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艺良
[摘要]就业是中职教学的遵旨,同样也是学生入校的期许,学生在学校中获取的技能能否应对将来企业的选择和竞争,能否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成为衡量中职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英语教学来说,它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学科,实践性和工具性都比较强,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实践、合作和交流中学习,获取、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真正达到中职学校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149-01
在中职院校,人们普遍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程,所以英语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的“一言堂”“满堂灌”,无异于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一样是被动接受,一样没有话语权,一样没有说英语、表达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学习“哑巴英语”,甚至“哑巴英语”都学不好,何谈被企业选择、被社会重用?为了能够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我尝试过很多的教学方法,其中,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利用形象、生动、具体、接近真实的教学场景,既能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环境,营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又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提升,就這一点上,它与中职英语是“更配”的。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就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所做的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一、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首先,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英语。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心理上会更加放松,个性特长容易发挥,思维活跃度也比较高,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想说并且敢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我认为,这种氛围的营造,主要看教师。俗话说“Love me,love my dog”,尤其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比较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常和他们一起玩耍、谈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抑或是感情上的问题,“亲其师,信其道”,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专注。
其次,营造浓郁的英语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让学生能说。在中国,学生本身就缺乏说英语的环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样,能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说英语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多用英语赞扬、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障碍,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能说英语。
二、模拟教材内容场景,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缺乏说英语的环境,就需要课堂来补充。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将原本单一、枯燥的教材内容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再“添油加醋”一些扣人心弦的元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交流,就能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提升能力。以下是我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情景模拟,旨在让“生”临其“境”,亲身学习并体验英语的魅力。
(一)角色扮演
就中职英语教材来说,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利用现有的资源,创设餐饮服务的情境,部分学生扮演餐厅的服务人员,有点餐的前台、有接听订餐电话的接线员、有服务客人的waiter,还有送餐的“骑手”等,部分学生扮演来餐厅吃饭的形形色色的顾客。他们在规定的地点、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着语言交流,延续着情境故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英语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得到学习状态的提升,突出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媒体应用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中职英语的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多媒体课件,以最真实的场景、最感染人的音乐、最渲染氛围的色彩、最刺激感官的动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文化
语境的创设还需要文化的支撑,英语作为西方国家的“方言”,它产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学生想要学好这门语言,就必须习得西方的文化,这样在日常的使用中才会更加恰当、得体。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引入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习俗,并且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展示各自的共性和差异,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也更加了解自己。
三、选择适宜的评价情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英语情境教学”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对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既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注重生生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任何进步和成绩都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实行情境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金平.情境—达标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8(4).
[2]李慧.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J].教育艺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