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恰切之道

2018-06-26 12:03任春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春雨

摘 要:当今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时代,互联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易造成信仰危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必要条件,深度剖析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困境,探索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服力、感召力的具体实现路径,有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成为有效建构当代中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机制的思想基础,发挥其对建构当代中国网络安全治理机制统领作用,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空间治理;实现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2.01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2-0017-05

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其通过影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来实现建构意识形态的功能,但作为一柄“双刃剑”,网络同样可能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增加党和政府调控舆论导向的难度,甚至对我国的政治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并将其贯穿于建设网络安全治理机制的全过程,探索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实现路径,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关系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互联网作为各国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具有更新快、传播广和覆盖面大等特性,其产生的社会舆论效应不可小觑,若引导不当轻则导致网络空间乌烟瘴气,重则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影响政权稳定。我国作为国际网络空间的参与者,理应积极探索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提出中国方案,积极将网络发展成果与世界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能够代表全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和“共同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其简明扼要地从三个层面规范公民的核心价值诉求,凝聚着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全过程,有助于政府切实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与领导权,阻止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渗透,抵御其他错误价值观的冲击,增强公民对主流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感,弘扬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融入于网络空间治理建设的全过程同样离不开完备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整合社会意识,是推进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是当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互联网作为一个大的社会舆论场,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网络并不是不法之地,坚持依法治网,形成完备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保驾护航,实现以网络空间为依托进行传播,使之成为人们广泛接受与自觉遵守推行的价值理念,将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带来重大突破,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必要性

1.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就是在保护党和人民共同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来源,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做好其在网络空间的宣傳工作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网络空间的建设同样重要,是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参与者可根据自身兴趣所向对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价讨论,这些言论大多蕴藏着发布者的动机,若为不法人士所利用,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就会造成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大网络平台丑化我党领袖人物,诋毁和抹黑历史英雄人物、质疑当代道德模范的真实性,不择手段创造舆论误导我国民众,企图利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党执政的正当性,颠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削弱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弱化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正在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规则霸权,将互联网作为代表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通过散播中国政治谣言、煽动社会情绪等多种方式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攻击,其根本意图就是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4]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统领网络空间治理的任务显得愈加紧迫。

2.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网络参与主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于2014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5]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本身的性质和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网络传播纳入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将其渗透于网络空间的各个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完备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同样需要以网民的网络素养为依托。网民可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动机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表与传播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还可以根据自身了解到的现实社会问题进行讨论。这些信息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民众表达自身想法,但一些网民认为网络空间是“自由之城”,所做所为可以不受到任何追究,于是便肆意妄为,大到发表反政府言论,散播民族分裂思想,煽动恐怖主义;小到发布虚假信息诈骗牟利,散播淫秽色情信息,侮辱谩骂和人身攻击等等,这些都是缺乏网络素养的表现。

3.建构网络安全治理體系的思想指引

网络是与现实社会相连一个虚拟社会,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必须要以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这样才能防止在多元的价值观中迷失道路,还广大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之所以倡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网络安全治理的全过程,主要原因是其符合网络安全治理的价值导向,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倡导经济实力雄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倡导法制系统完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升全体公民的素质。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首先应该实现价值认同,继而才能形成价值感召。”[6]网络空间的自由化使网络中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状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完美的涵盖当代中国全社会的多种积极地价值诉求,有利于整合网络中其他非主流非导向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求和愿望。因此,要保证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平稳运行,塑造一个健康运行的网络空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努力弘扬培育凝聚全体人民最大价值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念,增强全体网民的价值认同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

1.当前网络社会的“去意识形态化”趋势为倡导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网络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影响,在此之前其传播方式为传统媒体、仪式教育和学校的灌输式教育等,公民在无形中单方向的被动的受到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而当今除了传统的信息渠道外,公民则可以在网络中自由接收到其他多种意识形态,并可以随时转变角色作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在网络各大平台上为自身认同的意识形态进行宣传。

这种变化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造成 “去意识形态化”的趋势,“去意识形态就是指在对意识形态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把握其本质,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消解其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变化发展的意识形态,同时建构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变化发展的意识形态。”[7]这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与重构直接导致多元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一元的主流指导思想产生冲突,挑战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给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难度。但实际上它也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建设工作带来发展机遇,若能够紧紧抓住机遇期,迎难而上,利用好网络传播的渠道,便会达到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效果。

2.监管机制体系不健全、传播渠道不畅通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1)监管机制体系不健全 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都必须经由把关人进行严格的筛选,这些信息个别虽有不足,但大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当今以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但网络空间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网络安全的防御应是当前国防建设的主要方面,但我国网络安全防控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高级别的网络攻击,易导致重要机密被黑客窃取,给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带来风险。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如果不经正确引导,一旦网民的非理性情绪爆发,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效果。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和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一直在努力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但由于网络存在海量的信息且传播速度飞速,对于紧急事件的处理往往落后于事件的最新进展,这会误导群众的价值判断,使其不明真相的盲目跟风,扰乱网络秩序的正常运转。

(2)传播渠道不畅通 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自由表达言论的重要场所,我国有7亿网民,一个网络热点话题可以引起几千万网民的互动和关注。西方国家早已注意到网络的重要性,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社会舆论已经成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他们想凭借在网络空间取得霸权地位动摇我国的思想根基,企图依靠网络逐渐向我国渗透西方价值观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全球互联网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80% 以上的网上信息和 95%以上的服务器信息由美国提供;互联网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不到 1%;超过 2/3的全球互联网信息流量来自美国,而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输出流量中仅占0.1%和0.05%。”[8]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对网络空间的利用效率较低。我国应抢占技术高地,借助并建立互动平台为自己发声,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网民参与互动,潜移默化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民的所思所想。

