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华
[摘要]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必不可少,它是人们获取知识、传播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工具,所以对中职学生来讲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应用。而作为中职学校以及老师来说,必须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老师一味授课的方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分析互动式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方式,以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计算机应用;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191-01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将来要步入社会的人来说,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摆脱了以往老师一味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而通过互动式教学能够让老师在讲授理论课程之余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以及操作方面的不足,以便于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强化训练;最后,由于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任务,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方式。
一、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保证留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例如,在讲到给一个Word论文文档插入页码时,学生的操作结果大都是从封面开始算作第一页。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反问学生这种操作方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应该如何从第二页或者第三页插入页码,让学生来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到将封面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再将页码插入正文中,有的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办法。在学生思考完毕后老师再总结,并且教授学生比较简单并且正确的插入方式。这种让学生先主动思考、教师再总结的授课方式,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能够将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清晰地记下来。
二、学会运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指的是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实现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分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逐步学习并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在完成特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尤其要注意对每个阶段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任务的设计也应该具有实际的操作性,这样才能在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
三、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中,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水平也各有差异。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授课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跟不上授课内容等多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将同一等级的学生分为同一水平层次,再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来布置不同任务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评分标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能力上获得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四、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应主要以就业为主导,只有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传统的计算机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标准,所以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比如,在考核过程中,采用系统随机分配试题的网上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除了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考试试题也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由命题组统一出题,统一阅卷,并实行考教分离的形式,以此来促进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这种形式不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中职教育阶段,互动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以此来切实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质量。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双方在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上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参考文献:
张丽霞,张立新.“伙伴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河北大学教育科学,2002,12(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