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L808单孢杂交育种筛选试验

2018-06-19 08:02黄书文
食药用菌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核耐高温菌棒

黄书文



香菇L808单孢杂交育种筛选试验

黄书文

(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香菇L808单孢杂交技术路线:亲本选择→单孢分离→单核体菌丝确认→配对杂交组合→移植扩大繁殖→初筛→复筛→区别性鉴定→中间试验→示范栽培。选育出的香菇L16菌株主要栽培特性及产量与亲本相当;菌丝耐高温能力优于亲本。新菌株与亲本间有拮抗反应。新菌株与亲本在生理特性、遗传特性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香菇L808;单孢杂交;香菇L16

香菇((Berk.)Pegler)又名香蕈、香菰、花菇、冬菇、花冬菇、明花、天白花菇、暗花、茶花、椎茸、香信、板栗菇、椎菇等[1, 2],是中国传统的著名食用菌并最早人工驯化栽培成功。香菇品种L808子实体中大型,形态好,肉厚,质地致密,耐贮运。自2009年起成为华北地区香菇主栽品种,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成为各主产区主栽品种。但L808也有明显的缺点:菌丝不耐高温,菌棒越夏期间容易烧菌,导致烂棒。本试验试图用香菇L808单孢杂交育种方式选育出一株既具有亲本的优良性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菌丝抗高温能力的新菌株。

选育出的香菇L16菌株,其主要栽培特性及产量与亲本相当,菌丝耐高温能力优于亲本;与亲本间有一定拮抗反应;生理特性、遗传特性与亲本有一定的差异性。示范推广表明,L16适合多种气候条件,适应区域广,品质好,产量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供试菌株。香菇L808,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保藏。

(2)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琼脂20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阔叶树木屑(3~6 mm)78%、麦麸20%、轻质碳酸钙1%、蔗糖1%,含水量60%。栽培料培养基:阔叶树木屑(3~6 mm)83%、麦麸16%、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0%。

(3)容器。18×180(mm)玻璃试管,90 mm培养皿,14×28(cm)折角聚丙烯袋,15×58(cm)聚乙烯袋。

1.2 实验方法

(1)亲本选择、单孢分离、单核体菌丝确认。从本所栽培的香菇L808中选择生长健壮、菌肉厚、形态完整的七分成熟子实体作亲本。亲本采后立即于无菌条件下用孢子印法收集孢子。14.5 h后取适量担孢子放入无菌水中,稀释至一定浓度,用接种环醮取孢子液涂于平板培养基上,密封培养皿,于22~25 ℃避光培养。待出现众多直径3~6 mm的菌落时,每独立菌落挑取一小块菌丝置于斜面培养基中央,25 ℃培养。待菌丝体生长最快的即将长满斜面时对各菌落镜检,挑出单核体菌丝。

(2)配对杂交组合。选取菌丝形态、色泽、生长速度各异的16个单核体菌丝于斜面培养基上进行交互配对,两菌种块相距20 mm,共120个组合。两菌落接触后挑取交接处菌种块置于斜面培养基中央,25 ℃培养。分别于3天、13天后测量菌丝两生长端之间的距离,生长速度≥4.0 mm/d的进行镜检,<4.0 mm/d的淘汰。镜检后有锁状联合的移植扩大繁殖。

(3)小试初筛。所有杂交菌株每组10棒,3个重复,亲本作对照。每棒重量2 175±25 g,三层无纺布封口,108~110 ℃蒸汽灭菌5 h,种源为原种,每棒3个接种口,套袋,接种后14天剥去套袋。培养条件:温度25 ℃,避光,CO2浓度≤0.3%,相对湿度60%~70%。记录菌丝长满菌棒需要的天数,所有菌棒长满后,白天给予300 lx光照,其他培养条件不变。瘤状物较多时用6.67 cm铁钉刺孔增氧,每棒54个孔,刺孔后10天内保持相对湿度90%~95%。培养120天后搬至菇棚,再7天脱袋出菇。每潮菇出完养菌15天后注水。菇棚环境条件:全出菇期温度5 ℃以上,26 ℃以下,晴天日夜温差约10 ℃;湿度80%~90%;光照100~300 lx;CO2浓度≤0.1%。

