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
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含量高于其他微量元素。当人体由于铁代谢异常或者铁摄入不足时,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进而导致很多生理改变,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异常,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小儿是缺铁性贫血的好发人群,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达52%。我国曾进行的一项全国性妇女儿童缺铁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铁缺乏占40.3%[1]。铁剂是临床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然而铁剂吸收效率较低,加之常常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受到限制[2]。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贫血可归纳为“血虚”“萎黄”“黄肿”“虚损”等范畴,病因可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喂养不当,治疗上应健脾益气、生血补肾[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脾补血颗粒辅助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2017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102例。将入组患儿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3~11岁,平均(6.8±3.2)岁;轻度贫血17例、中度贫血21例、重度贫血1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4~11岁,平均(6.9±3.3)岁;轻度贫血19例、中度贫血20例、重度贫血12例。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贫血程度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履行充分告知义务,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查部门批准。
1.2 入组标准 西医学诊断参照《儿科学》相关标准:红细胞计数(RBC)<0.5×1012/L,血红蛋白(HB)<110 g/L,红细胞压积(HCT)<0.3[4]。中医学诊断标准:面色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神疲乏力,眩晕,耳呜,心悸,气短;舌淡胖;脉弱[5]。
1.3 排除标准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疾病;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传染病和(或)寄生虫导致的贫血。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多维铁口服液5 mL/次,2次/d。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健脾补血颗粒,0.5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1个月后评价疗效[6]。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饱和度(TS)、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血液化验结果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校验水准α=0.05。
2.1 血液分析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F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TS、TIBC、SF、F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食欲减退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出现食欲减退2例、呕吐4例、牙齿着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P<0.05)。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来源于日常膳食的摄入。由于小儿身体生长速度较快,加之摄入不足,常导致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需要经过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最终发展至缺铁性贫血。WHO认为,铁缺乏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残疾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与巨额的经济损失。孕妇和婴幼儿是最大的受害群体,以6个月~2岁为高发年龄[7]。铁剂是临床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基础用药之一,已有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疗效明确。常用的铁剂主要包括亚铁类补铁剂、血红素铁、乙二胺四醋酸铁钠、多糖铁复合物等[8]。然而,无论是哪种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和铁本身的吸收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近来研究发现,小儿健脾补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药是国家《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批准的一个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国家级中西结合三类新药,以中医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和“四君子汤”为基础。中药成分健脾治本,生血稳,多味天然中药健脾和胃,促进铁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机体造血功能。两药联用则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稳定、愈后不反弹、用药安全性高的特点[9]。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对两药联用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中药也抵消了部分单纯应用铁剂带来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健脾补血颗粒可作为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的辅助用药,以期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两组血液分析结果比较
[1] 杨阳,张艳,罗浪,等.铁代谢异常与人体疾病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2):328-331.
[2] 代琴.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饮食保健,2018,5(3):23-24.
[3] 俞晓梅,刘程.健脾补血颗粒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5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8):510-511.
[4]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5-358.
[5] 吴杏娣.中西药结合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4):99-100.
[6] 梁莉,刘文龙.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2):4462-4464.
[7] 向伟.儿童铁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防治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07-509.
[8] 韦萍.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9):4087-4089.
[9] 黄冠.小儿健脾补血颗粒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2):4485-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