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
(温州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需求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需求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习者在漫长而枯燥的外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LONG[1]指出,在外语教学领域,设置语言教学项目之前必须先做一个全面的需求分析,就像医师对患者开处方之前要先进行病情诊断一样。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同样,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分析可以为汉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学习动机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首要需求因素。为此,笔者对温州医科大学部分在校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从中得出的教学启示可以为探索新的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本次调查向温州医科大学各个年级的医学留学生共发放了175份问卷,收回175份,其中有效问卷149份。根据问卷预测反馈和对学生情况的预估,本次调查问卷罗列了八项学习汉语的目的(见表1),并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其他原因”。
调查结果见表1。
2.1 最重要的三项学习动机 结果显示,关于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认为“非常重要”的人数最多的前三项分别是“为了在中国的生活更容易”“用于现在或将来的职业培训,如在中国的医院见习和实习”和“用于在中国旅游”,分别占了68.46%、66.44%和59.73%。第一项和第三项属于基本需求,到目的语环境学习第二语言,为在当地的生活和旅游带来便利,这毋庸置疑,而第二项“用于现在或将来的职业培训,如在中国的医院见习和实习”,表明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除了要满足在中国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和他们的专业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留学生们都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到中国的医院进行见习或实习,都会用到汉语与医师及患者交流,学好汉语对临床实习有明显的帮助。
当我们把不同学习阶段的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分开来统计时,发现不管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正在进行汉语学习的中间年级的学生,以及结束了汉语学习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高年级学生,都一致地把“为了在中国的生活更容易”和“用于现在或将来的职业培训,如在中国的医院见习和实习”放在了最重要的前三项中。可见,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性比较强,也很集中。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学术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置业目的和其他目的五类 。那么,医学留学生和大部分来华本科学历生一样,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地学习汉语各项技能,而是把汉语作为工具,为了在专业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属于“职业工具目的”。大部分医学留学生从专业实习的需要出发,对汉语学习寄予较高的期望,认同汉语学习是很有用的。这对于汉语学习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
表1 关于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 n=149,n(%)]
2.2 汉语学习动机和医学专业学习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学习汉语的目的,认为非常重要的人数超过50%的有“为了在中国的生活更容易”(占68.46%)、“用于现在或将来的职业培训,如在中国的医院见习和实习”(占66.44%)、“用于在中国旅游”(占59.73%)、“用于专业学习”(占54.36%)和“为了获得学分顺利毕业”(占51.68%)这五项内容,其中有三项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医学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医学,他们对医学学习有较强的动机和兴趣,而汉语学习会影响到他们的临床实习,所以也爱屋及乌地把对医学的学习动机带到了汉语学习上来,因而大部分医学留学生对学习汉语表现出较强的需求。但是我们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觉得学生不重视汉语学习,为什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呢?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汉语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帮助并没能马上显现出来,而且学习语言是一个相对费时费力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汉语渐渐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也就是说,学生知道自己的汉语水平还不够,与目标存在着差距,虽然有缩短这个差距的需要,但是他们感觉到要达到目标“遥遥无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实现,于是对汉语有助于临床实习的认同度无意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学生有愿望有能力获得满足的学习需要,此处的能力包含了学生满足需要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也包含了满足需要可资利用的外部教育资源,如师资、教材、设施、设备等[3]。调查还显示,随着汉语学习时间的增加,认为“用于现在或将来的职业培训,如在中国的医院见习和实习”这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生人数比例和所占排序呈降低趋势,大一段到大四及以上段分别为84.62%(第一位)、75.00%(第一位)、60.00%(第三位)和59.52%(第三位)。说明学习汉语的时间越短,学生对汉语有助于临床实习的认同度或者说期望值越高,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学好汉语,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做好准备;而到了高年级,认为汉语有助于临床实习这一项目非常重要的学生比例从第一位降至了第三位。2.3 最不重要的三项学习动机 调查显示,认为不重要的人数最多的前三项分别是“满足对某些方面的中国文化的兴趣”“用于现在或将来的就业”和“为了和中国朋友能更好地交流”,分别占了33.56%、21.48%和18.79%,而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排在前三位的都是这三项,只是排序稍有不同。
“满足对某些方面的中国文化的兴趣”这一选项在各个阶段的留学生中,都是认为不重要的人数最多的一项,高达33.56%,只有19.4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获得的认同度最低。看来,医学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医学留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和“现在或将来的就业”没有太大的关联,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是要回国工作的。
对于“为了和中国朋友能更好地交流”这一选项,只有39.6%的人认为非常重要,而认为不重要的人数竟然高达18.79%,与预设有较大出入。
关于“其他原因”,有21位学生填写了这一选项的答案,整理以后发现,这些答案基本上都已经包含在前面的八个选项中了,比如“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和患者更好地交流”等,有个别是“可能是为了找一个中国女朋友”“我爱汉语”“我想学汉语”“为了掌握一些知识”。
本次调查虽然仅限于本校,但调查结果与相关研究的结果比较相似: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虽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把汉语作为工具,是为了在专业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只有少数学生觉得学习汉语可以满足他们对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而交际需求显得不是很强烈。那么,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对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有哪些启示呢?
