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技能大赛奖牌遮蔽质量的不足

2018-06-09 06:42何文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技能竞赛职业教育

何文明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技能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0-0035-02

一年一度的技能竞赛又拉开了序幕。从校赛到市赛,从市赛到省赛,从一等奖到三等奖甚至优秀奖,不少校长和教师在朋友圈晒各种奖牌,分享各种收获的喜悦。“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崇尚技能、重视技能教学的氛围正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形成。

技能竞赛确实培养了一批优秀技能型人才。比如,据湖南学联公众号报道,在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赛项上,湖南工业职院获得一等奖的两名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创作的卷笔刀,一器多用,不仅赢得评委好评,而且征服了企业,两名优秀学生当场和企业签约,获得月薪上万的“金饭碗”。最令人骄傲的是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队第四次出征,就获得15块金牌、7块银牌、8块铜牌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居榜首。特别是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宋彪同学,不仅斩获了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还将最高奖项阿尔伯特大奖收入囊中。可以说,中国学生技能水平已经站在世界最高舞台上了。

但是,在晒技能竞赛奖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冷思考。首先,目前技能竞赛虽然可以冲刺世界水平,但只是代表了最高水平,很难说完全代表了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目前的备赛方式主要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通过开小灶,配备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条件,进行集中训练。有的学校甚至像高考一样,设立所谓的“技能创新班”,面向的主要是少数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技能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其次,奖牌不等于技能水平。虽然奖牌特别是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在一定情况下掩盖了学生背后的实际技能水平,掩盖了技能教学质量的不足。2017年,笔者作为市级大赛巡视员在现场巡视时发现,学生作品仍然存在三年前的问题,而一些校长和教师还在朋友圈盲目报喜。笔者禁不住要提醒一句:莫让技能大赛奖牌遮蔽质量的不足!

我们的赛制是根据参赛学生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的,也就是说,不管学生实际水平如何,每次比赛总有学生会获得不同等次的奖牌。这样一来,呈现的结果只是一、二、三等奖,但学生实际的技能水平特别是与对手的差距,非当事人员是看不到的,旁观者如果不深入了解,也是不知道的。因此,出现盲目晒奖牌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一些赛项的学生实际技能水平是很低的。比如在数控车工比赛现场,每次只有一两名选手完成了加工任务,大部分只完成了一两个工件的加工,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加工工件是原铁进原铁出。但一些校长和教师不明就里,只沉浸在获得几等奖的喜悦中,忽视学生实际技能水平,忽视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改进和技能教学质量提升。

如果进一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学校专业开办不到一年,学生就能获得全国大奖。更有甚者,某市一所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計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几名学生临时拼凑为一个队,经过集训后参加省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竟然获得“果蔬嫁接”赛项全省三等奖。一些项目的竞赛似乎不需要经过专业学习就可以获奖,表面上看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唯技能竞赛奖牌是求”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实际上也透露出技能竞赛赛制和奖牌背后的专业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近来笔者仔细研究了世界技能竞赛的一些做法,或许大家从中能获得一些启发。

世界技能大赛创办于1950年,因“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能力水准提升”的大赛宗旨以及“正直、透明、公平、合作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与认同。目前竞赛包括建筑、制造、信息、艺术、服务和运输等六大领域50个多个项目,成员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了60多个。2021年我国将承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大赛的理念将在我国产生更加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应该更好地完善技能竞赛制度:重视竞赛结果,更加重视竞赛的育人过程。

一是建立更加开放的竞赛现场。世界技能大赛最可贵的是实行开放式竞赛,不仅开放竞赛场地,而且设立竞赛项目体验区。开放式竞赛现场不但让竞赛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保证竞赛结果更加公平、公正,而且让参赛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现场观摩,切实掌握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让其他参观的学生直接感受和领略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的竞技水平与才华,激发职业技能兴趣。

二是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世界技能大赛采取500分的标准分记分制度,每个项目的参赛选手成绩在500分及以上即可认定为优秀选手,排名前三的选手才可被分别授予金、银、铜牌,其中总分第一名的选手还可获得阿尔伯特大奖。这种评分办法就规定了获奖选手的起点分,即达到500分以上者才可被授奖,达不到该分数线的就没有奖,避免了按参赛人数比例分配奖牌而带来的技能水平达不到基本要求也可获大奖的尴尬现象,也避免了奖牌掩盖教学质量的弊病。

三是增加竞赛项目的实践性。世界技能大赛基本上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竞赛项目。比如,第40届世界技能大赛除美发项目运用模型外,其余所有项目(包括飞机维修、汽车维修、医疗护理、机器人技术、数控加工、园林设计、时装制作与工艺等)均以实物直接进行竞赛。正因为竞赛项目的实践性,世界技能大赛吸引了不少企业参与竞赛标准的制定、竞赛设备材料的赞助,甚至参与竞赛的培训与评判。前世界技能大赛组织主席杰克·杜塞多普说:“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例如思科及三星,正在赞助世界技能大赛。因为他们均认同它是侧重于优化职业学习唯一的全球性平台,可协助他们在世界各地招揽人才,配合他们跨国公司的未来发展。”反观我们的一些赛项,虽然也有企业参与赞助,但有些企业只是模拟教具公司,他们提供的设备与企业生产性设备相差甚远,比赛结束后多数闲置。有些赛项甚至有被赞助商的设备裹挟之嫌,影响大赛的公信力。

四是重视竞赛结果的分析讲评。技能竞赛只是促进职业技能提升的一种手段,在关注技能竞赛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竞赛的过程,特别是竞赛结束后要组织竞赛作品分析讲评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更好地改进教学。通过分析讲评,也可以让更多学生分享更高水平技能成功的经验,切实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技能竞赛职业教育
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及交际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
从“人文”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技能教学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