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娟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实际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强调主体的体验与感悟,强调学生的自我成长,强调学生心理的自我发展和调适能力的提高“助人自助”。使学生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对学生在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学习策略、青春期问题等的辅导,大大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化。教会学生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
关键词 引导;养成;品德;熏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99-01
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良好的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而有效有针对性的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促进学生品德养成。
一、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实际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强调主体的体验与感悟,强调学生的自我成长,强调学生心理的自我发展和调适能力的提高“助人自助”。为此辅导教师就必须学会倾听、同感、回馈、引导、重述、面质、具体化等一系列的辅导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上对学生在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学习策略、青春期问题等的辅导,大大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化。
二、引导学生培养好习惯,促进品德养成
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未来。正如孔子所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教学中《习惯成自然》一课,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并向全校学生发出“好习惯伴我行”倡议。各班级学生民主评议评出“好习惯标兵”12名,培养了学生的良培养好的习惯和独立自强的意识。学生品德养成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引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做人之道
心理健康教育,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闪烁着心理健康教育独有的光芒,会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一生,使学生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感谢有你》《学会欣赏》《与快乐同行》等辅导活动课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体感恩、文明礼仪、乐观向上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为学生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打下真實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感受集体,学会友善相待
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在设计辅导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到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逐步养成良好的学认知能力,寻找出学生的群体特征、存在的问题。辅导活动中不会提过急过高的要求和强加于学生,而是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教会学生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心理辅导课《培养积极的心态》《团队的合作精神》《梦想在路上》等为学生提供不竭的动力,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合作、信念、梦想、爱祖国、意志等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塑造更完美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条件。教书与育人便更相得益彰、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应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他们具有健全的性格,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科学,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适应社会、与人为善。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和层次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贵在日积月累。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面配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到品德教育中,为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