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虎
摘 要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成为一个有良好数感的人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在比较中发展数感、在估数过程中训练数感、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关键词 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08-01
数感作为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构成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的对数及数量关系等的体验与感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未来生活、工作的重要基础。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数感的理解。
一、什么是数感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数感的诠释:“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段话试图从学习行为改变的视角刻画数感的表现,即理解数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五个“能”。它比那种将数感等同于“数学头脑”,认为“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广义解释要具体许多,但仍显宽泛,例如:“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有时数感能起一点作用,但更一般地起主要作用的是对运算、对算法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数感的表述是:“数感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一表述由两句话成。前一句话侧重数感的界定,“数感主要是……的感悟”;后一句侧重数感的作用,“数感有助于……”。两句话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描述了数感的表现。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景和实例。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放着5个水果(分五种,每种1个),让6个学生上来每人拿走1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前5个学生很快地拿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第6个学生却为难了,不知所措。然后把水果重新放回讲台,另叫6个学生按上述方法再做一遍,结果相同。此时,我明知故问:“你为什么没有拿到水果呀?”学生回答:“水果没有了。”我接着追问:“那么,没有了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的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对“0”的理解,知道了“一个都没有,就用0来表示”,而且牢牢掌握了0比1小,1比0大的相对大小关系。
2.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幾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大约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万人有多少?如果一个班有40人?大约有多少个班?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的把需要估算的数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几倍。当学生把一份的数与大数进行比较是,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数,特别是较大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再遇到类似的情境是,能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加深对数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估数过程中训练数感
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教师组织估数活动,让学生经历估数的过程,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对数量作出较准确的判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感。教师事前准备好一袋100颗的花生让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学生的答案不一,相差很大,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教师用手抓一把,让学生再猜约有几颗,数了以后证实是9颗,再抓一把,再猜:可能有二十多颗吗?可能只有4、5颗吗?让学生明确:两把差不多,数量不可能相差太远,估数要有一个范围。数了证实是11颗,这样抓了几次后知道一把大约是抓10颗花生左右。建立一个较稳定的“一把大约抓多少”的直观感觉。这时让学生再重估这袋花生的颗数,在原来估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对数量的感知水平提高。从剩下的花生里继续抓,抓了10把刚好抓完,得到结论:这袋花生大约是100颗左右。通过这样的感知与体验过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
4.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实际情境中把握运算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学生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数感。例如:21人要过河,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乘船才合理?这个问题在没有实际背景的情况下,简单地计算出21÷5=4___1,学生就只体会到商4和余下的1是什么意思,4表示4条船,1表示如果4条船上都坐满5个人,还剩下1人也需要一条船,因此必须用5条船。但对这个实际问题来讲,这只是一种解决的办法。还可以3条船上各乘5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3人;或一条船上乘5人,4条船上各乘4人等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数感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实处,让数学跟着感觉走。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