照拂职工。
这里“照拂”的词义很不适合上下文语境。《现代汉语词典》对“照拂”的解释是“照料;照顾”,而“照顾”有三个义项,其中的一个义项“特别注意,加以关心优待”与“照拂”形成近义关系。但是“照拂”强调关心地对待,书面语色彩浓厚,口语里一般不用。“照顾”是口语和书面语里通用的常用词〔6〕。这是不考虑近义词的实际运用而过分地依赖词典的结果。
汉语的运用是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需要掌握词语的字面意义,还需要根据语境选择不同词汇,语用环境不同,近义词的选择也不同,词典等权威形式不能完全解决语言运用问题。换言之,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要适当考虑把语用学相关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
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常用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一般是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掌握程度,把他们分成初级学习者、中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三个等级。在开展近义词教学时要结合这三个等级情况,根据留学生水平的不同可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细则。分级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让教师上课更具有针对性,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比较相似,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7〕。
1.初级阶段的近义词教学
在初级阶段,留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而近义词又是一个难点,不用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初级阶段要求掌握的常用词汇量在1 000个以内,在这1 000个常用词汇中能够形成近义关系的词汇是很好梳理的,教学中只要教会一些简单的常用的近义词辨析即可。
以“漫步—闲逛”这组近义词为例,在给初级阶段学生讲解时只要大致把各自词义讲解清楚,明确两者都可以表示“悠闲地随意走”,但“漫步”多用于书面语,“闲逛”多用于口语即可,不必过度讲解,把“漫步”的一些引申意义纳入教学。
2.中、高级阶段近义词教学
(1)认知教学法
在近义词的教学上注重对认知教学法的运用。因为认知法在心理学方面直接吸纳了不同心理学家有关语言认知的主张,其形成的学习理论更注重学习者对语言这一复杂技能的掌握过程。强调词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并要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在近义词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留学生学习近义词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学好近义词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会受益匪浅,从而达到留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积极学习的效果。
(2)加强语言对比的教学
在学习汉语时,留学生母语往往会对汉语产生一定干扰,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结构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出两种语言体系的不同之处,并详细说明。例如:
*妈妈,果汁翻了。
上例中留学生要表达的是“The juice has turned”(果汁变质了),“turn”对应汉语,有“翻、变质……”等意思,但留学生可能只知道“turn”一词在汉语中表述为“翻”,如“turn to page one”(翻到第一页),而不知道这里应表述为“变质”,于是出现了偏误。
语言对比分析的困难层级大致可以分为六个:迁移、合并、差异不足、再解释、超差异和分裂,上例属于最困难等级——分裂,面对类似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谨慎处理,克服困难,减少分裂等层次偏误的产生。
(3)精讲多练
要讲清楚近义词的相关语义和句法结构等方面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具体来说,对近义词本体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精讲,更应该多练。“讲”是为了“用”,而“练”是留学生达到交际目的的基础。如果在教学时仅仅是为了传授近义词的本体知识,而忽视了在课堂上留学生对近义词的操练,那么我们的近义词教学就是有问题的。当然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课堂练习以外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专题作业、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
(4)练习的设计要注重交际技能的训练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有选择性地找出恰当的语境和话题,这样可以激发留学生互相交流的热情,从而大胆地去说,畅所欲言〔8〕。练习中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从而提高交际技能训练的效度和信度。例如文中对“方法”“办法”的辨析,通过一定的情境来帮助留学生思考。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形式单一和内容枯燥乏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上,有针对性地从近义词教学的现状和原则,以及相关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对近义词分级教学进行了探讨。不仅深化近义词教学的本体研究,还详细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外国学生使用近义词时出现的习得情况。这些内容既有正确用例的分析,又有偏误用例的分析,希望得出的结论可以为留学生近义词教学提供借鉴。
〔1〕李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22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4.
〔3〕陈炳昭.近义词应用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6.
〔4〕程荣.同义词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598.
〔5〕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0
〔6〕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45-1646.
〔7〕陆方喆.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5):49-56.
〔8〕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