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调查研究

2018-06-20 15:37安海宾
职业·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职业精神高职学生

摘 要:本文通过对是否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的随机抽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升有明显效果。因此建议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以便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素质拓展 高职学生 职业精神

国外高职教育在发展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职业精神是综合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到英国的技能白皮书《进入职业,进入工作》;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习与工作:为激励技能发展》,到欧洲职业教育中心《技能网络:确定未来的技能需求》,无不充分表明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从狭义的点状与线性的技能培养,逐步走向广义的面型与立体的技能培养,技能教育的含义发生了内涵与外延的扩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培育重视不够,导致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新时代岗位变化需求。从个人职业发展情况来看,高职学生是职业技能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发展空间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突出矛盾比较明显,这种情况失去或弱化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忽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创新性,成为高职教育重心失衡的常态。

一、高職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比较欠缺,表现为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职业精神。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最不满意的是职业精神缺乏,因此,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归根结底是职业素养的提升问题。

1.抗挫折能力较弱

在高中阶段,学业成绩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家长及学校“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都希望孩子能够顺利考取名牌本科高校。而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初中、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他们是父母、老师经常忽视甚至批评的对象,很少受到肯定与表扬,在这种批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这使得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消极压抑的状态。

调查发现,90%的学生是在无奈之下才选择了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大大降低,在高职院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就会降低。企业用人单位调查发现,高职实习生在工作岗位中对遇到的困难缺乏抗挫折能力,50%的实习生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的抗挫折能力一般,8%的实习生表现较差,还有3%的实习生表现为很差。高职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现实,不能针对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经常表现出消极的、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学生高考失利后没有及时得到自信心的培养与修复有很大的关系。

2.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是一线操作。但这种操作往往不是单独或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技能点的动态组合。因此,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与其他员工时时进行沟通与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整个项目的最优化。“90后”的高职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伴随着他们成长,并成为他们最好的玩伴,也是他们与人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媒体工具。学生在课外、宿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虚拟网络里面,哪怕是在宿舍内,有的学生也很少与室友交流,再加上高职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所以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手机、网络上。由于较少参与集体活动,缺乏与同学的沟通、交流和合作,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差。笔者对高职大三实习生进行有关合作团队意识的调查,当问到“完成任务时喜欢独自进行,还是希望团体合作”时,有38%的学生选择“喜欢独自完成任务”,只有31%的受访者选则“共同完成”,还有31%的受访者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较少,他们还没有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喜欢独来独往。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学校教育缺乏针对学生交流、合作的课程,没有给学生搭建一个积极参与的平台。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90后”的高职学生生活在物质相对富裕的时代,由于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历练,他们进入企业实习时,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难以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根据企业用人单位对刚刚入职的高职毕业生进行的有关“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的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只有33%的实习生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素质不错;相当一部分学生非常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当学生不能适应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坚持下去,更不会主动适应工作环境,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更换工作岗位或者选择跳槽,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很多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甚至学生到了生活自立的年龄,家长还会代劳。现在,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几乎都没有下过田,更不会耕种,不懂农村的风土人情;他们生在农村,却不懂农耕文化,更没有体验到农民劳动的艰辛。学生没有生活的阅历,根本不懂什么是生活,更不懂生活的意义,没有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接受吃苦耐劳精神的培育机会几乎为零,当他们进入激烈的现实生活中时,就会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

二、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提升的对比分析

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在高职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只是立足于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意义等方面的理论论证,没有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高职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培养适应国际化的学生,增设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专题训练、主题活动探索,亲身参与活动体验、活动总结等环节,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把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通过活动实践平台进行训练、总结、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2017级中澳国际会计班39名参加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学生的测试结果与中德诺浩汽车维修班43名没有参加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学生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自信心项目的调查分析

利用罗森博格自信心测试量表进行问卷测试,数据表明,中澳国际会计班有20%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不会在陌生人或领导面前感到紧张,也不会因为没有经验就不敢尝试;而中德汽车维修班只有12%学生对自己有自信心。中澳会计班学生的自信程度明显高于中德汽车维修班学生。由此可见,通过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中澳国际会计班级的学生在自信心培养方面取得的效果明显好于没有接受素质拓展训练的中德汽车维修班的学生。

2.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的调查分析

对团队合作精神进行问卷调查,中澳会计班与中德汽车维修班的学生调查数据如下:全部回答为A,表示极具团队合作精神,中德汽车维修班学生占7%,中澳会计班学生占10%,中澳会计班高出3个百分点;大部分回答为A,表示学生很善于合作,有团队合作意识,中德汽修班学生占60%,中澳会计班学生班占78%,中澳会计班高出18个百分点;大部分回答为B,表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为自己找麻烦,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规律、工作秩序受到任何干扰,团队合作意识较差,中德汽车维修班学生占33%,中澳会计班学生占12%,中德汽车维修班高出21个百分比。以上数据说明,会计班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比重明显小于汽车维修班的学生比重。

三、小结

第一,为有效培养、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一种途径或方法。通过实践证明,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利用现实情景,激发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通过情景训练体验失败,正确认识失败,调整个人心态,进而提高抗挫折能力;通过分享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优越感,增强自信心,体验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通过合作、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提升了团队战斗力。

素質拓展训练通过活动平台和项目训练,能够把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落到实处,成为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载体。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利用本校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并作为必修模块,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的今天,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越综合,则层次越高;对职业能力要求越具体,则层次越低。为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不断探索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路径与平台构建,通过构建职业精神培育平台,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落到小处、细处、实处,并始终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肯定这种育人模式能够加强学生职业精神提升。这种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高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既融合了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又有课程改革及平台构建,能普遍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可以向高职院校提供经验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虞希铅,李小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教育评论,2012(4).

[2]李琼.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J].出国与就业,2010(11).

[3]安海宾.大学生极端行为根源分析及预防[J].企业界现代职业教育,2016(3).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职业精神高职学生
浅析在校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问题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民族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