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8-07-09 07:3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9期
关键词:状态情绪护理人员

林 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在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该种预后效果相对较差,近年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全身乏力为主[1]。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导致身体各机能衰退,易出现焦虑情绪,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极大影响,进而使预后效果降低。本次研究选取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中的应用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 45~75岁,平均(62.4±4.8)岁。病程 1~5年,平均病程(2.5±0.5)年。观察组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 43~76岁,平均(62.7±4.6)岁。病程 1~5年,平均(2.8±0.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注意观察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及时注意情绪变化,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在言语中鼓励患者,保证患者接受治疗心态的积极性。护理人员需详细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并讲述治疗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通过列举成功病例提高其自信心,增加治疗的配合度。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增大,会减少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所以也需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心理辅导,在家属支持与陪伴下患者可提升自信心和减轻孤独感,共同保证治疗环境的舒适性。若患者出现较轻微症状,可通过护理人员开导和家属陪伴增加安全感,让其释放心理负面情绪,若焦虑症状较为严重可通过服用抗焦虑药物得到缓解。

1.2.2 环境干预 护理人员定时给予患者更换床单被褥,定期消毒,保持屋内环境干净及通风环境良好。患者的洗漱用品及衣物定时更换,避免感染。为了保证患者的休息环境安静、舒适,可控制家属探望人数,提高治疗效果。

1.2.3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主要分为两种方法,想象性放松疗法:患者取卧式或坐式,闭眼想象,每日1~2次。患者通过想象让自己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状态,进而舒缓焦虑情绪,降低紧张感,使身心愉悦[2]。深呼吸放松:患者姿势随意,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方式促使患者精神放松,进而减轻焦虑状态

1.2.4 健康教育 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焦虑状态,并解释产生焦虑的因素,再对患者进行有效、针对的健康教育,疏导焦虑情绪,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调整饮食和作息,协助患者合理进行适当运动。根据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病情的恢复,在对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中态度应以关心和理解为主,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在进行干预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状态,详细记录病情,干预环境保持肃静,若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抢救措施[3]。

1.3 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焦虑状态越严重,采用睡眠质量自测表(SMH)[5]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睡眠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记录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MH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MH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M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848护理前57.62±5.3257.84±5.501.052<0.05护理后46.31±5.8254.96±5.685.218<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MH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MH评分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848护理前15.62±3.2115.47±3.251.621<0.05护理后20.65±3.3717.06±2.725.366<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综合征,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慢性心力衰竭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治疗难度大且治愈率相对较低,目前还未发现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只能采用姑息治疗延续生命[7]。现阶段由于我国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宣传力度较低,多数人并不了解该病的治疗情况,患病后多数患者会呈现出巨大压力,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十分不稳定。患者出现以上心理是正常的防卫状态,因此在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病情时应当委婉,并适当给予安抚,避免患者出现沮丧、失望等心理,该病在治疗中会出现副作用,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实施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8]。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体制不断完善,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的应用也越来广泛。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树立积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其作用十分显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梳理焦虑情绪的效果疗效明显[9]。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全面的了解心理情绪,通过有效指导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利于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焦虑状态的改善意义重大,但是,除了紧靠医院的力量外,也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保证护患关系融洽,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89.6%高于对照组72.9%,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SM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状态,提升睡眠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范丽琦,顾洁.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37-39.

[2]刘辉,夏常泉,姚璐等.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7):859-861.

[3]马卉,牛静.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4):365-367.

[4]林凯思.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7):2356-2357,2358.

[5]戴晖,闫海春,张影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676-679.

[6]田静.综合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5):174-175.

[7]陈媛媛,孙国珍,马潇然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与营养、睡眠质量状况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10):12-16.

[8]张玉.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9):110-112.

[9]赵英.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38-238,239.

[10]陈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66-266,267.

猜你喜欢
状态情绪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