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迪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多元化;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222-01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29号)的有关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各职业院校均在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但受传统职业教育的影响,对“学徒”的评价主要围绕“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式开展。这种评价模式无法真正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结果也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为了使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笔者认为要以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切入点,以下几点为核心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评价标准。
一、落实”双主体”育人模式,坚持“双标准”评价原则
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签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确立校企人才培养“双主体”地位,明确双方参与学生(学徒)培养的职责、义务及分工,工学交替完成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就业、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一体化。
在这种“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同时拥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完成培养后既要达到“学业标准”的要求,又要达到“学徒标准”的要求。所以,各职业院校要建立“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不再是改革之前的“考试+证书”或“考试+技能+证书”的单一评价模式。
二、完善评价主体,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结合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实践现代学徒制应进一步完善评价的主体,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激发出无限潜能。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学徒)的教学任务都是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以企业生产过程设置学习情境,学生(学徒)完成工作任务离不开专业课教师的教导、离不开企业师傅的指导,更离不开工作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所以,应探索一种基于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小组成员及学生自己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徒)在任务完成全过程中的发挥作用,并且自我评价能力也是考核学生(学徒)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
三、推行能力考核,形成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比,更加突出对学徒(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过程中,必须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实施多方法、多途径的评价方式。广泛运用小测验、大作业、网络互动、现场操作/演示、作品展示、論文、实习报告、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确保课程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化。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生(学徒)的“学”是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教师(师傅)的“教”是在工作任务中完成引导、监督和评价。这就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下的学业评价方式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可以辅以终结性测验。教师(师傅)在学生(学徒)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观察、提问、学生(学徒)操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学徒)进行量性与质性的评价,实现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学徒)的能力考核。
四、建立评价体系,搭建“职业化”评价内容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最终目的,一是服务学生,二是服务企业,通过工学交替、岗位培养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现代学徒制的评价体系中必须有贴近企业岗位的“职业化”评价内容。
对学生(学徒)考核评价的内容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学校、企业共同探讨并结合企业和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要求来制订。评价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
(一)道德修养层面
主要考核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学生的遵纪守法分别为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专业基础知识层面
主要考核学生(学徒)能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胜任岗位工作任务,通过知识技能测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等级考试,参与各级技能竞赛的结果。
(三)职业核心能力层面
主要考核学生(学徒)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期间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在工作范围内处理纷繁事物的工作能力,小组间密切合作,遇到问题能积极面对并与他人协同解决的能力,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能力。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正确合理地考核和评价技能人才和学习效果是整个实施过程质量的保障。综上所述,各职业院校要联手合作企业制订出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现代学徒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产业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扬南.把握和质量核心 突出双元主体 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2]杨少敏,肖志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考核方式辨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