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琴,万玉萍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盆腔良性占位性病变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细菌性感染、先天性畸形和良性肿瘤的总称,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广大妇女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病变位置隐蔽,常见漏诊或误诊现象,导致病变早期检出率不高,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和疗效。3.0T高场强MRI具有无创性检查,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脂肪抑制技术等突出优势,广泛应用于该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其对女性盆腔炎性肿块、先天畸形及肿瘤分型有很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53例女性盆腔良性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和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变MRI影像表现的认识,从而为临床用药或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53例确诊为盆腔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年龄22~58岁,有月经失调、白带多、下腹隐痛及坠胀、发热、腹部包块等症状和体征,病史2月~3.5年。有婚育史47例,未婚6例。妇科检查因肿块较深、较小或位置隐蔽,大多未触及,仅有10例触及下腹包块,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体检时发现病变。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
MRI扫描仪为西门子公司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选用相控阵表面线圈采集信号,设置层厚3 mm,间隔1.5 mm。常规先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的冠状位T1WI、T2WI扫描,再行横轴位和矢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耻骨联合下1 cm至髂嵴上缘。平扫发现盆腔病变后再行增强扫描,对患者肘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0.1 ml/kg的钆喷酸葡胺,选择脂肪抑制技术,采用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病变区,采集T1WI信号。检查后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意见一致者纳入统计。
病灶分布以子宫、卵巢、输卵管部位为主,大小不一,类圆形多见,其中子宫肌瘤11例,半隔子宫1例(见图1),卵巢囊腺瘤13例,卵巢囊肿19例,良性畸胎瘤4例,输卵管积液2例,盆腔脓肿3例。
图1 半隔子宫(T2WI脂肪抑制序列子宫底部见中隔,未达宫颈部)
本组有45例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病灶与周围的附件、子宫及腹壁腹膜存在不同程度粘连,但无深部浸润现象,双侧附件不同程度增粗。T1WI信号略低于软组织且不均匀,T2WI为高信号,不均匀。其中32例病灶边界清楚,边缘有小囊变,多呈长T1、长T2信号,5例可见分支状及索状结构。增强扫描显示囊变部位无强化。
盆腔积液31例,常见量少的游离性积液,大多积聚于子宫直肠陷窝。盆腔淋巴结肿大4例,发生于腹膜后间隙、髂血管旁和小肠系膜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均匀强化。
子宫和卵巢是女性盆腔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好发部位。3.0T高场强MRI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薄层扫描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组合,从不同方位直观、清楚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微小变化[1]。采用MRI对盆腔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2],且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率相近。所以,在盆腔良性占位性病变的确诊中凸显出MRI的优越性,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可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子宫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T1WI上信号强度类似子宫肌,然而在T2WI上呈显著均一低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以不均一强化多见,如果T2WI呈条片状高信号,则表明肌瘤发生退行性改变。本组有7个直径大于3.5 cm的子宫肌瘤,T2WI上见斑片状高信号,病理结果为瘤组织退变坏死,因此诊断子宫肌瘤不难。然而,子宫肌瘤要注意与弥漫性子宫腺肌症鉴别,后者子宫体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边界不清,T1WI信号略低于肌层,常见斑点状高信号,T2WI上结合带增厚,常波及子宫全层(见图2)。T1WI出现点状高信号时强烈提示子宫腺肌症[3],且结合带增厚具有特征性,但局限性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有时难以鉴别,而MRI能发现小至3 mm的子宫肌瘤[4]。
图2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T2WI脂肪抑制序列子宫肌层内多发类圆形稍低信号;子宫结合带消失,肌层内信号不均匀,见多发高信号)
本组有25例卵巢占位性病变,其中卵巢囊肿高达49%,囊腺瘤、畸胎瘤、巧克力囊肿、黄体囊肿次之。单纯性囊肿边界清楚,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见图3)。MRI扫描黄体囊肿与单纯囊肿表现相似,但信号不均匀,直径一般小于2 cm[5]。MRI难以鉴别卵巢冠囊肿,只能在病理上见囊肿壁有卵巢冠组织结构而确诊[6]。巧克力囊肿大小不等,边界欠清,信号不均匀,其特征性表现为T1WI上高信号,T2WI低信号(见图4),MRI诊断巧克力囊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畸胎瘤有T1WI、T2WI均呈高信号的脂肪组织或均呈低信号的钙化,脂肪抑制序列其内高信号被抑制,则可明确诊断(见图5),据此可与巧克力囊肿相鉴别。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以多房囊性病变多见,直径常达数厘米甚至超过10 cm,囊壁较厚,信号因各囊所含黏液成分不同而不同,各囊之间的信号可不一致(见图6),增强扫描囊壁显著强化。
图3 右侧卵巢囊肿(T2WI右侧卵巢类圆形长T2信号,边缘清楚)
图4 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T1WI左侧卵巢类圆形高信号,边界清楚)
图5 左侧卵巢畸胎瘤(T2WI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混杂,其内高信号脂肪被抑制)
图6 右侧卵巢囊腺瘤(T2WI右侧卵巢多房囊性高信号,各房信号不一致)
患者多有高热及腹痛症状,MRI检查结合临床较易确诊。当有输卵管积液、积脓或有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表现为“腊肠状”或圆形低密度区(见图7),也可见长T1、长T2信号灶,常位于子宫直肠陷窝内,增强扫描呈周边环状强化。如内有气体,则是诊断脓肿的有力证据。
图7 输卵管积液(T2WI脂肪抑制序列输卵管呈“腊肠状”扩张,其内高信号)
综上所述,3.0T高场强MRI可清晰显示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是显示盆腔脏器病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简单易行、没有创伤,可用于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董兆虎,张玉可,张林川.卵巢肿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27(4):267-269.
[2]陈旭高,胡缙鸽,叶国伟,等.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2):917-920.
[3]叶露,冯亦军,徐宏刚.MRI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4):20-23.
[4]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Feong YY,Oulwater EK,Kang H K.Imaging evaluation of ovarian masses[J].Radikiraphics,2000,20(5):1445-1470.
[6]林燕,高培毅.卵巢肿瘤的MR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9):7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