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好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新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因其所传授的独特内容,除了传授语言技能的基本任务之外,同时又负担着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使命,因此必须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迫切需求、做好新时代的积极推手:首先,教师必须及时认识到,新时代下赋予了我们新任务:即培养文化自信的新一代;而要更好地完成这一新任务,就必须根据“坚定文化自信”这一根本遵循,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读角度。
[关键词] 大学英语;文化自信;教学选材
文化自信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高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高校的英语教学(本、硕、博)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学英语教学面向整个学校、跨度长(本、硕、博)、横跨各科(文、理、艺、体),成为高校教育各个学科中覆盖面最广、学时最多的学科。尤其是在理工类院校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教学,因其所传授的独特内容,除了传授知识的基本任务,同时又负担着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使命。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调整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迫切需求、做好新时代的积极推手已经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积极响应十九大发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必须给予大学英语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把握,积极利用英语教学的这个平台和工具的多重功能,全方位完成和落实培养文化自信的新一代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应该从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教师必需提高认识
潜心教书育人,时刻不忘打造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和加强政治素质。“无新无以为进,无旧无以为守”,英语教学无疑是“新”的重大突破口之一,但在这个突破口中必须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判断和辨析外国文化现象和价值观中的是非曲直,做到不忘初心,坚守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充分利用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大力宣扬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发声,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二、 而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根据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需求、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以外,还应该竭力避免因过于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偏废了其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所兼有的人文性功能,为此,英语教学中有关介绍西方文化和故事的选择和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先说选材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必须摒弃意识形态不正确、立场模糊的选材,坚决避免传播此类内容,把守好我们的文化和教育阵地;对可用选材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对文化信息的误读和误判,深度解读其文化背景和信息、培植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在面临中西文化碰撞的方方面面时,能做到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刻意轻薄,也不妄自尊大,从而准确定位当代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
2.实际上中国文化自古就在世界上享有普遍極高的声誉,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时把这类英文素材介绍给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肯定更具说服力,这样的素材俯拾皆是,比如英国史学泰斗汤因比更是认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的道路。在这一点上,现在世界各名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多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罗素这位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在提到孔子时,也不禁赞叹“必须承认孔子学说具有伟大的优点。孔子及其追随者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没有宗教教条的纯粹伦理学说。这种伦理学说既不会产生一个有权力的传道者,也不会导致因政治或宗教信仰不同而带来的迫害。孔子学说无疑在培养整个民族高雅的举止风度和良好礼貌方面获得了成功。”;至于启蒙大师伏尔泰则更是多次盛赞孔子和儒学,还把自己的学园命名为“孔庙”,而自己则自称是“孔庙大住持”。伏尔泰视孔子为真正的哲学家,他曾说圣人孔夫子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3.尤其要指出的是,教学内容还必须增加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宣扬中国传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相关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当然话题、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还要具有接地气、极具时代特色、避免过于高冷和刻板的说教,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热切盼望了解和学习的文化,理应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这一世界语言和其普遍的世界基础,积极大力宣扬中国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总之,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本、硕、博),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的教学以外,还要不断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读方法,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来更好地完成培养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汤因比. 展望21世纪 [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74: 298.
[2]辜正坤.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7.
[3]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
作者简介:吴会平(1966-5),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本文为科研项目论文:
1.项目名称:本硕博一体化框架下的硕士课程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立项,项目编号:JGXM_HLJ_2016050.
2.项目名称: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立项,项目编号:JGYJ201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