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浦口新城实验小学(210000)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以奥运会跳水比赛得分为素材,通过情景对话以及竖式计算展示笔算小数的方法,然后通过连续的诱导式提问将小数加减法计算要领一一指出。在教学这节课时,笔者采取了“预学后教”的教学方法。
学生按照如下学习单进行预学,教师巡视指导。
1.温习旧知。
(1)口算:
1.2+0.6= 4.5+2.3= 2.7-1.5= 6.2-0.5=
(2)《西游记》每本6.80元,《白雪公主》每本3.40元,请问小张买这两本书花多少钱?(不要求写答)
2.跳水比赛中,裁判团要为选手现场评分。
(1)“中国选手优胜3.6分”的含义是_________。
(2)这个“3.6”和笔算得数显示的“3.60”一样大吗?依据是小数的___,还有这样的事例吗?
3.请用竖式计算以下题目。
12.43+5.67= 7.26-6.45= 5-2.8=
4.学习后,你觉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请小组发言人汇报第2题的解答情况,其余学生质疑补充)
生1:“中国选手优胜3.6分”是指得分比对手超出3.6分,它和笔算值3.60一样大,依据是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不影响小数的大小,如4.8=4.80。
师:谁有补充?
生2:添上多个0也满足上述性质,如4.8=4.800。
生3:如果是整数,必须先加上小数点再添0。
生4:所有参与计算的数据的小数点都对齐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5:小数点对齐就意味着数位对齐。
生6:“小数点对齐”就是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要领。
师:不对齐不行吗?
生7:当然不行,和整数数位对齐一个道理。
师:三位同学列出的竖式(见图1),有没有对齐小数点,计算有没有失误?
生8:对齐了,计算正确。
师(指着图1中的第3个竖式):这里的5为何写成5.0?
图1
生9:末尾添上0方便对准数位。
师:当运算中的两个数字数位不对齐时,就用末尾添0的方式来寻求格式统一。为什么这样做不影响计算结果?
生1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不影响计算结果。
师:那5不是小数呀?
生11:整数都可以看成小数部分全是0的特殊小数。
师:那第一个算式得数末尾的0怎么办?
……
(学生总结出要点:数位对齐;添0补齐数位;小数结果末尾的0要去掉)
这是一节高效的课。理由有三:第一,学习单设计精确,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适当。学习单是学生自学的路标。学习单只安排了四道习题,这些习题通过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观察比较、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提升,同时也为共享交流打好基础。第二,自学和导学的关系处置得当。10分钟左右的预学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基本掌握了笔算方法,同时也暴露出不足:一是不知道为什么3.60要简写成3.6;二是三个竖式结果数位参差不齐,没有敏锐察觉到“小数点对齐”这一共同点;三是错误地进行末尾对齐。面对学生自学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组内交流:一是校对答案,反思矫正数位;二是领悟小数化简是根据小数的性质。课堂重点落在第2题第(2)小问上。教师点评学生解题过程的重心放在列竖式的几个要点上。第三,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本课的练习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级为口算;第二级是纠错;第三级是应用。由于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前半段学生自学节奏稳健紧凑,因而独立练习和反馈时间可达10分钟,随堂练习的质量很高。及时的反馈交流,不但能给学生及时鼓气,而且能及时揭露短板。
通过这个生动的案例,我们总结出“预学后教”课堂的三要素:一是学习单的内容要贴近教学难点和学生起点;二是课堂组织要严格遵循预习反馈的真实情况;三是训练和反馈都在课内解决,增效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