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威
摘 要:文章对“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教材内容,然后提出教学目标,接着阐述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探究ATP的功能、认知ATP的结构、ATP的水解和合成、总结强化),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生物;细胞;ATP;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31-0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二节“ATP”的内容,由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三部分组成。其中,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教学重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教学难点。从内容设置上看,三部分有清晰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为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解释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举例说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二是能力目标。要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出示萤火虫图片和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秋夕》,并请一位学生朗诵《秋夕》,然后提出问题串:你们知道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吗?灯泡和萤火虫都可以发光,两者的发光原理相同吗?灯泡的发光原理是什么?(电能转化为光能)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接着,学生阅读活动单相关资料,了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并思考问题:“在细胞内,哪些物质较有可能为萤火虫尾部细胞发光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不断追问,逐步切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探究ATP的功能
考虑到学生没接触过ATP,理解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可通过活动“寻找自己的抽屉”,让学生找到医用的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然后让学生阅读药物原理,知道ATP能够释放能量。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糖类、脂肪和ATP三种物质中,直接为蛙肌肉收缩提供能量的是哪一种物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播放四组对照实验的视频,即分别滴加蒸馏水、葡萄糖溶液、脂肪溶液和ATP溶液。通过实验和视频,学生可以观察到:只有滴加ATP溶液时,蛙肌肉才会收缩。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感受到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设计意图】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认知ATP的结构
活动1:展示“ATP分子结构式”,请学生分析ATP的组成及组成元素。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活动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教师可请一位学生上台为其他同学讲解ATP的结构简式,阐述每一部分的意义。【设计意图】“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材料和观察图片,通过自学得到相关结论。
4.ATP的水解和合成
活动1:从ATP的结构简式出发,提出问题“ATP中的能量是怎样被释放的”,进而过渡到ATP的水解。各小组阅读教材、相互合作,用方程式表示ATP的水解过程。活动2:展示一个成年人24小时内消耗ATP的量,以及ATP在细胞内的含量,然后提出问题“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需求却很多,生物体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认为必须迅速合成ATP,进而过渡到ATP的合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用方程式表示ATP的合成过程。活动3:解决问题“ATP合成时能量的来源和ATP水解时能量的利用”。关于“ATP合成时能量的来源”这一知识点,学生只有阅读教材才能解决。学生阅读教材之后,会知道ATP合成时能量的来源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本章第三节、第四节会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因此,此处不详细阐述。关于“ATP水解时能量的利用”这一知识点,学生在上课初期通过实验知道“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为许多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课堂反馈显示,学生能够迅速举例说明。【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思维碰撞、协调合作,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5.总结强化
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回顾ATP的功能、结构简式和ATP合成时能量来源,和学生一起归纳本节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学定教,教师只是課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做中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效果较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薛燕霞.“自主、合作”引领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13(08).
[2]唐谨丁,梁家亮.微型视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