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07-08 07:55傅饶戴莲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资助问题大学生

傅饶 戴莲菲

[摘 要]资助是实现社会公正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资助的效果与效率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取决于需要资助对象的辨识度和资助手段的有效性。但是在自主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端,因此,资助存在着力度不够、手段陈旧、对象不准确和后续跟不上等问题。为了保证大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而辍学,并呈现自主的实在性和具体性,这就需要针对以“精准”这个词语进行构建资助的内涵,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实现资助的有效性,感受效果的明了性。由此可见,为了确保资助等优惠性政策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需要扶助的学生身上,呈现科学化的资助标准。这就需要针对问题,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大学生精准资助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问题

一、目前状态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现状分析

1.涵盖面不宽,力度相对较低

目前的状态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奖、贷、助、补、减、免”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科学的运行机制还稍有欠缺。在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中,涵盖面积约占百分之二十四左右。部分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可以高达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仅仅依靠奖学金来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远远是不够的。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中,学费上万,国家奖学金最高是八千元人民币。这样的形势下,想要彻底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真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考虑生活费的资助问题等。

2.贫困生确认的标准不够科学

目前的形式来看,消费水平的界定和生源地贫困补助由学生先自主申请,再由辅导员进行审核把关,接着由系部进行审核统筹,最后程序是学校审核。在此种形势下,有些人靠着关系弄虚作假,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碍于面子却放弃了申报。还有部分学生的生活情况和贫困程度难以调查,只能凭借主观臆断进行审核资助范围。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要貧困生真实正的强大起来,并摆脱贫困,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资助,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一方面要消除贫困生的自卑感,一方面要防止学生去干违法违纪的事情。放下心理上的思想包袱,内心真正变得强大起来,在根据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背景下,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假贫”现象套取资助

在很大的程度上看,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青年人提出了勤学和修德、明辨、笃实的殷切期望。作为贫困学生的大学生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追求更高的进取心。在刚开始申请资助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刚性的东西去衡量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在政策下的群体申请中,由于申请门槛较低,不少学生弄虚作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业缩水”。部分学生在待到贫困申请补助通过后,资金补发后又变回原来的“阔”,形成“假贫”现象。

2.受助群体缺乏感恩意识

目前的形式来看,不少学生报以“自我”为中心,以索取为主要态度。缺乏感恩的心,而且还具有强烈的虚荣心,在这种形式的驱动下,学生总是把自身的需求和意愿放置到第一位。却把父母对自身的感情抛之度外,否认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传统的思想下,父母形成了自身再累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累的思想,无形中就弱化了学生感恩的意识。

3.资助资金遭到不当使用

大学生在环境上和心理特征上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在全球化的倡导下,大学生的消费标准也向着多元化和激情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迈进。在长期的消费意识里面,学生就形成了满足自身需求的消费“快乐”意识。并不仅仅局限于维持生存和发展消费的地步,而是超前消费。

4.普遍缺乏对受助群体的自强、自立、信心教育

在自立、自强的素质作用下,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备条件。由于资助力度的不均衡,特别是西部的学校,相对教学资源缺乏。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在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还应当注重心理层面的教育,这关系到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困难的时候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三、当前背景下,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资助遴选上,重贫困程度轻学业考量

家庭困难的学生应该是国家助学资助的对象,首先需要学生提交相关部门的印章和经济情况调查表格,并按照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的档次进行区分,按照贫困程度的不同,进行获取相应的助学金,并在学业的考量上,保证班级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避免学生产生无心学习,中途退学的情况。

2.资助实施上,重经济资助轻心理辅导

近几年,发生过“贫困大学生未完成学业 资助人欲起诉索善款”的报道。为了避免大学生这种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感特别强的人生态度。应在贫困生的心理上进行更多的关注。有些学生由于“贫困”就严重产生了自卑感,在人际交往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对现实也呈现了逃避的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贫困人员的心理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3.资助管理上,重权利落实缺义务监督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倡导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仅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还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从某种层面上讲,高效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完成学业的任务,这样才能让资金用到点子上,达到精准扶贫的真正目的,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

四、构建以学业为导向的助困机制的对策思考,构建精准资助

1.学业考量为导向

每一个受资助者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完成学业。高等人才是国家的后盾力量,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成长成才是资助的真正目的。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学生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保证纪律的严肃性,主动性进行学习……这些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接受资助的要素,实施先教育后资助的方针,教育后再资助的政策。在保证国家资金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向光性。

2.构建贫困生资助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贫困生的资助在规范化的道路上,应该充分保证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同时,需要保证信息的质量。还应该把群众审核和入户调查、民主评选等融为一体,确保资助评选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以及公平性,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贫困生的精确识别。通过学业预警的方式,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打破“一张贫困证明走天下”的局面。

3.構建“空间主题学习馆”

学风是构建和衡量一所学校思想和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指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俗话说:“学贵于专,好学而不腻。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空间主题学习馆”的构建是“就业创业职业空间主题学习馆”构建,在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呵护学生征程成长的机制,把专业的思想教育作为核心,丰富学习活动的载体,明确正确的就业导向,苏兆应用型人才,端正资助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更“专一”的学习。让优秀的思想塑造并定型。

4.完善职能部门服务空间

“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塑造中,组织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比拼中选出优秀的学生想到,并作为榜样进行鼓励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争创健康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建立“一对一”及“一对多”学业辅导模式。

五、结语

大学生的资助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原因。让更多的贫困生在资助政策的倡导下,帮助一批又一批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帮助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样就需要不断的完善贫困资助的运行机制,提升认证工作的科学性,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更多贫困生在本质意义上得到真正受惠。

参考文献:

[1] 朱霞,滕祥. 对如何发挥国家奖助学金导向和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51) .

[2] 黄月胜,万旻轩.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03) .

[3] 胡元林,郑大俊.论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J]. 江苏高教. 2015(03).

[4] 刘余霞,苏伟刚,赵恒芳.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0).

[5] 夏佩. 高校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06) .

猜你喜欢
资助问题大学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