3.网络参与者价值选择多元、网络价值标准混乱

价值观的树立虽与参与者所处环境密不可分,但同样离不开网络参与者的价值选择,网络参与者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发布者和接收者,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的优劣基于其本身的道德素养和所受的教育水平,这种差异的存在促使价值选择的多样化,其价值选择直接关系到信息源是否健康;信息接收者则会根据自身的评价标准,对信息加以理解、修饰,再次发布出去,网民在信息发散式传播的网络空间里同时担任这两种角色。基于参与主体自身做出的价值选择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周转过程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多元的、具有差异的,良莠不齐的。在这种情况下,若信息源是具有政治煽动性的或是欺诈性的,就会危及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我国的政治安全造成威胁。

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其信息来源受地域、民族和宗教的影响具有多样性,西方的和平演变、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预,以及网络参与者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使不同的网络价值标准易发生冲突,难以统一。混乱的价值标准会扰乱民众的信仰,使民众对官方话语体系倡导的价值观念失去信任,丧失精神追求,转而走向极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缺乏统一的价值标准会产生道德滑坡、善恶不分等诸多问题,影响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主流价值观的建设带来难度。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引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实现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依法治网全过程

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法律可以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依法治网的重要性,“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由于法律是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本身具有强制性与权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于法律法规的制定,人们便会在遵守法律规定的过程中逐渐对其渗透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同理,网络法律法规制定的思想依据也应与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向保持一致,立法机构应加强立法,制定具体明细的法律条款,构建完善互联网法制体系,化解潜在的网络风险,给网民足够的安全感。让网民亲身体验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合法权益受到维护的安全网络环境之中。

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网络法制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规范化的法律引导机制是导致网络犯罪频发的重要原因。网络空间存在许多“道德骗子”,他们打着道德的名义,以粗鄙的言语就敏感话题四处造谣,污蔑、攻击他人,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引导网络舆论发酵,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国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融入于各项法律条文之中,以法律手段严惩此类“舆论推手”,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有此倾向的网民,利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避免其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空间的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网,打造完备的法律体系,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

2.创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9]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的恰切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寻求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相较于语言更质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蛊惑力的八卦信息和搏人眼球的猛料爆料更让媒体有利可图,因此政府应对网络的舆论功能与传播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政府党政宣传部门要与网络运营商开发商进行通力合作,规避网络媒体存在的多种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网络平台,创建集知识与趣味于一身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媒介的宣传功能,依靠新闻舆论进一步提高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感,使民众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当中。

当前,手机网民占网民总人口的比重在逐步加大。各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种社交软件每天都在推送发生在全球的新鲜事,通过手机APP与社交软件晒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快时尚,手机软件的私密性和可选择性增强人们的主动性。因此除PC端外,手机端同样可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加快捷的方式。首先,分别在各个手机软件内建立官方网站模块,录制宣传片,设立内容详实的、色彩鲜明的版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介绍,加大宣传力度,让网民在日常网络生活中接收熏陶;其次,政府可以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内发表话题贴,以新颖的方式如答题竞猜吸引网民的兴趣,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践行方式和现实意义进行问答与交流讨论,设置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家及时为网民答疑,对网民进行潜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后,在保障言论自由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和消极舆论,适时加以引导,防止形成负面效应。

3.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网络参与主体自身价值选择的多元性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致使现实社会中的政治权力约束与法律法规约束在网络空间内得不到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若不能适时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就会被逐渐的边缘化,丧失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若要在网络舆论争夺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分别完成自身思想态度、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时刻谨记进行理论宣传工作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遭遇“失语”困境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最大程度的整合网络空间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汇聚广大网民的价值共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的指导地位。其次,网络空间的舆论竞争不能“单打独斗”,个人的声音极易淹没于悠悠之口。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多种多样,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层次不一,这就需要形成以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的学术意见领袖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阵营,协同以专业的政治话语、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最后,争夺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的基础上,顺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主动意识,合理的利用网络空间自媒体,讲求原创性,创造个性鲜明的宣传方式,迎合广大网民的价值需求,调动广大网民的积极性,以大众化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讲马列,成为网络空间的“学术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

4.培养网络参与者的自觉意识

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认同,仅靠自上而下的灌输宣传是不可行的,网络空间的安全需要所有网络参与者的共同维护。“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发育,有效的上下联动是价值观永久存续的源泉。”[11]所有网络参与主体都应自觉增强自我管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首先,政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的位置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建构当代中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机制的思想基础。政府应通过多元化、现代化的灌输与教化手段,弘扬正能量,凝聚社会价值共识。”[12]政府应建立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在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引导、监管和控制网络舆论,严厉打击危害网络安全的不法分子,维护网民合法权益。其次,党员干部应重视仪式教育,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做到以“网络安全为人民”为出发点,主动协调处理好干群关系,敢于作为,积极主动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网络运营商网络开发商等应做到“敬业、诚信”,遵守职业道德,防止利欲熏心,抵制不法勾当,自觉维护客户信息安全,避免隐私泄露,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推动网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为网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后,网民作为数目最为庞大的参与者,应自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不盲目跟风、造谣传谣,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9] 习近平.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5(12):4.

[2][10]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4-26(1).

[3]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105.

[4] 李艳艳.意识形态斗争概念的哲学探析与现实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 2016(3):41-44.

[5]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N].经济日报, 2014-09-16(1).

[6] 王宇,张澎军.民间舆论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感召[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16-20.

[7] 杨嵘均.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98-107.

[8] 孙丽丽.网络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危机及其治理之道[J].理论导刊, 2015(9):23-26.

[11] 樊泓池,王贵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四维进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11-14.

[12] 林伯海,张改凤.网络话语权争夺:意识形态的网络攻防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5(7):57-60.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