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8-06-26 12:03于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诚信制度建设没有与发展的时代同步,诚信制度尚不完善、诚信法制尚未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和诚信法制建设还处在探索中,诚信制度和诚信法制的滞后性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诚信作为道德之基,立国之本一直备受党中央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度,就高校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遵循的原则;采取的对策及诚信教育的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2.01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2-0022-04

继党的十八大在公民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诚信建设”。建设诚信社会需要提高全民族的诚信道德素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撑者和引领者,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诚信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

1部分高校重教书轻育人,诚信教育缺乏完整性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高校的招生数额直接挂钩,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了提高专业的竞争力,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教育的目标锁定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专业教育,轻视品德教育;重视教书,忽视育人。使高校教育的天平发生倾斜。这种“重智育轻德育”见物不见人的办学理念,使原本就置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更加的脆弱。在这种教育理念导引下,本应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使命的高校,正面临着诚信教育缺失的考验。

2.部分高校在诚信教育上重内容轻形式,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从辩证法的维度看,只有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教育才是完美的。目前,并存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应“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一般采取理论灌输、规范约束、行为说教。”[1]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模式化,其内容抽象、空洞。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重内容轻形式,重课内轻课外,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全倚重于课堂上诚信概念、知识、理论等内容传输,缺乏课堂以外的德育指导和规范。不能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诚信教育方面的疑难进行答疑解惑,诚信教育内容死板,形式单一,内容和形式脱离。这种不接地气、不切实际,找不到切入点的诚信教育是跟不上变化发展的时代,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3.部分高校学术诚信监管体系存在弊端,诚信教育缺乏规范性

高校大学生的学术诚信应体现在考试、作业和论文的诚信。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管只局限于对考试诚信和学术论文诚信,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和惩戒机制也比较完备。针对大学生学术论文造假、剽窃和考试作弊等违反诚信的行为处罚制度和措施不断出台,处罚力度不断加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失信行为起到了一些震慑和遏制的作用。但是对大学生在单科结业论文、平时作业和实验等方面的失信行为缺乏认识,疏于管理,没有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诚信监管体系上存在漏洞。教师们对大学生在单科结业论文、实验和作业中的剽窃和抄袭等不媏行为,由于学校没有明文规定,缺乏处罚的依据,大都采取宽容态度,没有给予处罚。使大学生有机可乘,甚至胆大妄为,致使大学生失信行为协同和放大,高校诚信教育受到冲击。

4.部分高校教师言行失信,诚信教育缺乏示范性

伴随着社会失信行为的膨胀,原本是一方净土的高校受到污染,没能独善其身。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以来,高校中一些违背诚信、违法乱纪的现象屡屡被查处和曝光。高校中部分党政领导在提拔和任用干部、引进教师、学生招生就业、基本建设中的贪污腐败;部分博导、硕导和教师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挤压学生的培养经费,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甚至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盘剥、侵犯和虐待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上述教育工作者的失范行为,使课堂上的诚信教育失去说服力,教师的示范作用失去公信力,高校诚信教育趋于弱化。

二、高校加强诚信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诚信教育要坚持弘扬民族传统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诚信为重要的教育目标。随着历史的演进,诚信教育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诚信教育体系。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要将时代特点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借鉴国外大学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使诚信教育既立足于本民族又与世界优秀大学的诚信制度和诚信标准对接。

2.诚信教育要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一直以来诚信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专业课教师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往往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达到对诚信的认同,却因为专业课教师的一句话而前功尽弃”[2]。高校的诚信教育要引起专业课教师的重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管齐下,诚信教育才能形成合力,达到好效果。

3.诚信教育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受到高校的重视,但目前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理论轻实践,诚信教育还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只有将诚信教学理论与诚信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4.诚信教育要坚持示范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高尚的道德素养的教师,会对大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高校的诚信教育要坚持示范性与渗透性相结合,教师要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意识和诚信理念的渗透。