3.1 要重视需求分析对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影响 随着来华医学学历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国内高校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临床医学,口腔、药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也在逐渐兴起。各高校不同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汉语教学投入,各医院不同的带教水平、实习环境和不同层次的患者,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能力和专业方向,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充分调研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并关注不同学习阶段的变化,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和设计课程并及时调整,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
3.2 把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转接到对汉语的兴趣上,凸显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和专业关联度 李晗和陈子骄[2]提出,如何把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转接到对汉语言的兴趣上,也是课程设置发展中应认真考虑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不仅仅是汉语课程的设置要有所调整和改革,包括医学课程和医院见习实习在内的整个医学留学生的培养方案都需要做一定的调整。
在调查问卷结束之后,根据“你觉得汉语学习重要吗?”“你对于汉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有什么变化吗?”“你觉得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你觉得学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等几项提纲,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一对多的访谈。
低年级学生对于访谈的回应并不是很积极,但是高年级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给了很多积极的反馈。访谈结果发现,高年级学生都明显提高了对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很多学生之前没有认真学习汉语,到了临床实习才后悔莫及,普遍建议学校在前面就要加强汉语尤其是医学汉语的教学,增加课时。而这些学生也都承认,以前在上汉语课的时候,总觉得汉语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是很不愿意去上的。因此,学校应该尽早干预,帮助留学生建立主动学习汉语的意识。每个阶段的汉语课程,不仅要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还要增加走进医院的环节,让学生在医院的真实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语言实践的内容可以根据学习程度,从简单到复杂,从生活到专业,让学生每个学期都有机会在医院环境里对本学期学到的汉语知识进行实践,获得评估,保持与专业的关联性,与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一位大一的学生,暑期去医院参加了社会实践,回来之后对汉语学习明显提高了主动性和认真程度。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汉语水平自然就上来了。心理语言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获取他们所需和所感兴趣的东西时,他们才能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并取得丰硕的成果[4]。
更加大胆的设想,在医学留学生的整体培养方案上,是否可以把低年级学生的医院社会实践纳入进去,作为必修的一门课程,从一定角度上来讲,也就是践行“把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转接到对汉语的兴趣上”了。笔者把这一设想和部分高年级学生交流了一下,学生都很赞同这种安排。当然,笔者还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调查,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有待认证,希望能够引起医学留学生培养方案的决策者们的重视。
3.3 要重视文化传播,保障持久有效的学习动力
调查还发现,医学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很低。中外文化差异大,对刚来中国的学生,因为还没怎么接触中国文化,认同度低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来中国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甚至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们不禁要反思现行的汉语教学是否过度强调了语言技能本身,而忽略了文化的传播,缺失了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研究发现,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都能促进外语学习,但后者更为持久有效[5]。因此,汉语教学不仅要把留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转接到汉语上来,还要保持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努力帮助学生将工具型动机转化为融合型动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汉语教学中引进文化知识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手段。当然,笔者调研发现,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给医学留学生单独开设中国文化类的课程,但是课时有限,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留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不仅是汉语课程、医学课程和见习实习课程,还需要对中国文化课程相应做一些调整,以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当留学生对目的语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有了持续的学习动力。
所以,汉语教学要从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教材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汉语水平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向医学场景倾斜,侧重与医学实习关系更紧密的听说能力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要增强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度,为漫长的汉语学习过程提供更持久的动力。不过教授医学汉语虽然符合学生需求,但是专业汉语枯燥难学,汉语教师信心不足,留学生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让枯燥的医学专业汉语尽量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这是一个难点,加强医学专业教师和汉语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值得探索的思路。
[1] 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1.
[2] 李晗, 陈子骄. 来华本科学历生汉语学习需求调查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 2016, 35(6): 154-156.
[3] 欧本谷. 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8(5): 159-162.
[4] 郭素红, 吴中平. 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汉语学习, 2012(6): 91-96.
[5] 卢易. 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6):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