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珊
摘 要:音乐是倍伴幼儿成长的快乐伙伴,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体验、认知,从而发展身心,最终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我园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一日活动皆游戏”的理念,在音乐教育中创设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找寻音乐教育的本源,探究音乐教育的宽度,分享音乐教育的乐趣,使音乐教育变得简单、有趣,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通过环境、游戏、教具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让幼儿成为音乐教育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活动;幼儿园;亲子合作;乐趣
一、尝试幼儿园“乐教”模式,让音乐无处不在
为了将音乐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出了“乐教”的理念,让音乐成为幼儿园班级管理、校园管理的主要方式,成为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交流沟通的有效载体。如在幼儿入园、进餐或是参加学习活动前、如厕后等环节,都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配以不同的音乐,因势利导,不仅便于组织集体活动,而且还能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晨间,是各班级的区域游戏时间,教师会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乐曲,会征求每天来园比较早的幼儿的意见,看看幼儿希望在区域游戏中播放什么音乐,这样幼儿为了能够拥有音乐的选择权,都会较早来园参与晨间活动。
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班级的教师会选择乐感节奏不一样的旋律,幼儿听到音乐旋律的变化,无需教师提醒,自觉开始整理、收拾区域活动材料。
再如,午后散步我们选择了钢琴曲、午睡选择经典曲目《摇篮曲》等,时间久了,幼儿只要听到不一样的音乐,就能够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了,不仅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力,也让一日活动的组织更加科学和合理化。
二、鼓励家庭亲子合作,感受音乐的乐趣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们在各班级发出“集结令”,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尝试制作自制乐器,选择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DIY,结果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的作品让我们惊喜不已,有塑料瓶做的手摇铃、铁片做的编钟、牛奶罐做成的手鼓等等,这些自制音乐教玩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无论是在歌唱活动、节奏游戏,还是区域游戏中,幼儿都积极参与,边唱边打节奏,边玩边合奏,使得音乐教学更加趣味化、丰富化、游戏化。家园合作互通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和家长形成了一股合力,成为教育的共同体,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多元化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倍伴幼儿快乐成长的好伙伴,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我们渗透了游戏化、情景化的元素,让幼儿尝试参与音乐故事的扮演,了解音乐的背景,从而快乐地参与。
1.教学活动中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快乐地玩音乐
如小班歌唱活动“小乌龟”,教师在教学活动前,精心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小小的乌龟壳,将歌曲以情景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模拟的糖果店、面包店、山坡等,幼儿可以跟着乌龟妈妈在音乐旋律中扮演爬山的样子,在有趣的游戏扮演中,幼儿很轻松地就掌握了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师还准备了一个个小的呼啦圈,请幼儿在唱到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时跳到呼啦圈里,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也轻而易举地幫助幼儿克服了歌曲节奏不稳定的问题。
再如大班音乐游戏“小老鼠的生日派对”,在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小老鼠的生日派对为故事情景,邀请小动物们来参加,让幼儿猜猜都有谁来参加了小老鼠的生日派对。此时,教师在背景布后面用刮胡、手鼓、碰铃、沙球等乐器模仿不同动物出场的声音,请幼儿猜一猜谁来了。听到刮胡的声音,幼儿会猜测青蛙来了、蛤蟆来了;听到碰铃的声音,幼儿会猜测小鸟来了,小兔子来了……这时,教师再适时地追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吗?”由于平时经常进行音乐游戏的训练,所以幼儿能很快通过自己的听力辨析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样的音乐游戏比教师枯燥地一遍遍告诉幼儿这是什么乐器、一遍又一遍地为乐曲伴奏有趣、好玩得多。
2.区域活动中的音乐游戏,让幼儿自主地感受音乐
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和体验的主要形式,教师创设游戏活动时,总是巧妙地增添一些音乐元素,让幼儿能用眼睛、耳朵、身体等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如语言区域活动中的音乐绘本故事欣赏,表演区域中的“我的舞台我做主”,手工区中的“乐器DIY小作坊”,涂鸦区中的“音乐会唱歌”,音乐区中的“小小音乐家”等游戏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教师也会巧妙地将一些音乐活动的内容前置或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转变教学活动的形式,将集体教学演变成游戏活动,让音乐教育的本源更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心理认知特点。
四、打造音乐教育环境,感受音乐之美
环境是影响幼儿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了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具深度,幼儿园新建了“星光璀璨小舞台”“奥尔夫音乐教室”“自制乐器器材室”“音乐绘本馆”,除了为幼儿提供各种奥尔夫专用乐器、自制乐器外,幼儿园还采购了大量的适合教师和幼儿阅读的音乐书籍,以图片、文字、实物等方式,提升教师和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各年级开展“音乐图书”漂流活动,幼儿在书本中可以认识各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解西洋乐和民族乐的异同,亲子共同阅读音乐绘本集……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启动 “音乐之美”主题系列活动,开展“音乐故事do re mi”“音乐游戏创编”“乐器总动员”“幼儿园音乐园游会”等活动,教师和幼儿共同绘制装扮世界音乐文化村主题长廊,感受异域音乐风情之美。
五、引领教师进行规划,提升音乐活动游戏化的能力
1.合理建构音乐教研组合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我们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教研网。建立园所音乐教育管理网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年级教研组,成立“园内名师工作室”,开启青蓝结对等。以灵活的教研组合、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和便利的教研时间,逐步形成一个能满足教师个体需要的学习共用体,引导教师发挥其领域优势,培养一批音乐学科专长的特色教师。
2.以研促教,音乐活动游戏化能力初见成效
我园过半教师持有“奥尔夫音乐”初、中、高级资质等级证书。为了让音乐教育有益于每个幼儿,幼儿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做好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为每一个教师搭建“领域教师”“骨干教师”“潜力教师”不同的发展平台,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音乐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通过审议、整合、创编,最终形成适合幼儿的快乐音乐园本课程。在以课题为载体,进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研究实践中,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解决教师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音乐教学经验,探索音乐游戏化教学规律,寻找独特的研究视角,这样的课题研究,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能让教师逐步从“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教师能运用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尝试,我园的教师和幼儿对音乐的喜爱越来越浓。为了给更多的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幼儿园还成立了教师女子十二乐坊和幼儿小乐队。未来,我园将继续找寻音乐教育的内涵所在,努力将音乐教育与我园的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区域游戏相结合,与异域文化特色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让音乐成为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滋润每个幼儿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