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峻
[摘 要]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形式,教师要营造氛围,提供机会,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设情境;敢问;会问;善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二、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1.创设生活式问题情景。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們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哭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2.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3.创设操作式问题情景。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亲自感知事物,主动愉快地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去比较、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猜测、实验、错例、反证……无论是哪一种,教师都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展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适度的障碍性、灵活的技巧性。
三、适时推迟判断时间,留给学生质疑机会
1.在观察中等待质疑。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要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材料以及科学活动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
2.在猜测中等待提问。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是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的。比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一课中,学生能积极猜测:在其他的运算中也应有交换律?
3.在比较中让学生提问。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确定它们的联系的思考方法。比如,学生能通过观察提出: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4.在联想中让学生产生更多问题。由于某一事物而想起与它有关的其他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相反的,也可能是因果关系。比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推倒面积公式,圆是否也可以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推倒出面积公式呢?
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后,让学生能大胆质疑问难(在明白了旧疑的基础上向更深、更独特层次质疑),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留给学生的是一个快乐和不断的质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留给学生的是一个快乐和好奇的源泉。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看课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学懂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课本上是用两块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成一块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它的计算面积公式,如果用一块三角形行吗?”我抓住学生这个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讨论。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任何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努力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好方法,多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长期实践,我们就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既具有问题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
[1]林芝.培养问题意识 提升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03).
[2]孙晓丽.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