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高校诚信教育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诚信作为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我国传统道德建设中举足轻重。如,我国传统道德理论主张“诚乃天之道”,要求从“诚意”做起,认为“诚意”道德修养的开端”[3]。主张诚信是做人之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高校要将传统诚信教育的精髓融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使诚信教育在传承民族特色的同时,借鉴西方高校在诚信教育方面的成熟理念。外国大学诚信制度设计较为科学,信用体系相对规范,诚信教育阈限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这种制度和法律约束力使诚信理念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而被普遍的接受。因此,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要将我国注重“内省”与“自觉”的传统诚信教育与国外“强制”与“约束”的诚信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实现高校诚信教育的优化。

2.诚信教育要强化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高校诚信教育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将诚信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中,使学生领悟习总书记所言:“小胜靠术、中胜靠智、大胜靠德”,领悟诚信作为道德之基的神韵;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中,让作为诚信哲学基础的“实事求是”转化为学生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中,让同学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守承诺,不断创新的成果;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中,“让同学体会‘诚信对国家与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使大学生诚信走天下。[4]”在两课彰显诚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发扬专业课教师在诚信教育方面的优势。树立其诚信教育的理念,端正其诚信教育的态度,使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的特点,将诚信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教导学生在科技研发中诚实守信。学校还要打造学科交流的平台,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在诚信教育领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达到诚信教育的最佳效果。

3.诚信教育要落实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

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着重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美德、诚信法制、诚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开展诚信教学实践。具体做法一是利用校园广播,开办诚信板块,组织同学积极投稿,定时播报诚信知识,强化诚信教育;二是建立诚信教育网站,上传诚信教育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向学生传递诚信教育的正能量,提升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三是选取经典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各抒己见,由教师点评并对学生诚信观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提高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识;四是定期播放感动中国的教育片,组织同学们观看,感受那些草根英雄如何在失信的社会背景下,忍辱负重,实践诚信,用真诚感动中国,使同学们在丰满的情感教育中体会诚信,在知、情、意中坚守诚信。将传输诚信知识的课堂教育与提升诚信认知、认同、践行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4.诚信教育要秉承言传身教与润物细无声的有机结合

“言传身教”正是从育人的角度揭示身教胜于言教。通过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身清气正、诚实守信的教师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形成学生诚信行为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润物细无声是指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量变的方式对大学生实施诚信教育,达到诚信教育的质变效果。它的优势在于将诚信教育的理念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注入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在寓教于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和诚信意识。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当代价值

1.探索诚信教育有利于诚信教育机制的科学建构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的诚信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局限在教育学生如何诚信。而在制度方面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缺乏相应的规范,即便有相应的惩戒制度,也是阈限在对大学生违纪现象的惩戒,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失信行为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或制度,即缺乏系统的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罚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失信现象的研究,探究高校诚信教育的短板,构筑起全面、系统的高校诚信教育机制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将诚信教育由理论传输和制度约束相结合,从而推动高校的诚信教育向科学性和实效性方面转化。

2.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必然会导致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当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影响世界的同时,西方的各种思想观念也侵蚀着国人的思想,使国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多元化价值观的支配下,部分大学生为达到个人的目的而失信的行为就在所难免了。诚信,作为人格之基,既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又是健全人格的主要表现。大学期间,正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夯实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群体诚信价值观的确立和巩固、诚信行为方式形成和培养。

3.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互联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

信息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人们可于足不出户,通过人人、QQ、微信、微博等网络方式交友聊天。由于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都可以以虚拟的方式进行,这种社交方式使人们产生了为所欲为,甚至不遵守诚信、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妄想。于是人们用虚构的名称、虚构的身份甚至虚构的年龄和性别交流思想。“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5],互联网络世界的乱象,削弱了大学生诚信观念,助推了现实世界失信行为的产生。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互联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

4.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党的十八大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广大公民的要求,诚信成为越来越被现代社会看中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当大学生把诚信作为道德的基本诉求,他們才能真正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才能体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真谛,才能把科学探索上的求真和为人处事的求真有机结合。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认可、培育、践行。

参考文献

[1] 朱俊奇,田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7-13.

[2] 方建斌,王海成.儒家诚信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8-11.

[3] 李海英,商丽君.大学诚信精神培育:扭住文化引领与制度构建的契合点[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2):72-74.

[4] 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10-12.

[5] 葛玉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