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国:长期以来,我市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导致学习困难,二是因教师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导致课堂低效。两者相互影响,积重难返。为数不少的中职学校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与科研引领不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对学生缺乏信心,中职课堂普遍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核心素养的养成,最终影响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中职校许多教师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活力课堂的“活”,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情感、思维等多向交互、产生有效活动;“力”是指有效力。“活力”就是要求课堂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情感和思维的生成,并且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活力课堂本质上指向的是一种全方位激发师生课堂教与学的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教学理论体系。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活力课堂是师生全身心投入,师生智慧互动、多元生成,学生能获得多方面满足与发展的课堂。
活力课堂是中职课堂教学的追求所在,希望达成的目标有三:一是服务学生成长。活力课堂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利于学生的潜能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活力”以兴趣、需要、情境、资源、协作、体验的多元互动为呈现方式,以自我潜能、意义建构、自我实现的多元生成为价值实现,以激发师生生命活力为意义呈现:包括学生的兴趣情感、自尊悦纳、思维智慧与创新成果,也包括教师的职业情怀、专业技能、智慧才华与品格魅力。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单位时间内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三是让学生乐学,让教师乐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深度的思维参与、切实的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认同,是促进学生乐学的根本途径。教师要实现乐教,就需要有教学热情,关爱学生,有耐心,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能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解放学生个性,这样的课堂就会精彩纷呈、活力四射。
赵文平:在学生乐学和教师乐教中高效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活力课堂的价值诉求。所谓价值,实际上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在满足与被满足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导向或指引。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客体,有其自身的属性。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难受同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需要牢固掌握这样的矛盾关系成为中职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价值难题。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不会到学得会、无效学到有效学、学得苦到学得乐转型,实现教师从教得难受到教得享受、教得苦到教得乐转型,最终学生高效掌握专业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就是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价值诉求。
徐鸿洲:活力课堂的目标追求应定位在知识有活力、教师有活力和学生有活力三个维度上。
知识有活力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前提。让静态型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力的知识,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激活:一是知识的经验化激活。即书本知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实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挖掘知识中所蕴含的生活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让课堂拥有真正的生活。二是知识的前沿性激活。即教学能及时精准地反映本学科的前沿性研究成果,让知识保持鲜活的前瞻性、延續性。三是知识的结构化激活。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被不断结构化,新旧知识以逻辑关系或个体思维导图的方式联系起来;注重跨学科整合知识,如以某类主题或专题方式建构网络化知识体系。
教师有活力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有专业魅力。教师要理清与发掘专业教育的潜在价值,领悟专业精神、专业思想,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方式等,探寻出专业学习的趣味性,以生动适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体验专业的浓郁气息和独特吸引力。其次教师要有个人魅力。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师生生命相互碰撞、对话、交流、激发的重要条件。“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以相互倾听的教室”(佐藤学语)。活力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修养,更需要教师对教育、对课堂有深刻的理解,要以自己的追求精神和行事艺术去影响学生,以独特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教育见解来展现个人魅力,从而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
学生有活力是活力课堂构建的价值追求。学生的生命活力首先体现在学生要有自主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充分调动自身学习潜能,保持主动参与、多元互动与对话的学习状态,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其次,学生要有思维参与。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课堂应充满思维矛盾和冲突,唯有如此,课堂才有深度活力。学生应摆脱原有定式思维,注重培养批判思维,侧重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自己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姜华东:一堂课合格的基本要求,至少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还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
那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活力课堂呢?除了符合上面几个基本的要求,“活力课堂”至少还要有这么几个特征:
一、“活”出氛围
“氛围”也可以说是“气氛”。活力课堂的氛围,就是指在课堂气氛上呈现出的一种互动、热闹、有情趣的场面(物理氛围),是一种师生互相尊重、配合默契、关系和谐的气场(精神氛围、心理氛围)。这种氛围来源于课堂上分组、合作、实验、展示、提问、讨论等诸多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来源于双边的互动交流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活”出快乐
活力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掌握技能,有所生成,激发兴趣,获得成就感,让学生每课有所得,体验学习是快乐的。活力课堂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讲”出来,让学生“笑”起来,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同时,教师也从课堂氛围的轻松和谐、教学设计的运行流畅、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达成中获得快乐,进而产生教学的热情与激情,体验职业的幸福。
三、“活”出效率
“效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既是活力课堂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活力课堂建设的归宿。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我们提出活力课堂,就是在追求课堂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有效性的基础上,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