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艳
[摘 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在建设和应用MOOC,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与MOOC学习的要求还有差距,高职院校MOOC平台缺乏高职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未体现职业特征。提出建设富有高职特色的MOOC平台,以职业岗位分类建设具有职业特征的MOOC课程,以提升MOOC学习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MOOC;困境;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016-02
被称之为教育界“数字海啸”的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基于网絡交互学习的在线学习模式,以开放性强、共享容量大、教学视频精致、学习资源丰富、平等自由灵活等优势冲击着高等教育领域,是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来,对在线教育的重大突破,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如今MOOC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建设、应用和研究如火如荼,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不少高职院校已开始建设自己的MOOC平台,并在教学中引入MOOC的教学模式。MOOC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汤敏博士在《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一书中说到“中国的慕课应该急学生所急,急企业所急,急国家所急,应该职业教育先行,把职业教育当作主战场,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那么,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使命建设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MOOC,如何应用MOOC这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在建设和应用MOOC过程所面临的困惑。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面的困境
MOOC教学因缺乏面对面实时交流的现场反馈,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有较高的自制力和主动性及较强的学习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在自主性、自控性、自觉性方面恰恰是“短板”。
(一)高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不足
高职生源的一半是从中职、中专学校升到高职,一半是因高考失利而来到高职,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不足。笔者在自己所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一项调查中显示,72.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非常失败”和“比较失败”。他们习惯于听从“学校安排、老师安排、家长安排”,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动脑子思考问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渴望不强,也没有进一步升本深造提升的要求,学习动力就无从谈起。调查中发现,有56.4%的高职学生认为在大学中不需要努力学习。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规划能力不足
MOOC是以“学生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必须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规划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习自觉性比较差,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才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学习方面也不善于作规划。笔者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不足30%的学生经常有制订学习计划,其中只有5%的学生坚持制订并实施学习计划,71.6%的学生从来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或基本没有实施过学习计划。
(三)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不足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MOOC学习者应具备的首要学习方式。可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探究、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自主学习必备的素质。调查显示,只有14.5%的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能主动想办法解决,只有8.1%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近一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缺乏自我激励,接近70%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正确评价,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难以保证。
二、高职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面临的困境
MOOC起源于美国的“名校,名师”,走的是一条高大上的精英路线,MOOC在我国的发展也是从以优质教育资源而著称的北大、清华等名校率先开始的。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仍然是以名校本科或硕士的精英教育作为推广模式,目前鲜有影响力大的国内高职教育MOOC平台。国内MOOC平台上也极少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到目前为止,仅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22门高职MOOC课程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式得到教育部认可,除此之外,在各类MOOC平台上散落着一些不成体系的高职课程。这说明MOOC课程建设缺乏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主流课程。
(一)面向高职的MOOC平台较少,且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自2013年起,国内MOOC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目前课程较丰富、使用率较高的有10个左右,其中中国大学MOOC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平台上提供千余门课程,其中“职教MOOC频道”里面有140余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是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高职MOOC平台。“学堂在线”平台上能查到的面向高职的慕课仅11门。此外,“智慧树”“超星泛雅”等平台也有一些面向高职学生的MOOC。目前没有独立面向高职教育的MOOC平台,也并不是所有的普通平台上有面向职教的独立模块,仅有的几个有独立职教模块的平台上,职教模块都被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这说明面向高等职业教育体现高职特色的MOOC公共平台凤毛麟角。
(二)高职MOOC课程建设不成体系,且无法体现高职课程特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目前高职院校的新一轮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已很好地体现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课程改革中也在体现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同时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但是目前MOOC平台上的课程都是以学科体系划分的,少数体现“微专业”的平台也不是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目前MOOC平台还没有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高职课程改革的精粹也极少体现在MOOC课程中。目前的MOOC课程设计基本采用传统的章节式的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形式。教学内容主要以视频和文字来展现,而视频基本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也基本是传统的模式,试题皆以客观题目为主,真正能根据高职特色设置学生动手操作或实践交互模块和内容的MOOC难以见到。
(三)高职学生对MOOC学习存在误区,且教学效果不理想
选择MOOC学习不会使学习更容易,也不会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相反,MOOC学习对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制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高职学生普遍对MOOC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通过MOOC学习可以更轻松、更容易地取得学分,有的学生认为学习MOOC可以脱离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监管。笔者对所在高职学校一项“你为什么选择MOOC学习”的调查中显示,53.6%的学生认为选择MOOC會使学习更加轻松自由,将近30%的学生选用MOOC是为了节约时间,这也印证了MOOC高选课率、低完成率的现象。学生选择一门课程容易,但是坚持学完一门课程则不易,特别是在没有教师监督和同伴竞争的环境下,有部分学校出现学生利用某种小程序刷课、请人代刷视频等现象。
通过“对目前学校所开设的MOOC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对高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很满意”的均不到10%,选择“基本满意”的学生和教师分别为55%和42%,由此可见学生和教师对MOOC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都不高。在对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因素方面的调查分析如下图显示,教师中有74%的人认为“学生自觉性不够”,学生认为“课程吸引力不够”的占51%。学习自觉性和课程吸引力成为MOOC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提升高职院校MOOC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建设面向高职院校的专门的MOOC平台,增加对学习者的吸引力
MOOC平台的易用性和交互性决定MOOC课程的使用价值和教学质量,特别是MOOC平台的交互功能应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来设计,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MOOC平台应该更注重交互功能的设计,通过交互设计出更多能够吸引高职学生的功能,如互动平台可设计各类闯关类游戏、各类奖励活动或好友PK等功能,以此来吸引高职学生对课程的持续学习。
(二)以职业岗位来分类建设MOOC,以提升学习者的就业竞争力
MOOC不只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MOOC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结合,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学习者通过面向某些职业岗位的系列MOOC课程学习,获得就业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同时获得体现学习者具备相应技能的证书,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面向IT类职业为例,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管理工程师”模块、“手机APP开发工程师”模块等。以职业岗位来分类设计并建设MOOC课程,正是体现了高职MOOC的特色,同时也适应了MOOC的发展方向。
(三)以新技术为支撑,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增加MOOC课程的职业特征
目前,职业院校最为推崇的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等特征,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MOOC课程内容,采用项目或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并通过3D交互动画、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融入MOOC中,让学生通过MOOC可以顺利进入工作的虚拟场景;可以使用虚拟的仪器设备操作训练所学内容;可以将操作训练的结果反馈给智能机器人助教进行评判;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助教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操作训练的有效性及判断学习者掌握技术的成熟度;通过大数据来记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学习偏好,以便教师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指导。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与MOOC的紧密结合,是高职MOOC课程的显著特色。
参考文献:
[1]许太安.MOOC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挑战[J].计算机教育,2014(23).
[2]张丽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
[3]汤敏.慕课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