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玲
(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临床医学实践中,在许多情况下只有通过病理学检查才可完全明确病因或死因,因而常被誉为“诊断金标准”,是医护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近年来在卫生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偏重概念、理论而疏于对临床案例的实用性与人文精神的注入,缺乏针对护理问题的探究性思维与专业价值观的培养,这令学生不仅难以应对重大变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CLEN),而且可能在毕业后进入各级医院时无法承担专业性护理工作的重任,对其就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对此,本研究以CLEN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果。
选取我校2015年入学的124名护理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改班与对照班,各62名。两班学生年龄、性别、入学考试成绩、生源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班学生进行传统病理学教学,主要包括病理学理论及概念讲解、实践操作技巧示范及传授。教改班学生则以CLEN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进行病理学教学,具体改革措施如下:(1)教学内容重构:根据CLEN考试大纲对教材结构进行解析及重组,弱化教材中不切合CLEN的内容,并对核心内容进行扩展、深化,紧扣专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体系。(2)丰富教学方式:教师应结合标本、图片及影像资料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举办课外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增强其综合素质。(3)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开放实验室自主研习机制,配备充足的实验器具与材料,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对理论课中未完全掌握的地方只是进行复习,对学生实验报告不刻意要求篇幅,只要求表述思路的深度,以节约学生时间。(4)设置情境教学:在讲述的概念中适时加入真实病例资料进行模拟,在教学中寻求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切入点。如讲授传染性疾病时,引入乙型肝炎高发、高感染率的实时数据,帮助学生树立掌握相关知识以进行公众健康宣教的意识;如讲授肿瘤良恶性辨别及临床分期时,可具体说明如何对不同病理、不同时期的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引导,尽量减少因护理不当令患者产生过激行为;如讲授压疮发生的原因时,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令学生知晓针对发病机制从多个方面进行循证干预的护理技巧,增强其团队合作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3.1 课堂学习成果评估 采用课堂教学评分量表[1],学生对教学目标(15分)、教学内容(15分)、教学效果(20分)、方式设计(20分)、教师素质(20分)、个性新意(10分)6个维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课堂学习成果越好。
1.3.2 病理学期末成绩评估 按平时成绩30分、理论考试成绩35分、实训考试成绩35分进行评分,期末成绩满分为100分。
1.3.3 岗位胜任力评估 参照岗位胜任力量表[2],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精神、沟通影响能力、诚信务实态度、事业上进心、创新能力共8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满分为40分,总分/3.2为最终得分,分数越高说明岗位胜任力越强。
比较学年末两班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课堂教学评分量表)、病理学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训考试成绩)、岗位胜任力(岗位胜任力量表)及统考后CLEN通过情况差异。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年末教改班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方式设计、个性新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1。
表1 两班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班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评分比较(±s,分)
班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方式设计教师素质 总分个性新意教改班对照班t P 1 1.6±2.7 1 2.4±2.3 1.7 7 6 0.0 7 8 1 2.1±2.5 9.4±2.8 5.6 6 4 0.0 0 0 1 6.1±3.6 1 4.2±3.9 2.8 1 9 0.0 0 6 1 6.4±3.1 1 2.2±3.8 6.7 4 4 0.0 0 0 1 8.2±1.4 1 8.6±1.3 1.6 4 8 0.1 0 2 8.5±1.2 7.2±1.6 5.1 1 8 0.0 0 0 8 2.9±6.3 7 4.0±6.8 7.5 6 0 0.0 0 0
学年末两班学生病理学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训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教改班学生期末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 2。
表2 两班学生病理学期末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班学生病理学期末成绩比较(±s,分)
班别教改班对照班t P平时成绩2 6.2±3.5 2 5.1±3.8 1.6 7 6 0.0 9 6理论考试成绩2 5.5±4.2 2 4.0±4.8 1.8 5 2 0.0 6 6实训考试成绩2 8.7±3.4 2 7.6±3.9 1.6 7 4 0.0 9 7期末总分8 0.4±6.4 7 6.7±7.2 3.0 2 4 0.0 0 3
学年末教改班学生岗位胜任力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 3。
表3 两班学生岗位胜任力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3 两班学生岗位胜任力评分结果比较(±s,分)
班别教改班对照班t P专业能力3 1.4±8.2 2 7.2±8.6 2.7 8 3 0.0 0 6组织计划能力2 8.4±1 0.3 2 3.7±1 1.2 2.4 3 2 0.0 1 6分析判断能力3 2.3±7.5 2 8.5±8.1 2.7 1 0 0.0 0 8合作精神3 0.3±8.5 2 6.9±9.1 2.1 5 0 0.0 3 4沟通影响能力2 8.0±1 1.4 2 2.9±1 2.7 2.3 5 3 0.0 2 0诚信务实态度3 2.6±6.8 2 9.3±7.4 2.5 8 6 0.0 1 1事业上进心2 9.7±7.5 2 5.3±7.9 3.1 8 0 0.0 0 2创新能力2 8.8±9.5 2 2.6±1 0.2 3.5 0 2 0.0 0 1总分7 5.5±2 5.0 6 4.5±2 7.2 2.3 4 4 0.0 2 1
统考后,教改班学生CLEN通过率为56.5%(35/62),明显高于对照班的 37.1%(23/62)(χ2=4.665,P=0.031)。
病理学作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学科,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工作提供指导,因而其应用性非常强。但该课程抽象概念多,且内容错综复杂,对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近年来医院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录用要求也不断提高,而CLEN考试的综合性也有明显强化的趋势,因此对学生病理学综合能力及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基于CLEN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如下情况。
传统病理学教学多拘泥于理论课知识结构的传授与梳理,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衔接不太紧密,学生学习的效率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有研究发现,加入临床病例的考核可综合考量学生工作态度、照护能力、理论运用灵活度等[3],以此激发学生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洞察、分析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远好于对照班(P<0.05),且CLEN通过率明显更高(P<0.05),这表明以CLEN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方案更贴合CLEN试题,究其原因可能与改革措施中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增强其综合素质有关。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业中最受重视的环节之一,相关研究指出,护理工作中接触的多为常规疾病,导入临床病例以调动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不仅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还能促进其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团队协作,带着临床护理问题及需求去剖析、探讨问题,真正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的教育核心理念[4]。本研究中,教改班学生期末总分及岗位胜任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提示基于CLEN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教育改革可明显促进课堂与岗位之间的衔接,进而提升学生与病理学岗位的契合度,是人才定向培养较为理想的改革措施。
综上所述,以CLEN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可有效丰富护理专业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其综合能力及CLEN通过率,并与社会岗位需求高度契合,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
[1]张亚楠,夏雷,王世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6):670-671.
[2]徐义荣,张广衡,李锦平,等.以病理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6):608-610.
[3]鲜于丽,代凌云,翟忠美,等.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6):27-30.
[4]刘清华,周风华,蒋吉英,等.与病理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病理学研究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25(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