表1 小试初筛菌株栽培表现

(4)小试复筛。初筛选出的4个菌株进行复筛,亲本作对照。每菌株每组30棒,3个重复。按1.2(3)的方法进行。

(5)菌丝耐高温与拮抗试验。选出的菌株与亲本进行耐高温和拮抗试验。耐高温试验:将25 ℃下培养14天的斜面菌种在40 ℃条件下放置1 h、3 h、5 h、7 h、9 h后,于25 ℃条件下培养2天,每处理移接5支试管,观察能否萌发。

(6)生产性试验。1 000棒,按1.2(3)的方法进行。

(7)示范推广。龙岩市新罗区绿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示范形推广栽培20万袋,每袋装干料980~1 000 g,按花菇高棚层架培育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核体菌丝确认

共挑取56个独立菌落,经镜检确认有51个单核体菌丝。另5个有锁状联合或无锁状联合,由两个能亲合的单核体菌丝发生交配或两个不能亲合的单核体菌丝混杂在一起。单核体菌丝粗细不一;有的生长端整齐,有的不整齐;颜色有白,灰白,淡黄;生长速度差异大,0.25~0.99 mm/d 的有7株,1.00~1.99 mm/d 的有15株,2.00~2.99 mm/d 的有23株,3.00~3.14 mm/d的有6株。

2.2 配对杂交组合

配对杂交组合中生长速度≥4.0 mm/d的有18个,经镜检其中13个有锁状联合,另5个没有锁状联合。香菇为双因子四极性,品种内单核体菌丝间亲合概率为25%,本试验只获得13个杂交菌株的原因有:一是入试单核体菌丝极性分布不均匀,两个不亲合极性的单核体菌丝较多,而另两个极性的单核体菌丝较少;二是有的杂交菌株生长速度小于4.0 mm/d。

2.3 小试初筛

小试初筛结果如表1所示,13个杂交菌株栽培性状分化明显,3个菌株能扭结原基,但原基不能分化成子实体,表明菌棒远未达到生理成熟,为超晚熟菌株;06、09两菌株有少部分原基不能分化成子实体,菌棒未达完全生理成熟;其他菌株原基都能正常分化成子实体,菌棒已达完全生理成熟;各菌株菌盖圆整。

2.4 小试复筛

小试复筛结果,各菌株与初筛时表现一致(表2),11号菌株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定名为L16。

表2 复筛菌株栽培表现

2.5 菌丝耐高温与拮抗试验

菌丝耐高温试验结果,L16比亲本明显耐高温(表3)。拮抗试验结果(图1),L16与亲本L808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反应;两者在生理特性及遗传特性上有一定差异。

表3 香菇L16菌丝与亲本耐高温比较

2.6 生产性试验

生产性试验的1 000个菌棒共采收鲜香菇819.37 kg,平均每棒产量为819 g。子实体形态好,菌肉厚,质地致密。

2.7 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栽培的20万个菌棒,共采收鲜香菇103 419 kg,平均每棒产量为517 g,生物学效率≥51.7%。子实体形态好,菌肉厚,质地致密;菌棒越夏安全性好。

图1 L16-L808拮抗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在本所的试验部分都是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进行,香菇L16的耐高温优势与亲本相比显现不出来。从示范推广的结果看,在自然气候下培养,经越夏管理,两者差异很大,海拔越低,差异越大。相同条件下,香菇L16比L808越夏安全性好,表现为前者正常出菇,后者常常是第一潮爆发性出菇,菇多、小、质量差,之后菌棒解体。

试验中发现,同一极性的单核体菌丝在形态、生长速度上有差异。这表明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明显,同时也意味着在香菇单孢杂交育种中,应选择形态好、生长端整齐、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菌丝进行配对。

香菇品种内单孢杂交育种亲和概率低,育种成功概率要低于品种间的单孢杂交育种。香菇育种主要方向应该是品种间的单孢杂交育种。

[1]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2]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S646

B

2095-0934(2018)03-184-03

黄书文,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fjsmhuangshuwen@

猜你喜欢
单核耐高温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灵芝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制备及形态特性比较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新型耐高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业化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类泛素修饰抑制因子MLN4924对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一种耐高温氟硅橡胶垫片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香菇耐高温菌株
三种不同分子标记技术对灵芝单核体多态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