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德 邹景辉
摘 要: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概念教学都十分重视
关键词:三个理解;概念教学;教学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组
章建跃博士提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建立在“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后增加:理解技术)“三个理解”上”。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数学玩的是概念”,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1]。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概念教学都十分重视。现基于“三个理解”的角度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教学设计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 从理解数学角度看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3]。不理解数学,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理解数学,是在对知识内容、联系等基础上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1],对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方式和价值观资源的理解。对概念的教学,首先应从理解数学的角度看概念。
人們对方程的研究历史悠久,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九章算术》[4] “方程”章中“今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在注释中写道“方程就是并而程之,即将诸物之间的几个数量关系并列起来,考察其度量标准”。《九章算术》中的“方程类似于今之线性方程组中行向量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属于《九章算术》中提到最简单、基础的“方程”。
二 从理解学生角度看学生学习现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素养、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理解学生,教学成为无矢之的。理解学生,在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支撑基础等方面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进行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1]。
从发展心理来看,初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心理发展变化较大,认知发展迅速。注意力增强,短时记忆增速快,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具备初级推理能力。由于数学的抽象程度较高,部分学生意志力不够,畏难情绪严重,学习主动性不够。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困难。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前,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大部分学生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但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学习过程学生关注度小,不关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生成过程,没有形成概念获得的经验;且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停留在直观感受阶段,部分学生仅能背出“只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这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学习缺少了学习方法的支撑,也少了对结果的理解。
三 从理解教学角度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策略
合适的数学让学生学习,就需要对教学进行理解。不理解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就无法进行。理解教学,就是对数学教学目标、方式、规律、特点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标的学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的学习目标为:经历生活现实、历史现实等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数学模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促进学生数学建模和抽象能力等素养得到提高。为达到此目标,采取以下措施。
(一)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根据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理解和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生成过程,围绕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设置相关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参与学习体验。让学生清楚生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方法,并进行主动学习。
(二)感兴趣又有数学味的事例
针对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引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如早餐包子、馒头组合价格等,历史上的鸡兔同笼问题等;部分学生叙述自己生活中有多个数学关系的事情,全部学生一起解决等。在问题的解决中生成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进而经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生成过程。
(三)概念获得方式的选择
概念的获得方式主要有两种: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实际,采用概念的形成更好。大致过程为: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涉及 “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设出未知数,用符号语言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方程模型;观察方程两边“未知数”的个数和整式次数;归纳共同特征;概括,形成二元一次方程概念;进一步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进行比较,纳入方程体系。(具体问题与操作略)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3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2015.7重印)
[2]李邦河.数的概念的发展[J].数学通报,2009,48(08)
[3]章建跃.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J].数学通报,2015,54(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