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潇雅 徐世才
摘 要 本文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史为基础,利用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历程形成课堂主脉络,并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并发挥生物科学史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基因分离定律 教学设计 科学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5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history of Mendelian pea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this paper uses the scientific history of pea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to form the main structure of classroom and organizes the problem chain to organize inquiry-based learning. The aim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scientific knowledge, learn scientific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e the innovative spirit, make full use of and play the role and value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ical sciences.
Keywords Law of gene separation; teaching design; History of Science
1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科学史是科学进步和科学家探索历程及精神的真实写照,它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科学探索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作用重大,尤其是在生物学科中体现得更为突出。所以,本节课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为课堂主脉络,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1]的步骤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能力,然后结合孟德尔的事迹讲解,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创新精神,得到思想升华。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这节课的内容设置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探究历程为主脉络,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培养其生物学科素养。
3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花的结构与发育”“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相关知识;此外,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细胞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但是,与必修一相比,必修二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数学概率计算能力要求更高,学法上差异较大,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2]
(1)理解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杂交、测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遗传基本概念;
(2)熟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
(3)阐明假说—演绎法的内涵。
4.2 能力目标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探究历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并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3情感目标
学习孟德尔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5 教学重、难点
5.1 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2)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
(3)阐明基因分离定律。
5.2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
(2)假说——演绎法。
6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设置问题链,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解。
7教学过程(见表1)
8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对于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适当引导、适量讲解。
参考文献
[1] 刘本举,李新梅.“基因分离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5(9):19-20.
[2] 鄭继刚,张红军.“基因的分离定律”新课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08(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