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对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2018-06-11 06:30张映菊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学校体育体育游戏

张映菊

摘 要: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聋哑儿童进行“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干预研究。结果发现,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欠佳,普遍存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症状;体育活动促进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对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更佳,其中对孤独倾向和对人焦虑的作用非常显著。多关爱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积极推广“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将体育游戏作为促进聋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辅助手段。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游戏 特殊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204-02

Abstract: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estionnaires to study deaf-mute children with physical contact sports ga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ntal health of deaf-mute children was generally unsatisfactory, and the symptoms of anxiety, loneliness and impulsive tendencies were generally present. Sports activities promote deaf-mut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physical contact" sports games have a better effect on promoting deaf-mut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mong them, the effects on loneliness and anxiety are very significant. Recommendations: To care 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deaf children; To actively promote "physical contact" sports games; To use sports games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means to promote dea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Sports games; Speci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2010年末中国有8502 万残疾人,其中3317万为聋哑人,相比上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残疾人总数增加了3338万人[1]。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办好特殊教育。聋哑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除了自身生理缺陷外,往往还伴有其他功能的弱化以及心理上的问题。特殊体育教育本质是满足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矫治、康复保健和发展,促进社会适应[2]。体育游戏作为孩子探索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对改善心理状况、发展个性心理素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研究以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依据其身心特点,提出“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能提高聋哑儿童的运动参与,促进心理健康,对促进聋哑儿童社会适应、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前、后向实验对象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MHT),含有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状况、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八个分测验共计100题,

1.2 实验法

(1)五年级二班10名学生实施“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的干预实验;一班1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常规上课。

(2)实施:16周实验干预,每周3次课,每次课时长40min。

(3)测试指标:MHT测验的总分即标准分≥65分时,该生心理状况总体不佳,存在心理障碍;若测验标准分<65分,该生情绪状况总体上正常。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八个项目内容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分别相差0.30分、0.20分、1.10分、0.30分、0.30分、0.10分、0.30分、0.30分,P值均>0.05,说明两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属于同一总体,符合实验要求。20名受试者中有8名聋哑儿童的测试总分≥65分,其余12位的分值均在60分上下分布;受试者在分测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的症状较为突出,恐怖倾向问题较弱,说明特殊学校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偏差。聋哑儿童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普遍产生自卑感,长时间与外界交流受到障碍,孤独感较强烈,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2.2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对照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体育课后,多数心理健康症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对人焦虑”、“身体倾向”和“冲动倾向”三个维度的P值分别为0.001、0.004和0.002,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在实验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常规的特殊学校体育课多以简单的田径项目和球类运动为主,体育课的内容和运动量受到限制,教学模式传统、注重体质忽视心理健康的体育课逐渐消磨聋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

2.3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组在后测中“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的P值均<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自责倾向”、“身体状况”和“冲动倾向”三个分测验的P值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项目没有显著变化。聋哑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自身的听力缺陷使之与外界交流受阻,孤独感和自卑感无处不在。“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设计针对其身心特点和兴趣喜好,有大集体的手拉手捕鱼游戏、小团体数字抱团、反应速度考核的“人-枪-虎”游戏、配合游戏两人三足游戏等,以集体或小组形式开展,聋哑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与组员或对手有四肢或躯干上的接触或碰撞,通过身体接触增进同学之间的熟悉程度,逐渐打破彼此的陌生感,提高交流协作能力,促进运动参与,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改善和提高。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无论是“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的实验组还是特殊学生常规体育课的对照组,经过一个学期的体育锻炼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可见体育运动对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改善作,其中各分测验的改善程度排序为: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症状焦虑>恐怖焦虑>过敏倾向。

毋庸置疑,好玩好动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特殊儿童也不例外。聋哑儿童的听力障碍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尤其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症状上较为严重,而体育活动具有改善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特别是“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戲对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效果更佳。呼吁国家和社会、学校和教师多关爱特殊儿童,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体育教师积极实施各种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改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EB/OL].(2012-06-26)[2018-03-05].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1206/t20120626_387581.shtml.

[2] 王轶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构建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5):637-640.

[3] 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03-105,115.

[4] 韩流,李丹.团体体育游戏改善幼儿不安全依恋行为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2):41-47.

[5] 王卫军,乔玉成.“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对听觉及语言障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3):49-52.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学校体育体育游戏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管理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