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区域比较
——基于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2018-06-05 09:26吕明元王洪刚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

吕明元,陈 磊,王洪刚

(1.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2.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700)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中国过去几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化与能源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对产业结构生态化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中国各区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Maria Llop(2007)[1]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西班牙经济结构、污染强度与污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结构和污染强度会对污染排放产生有益的影响。Renuka Mahadevan和John Asafu-Adjaye(2007)[2]运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模型研究两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发现在发达国家中,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两变量之间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这层关系只存在于短期中。Yemane Wolde-Rufael(2009)[3]将非洲17个国家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置于同一个多元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中15个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除此之外,劳动力与资本对经济增长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Taiwen Feng、Linyan Sun和Ying Zhang(2009)[4]基于中国1980—2006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能源消费结构、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耗强度之间的短期关系,得出三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更加显著,此外,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反之不明显。

国内学者张雷(2006)[5]通过构造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煤炭关联两个评价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多元化可以影响一个地区能源消费的基本布局和能源消费增速的快慢。刘畅和崔艳红(2008)[6]基于中国各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面板数据,建立能源消耗强度和相关经济因素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对高能耗区域的影响很大;在低能耗区域,能源消耗强度对各种经济因素的短期波动能迅速做出反应,而高能耗区域在面对相同波动时却调整缓慢。石秀华和刘伦(2014)[7]基于中国及各省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经济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能源消费和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第三产业对全国能源消费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的地区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高的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蒋秀兰和沈志渔(2016)[8]从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角度考察了产业部门在能源消耗上的差异,得出河北省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该地区能源消耗过大、能耗强度较高。

总体来看,现有文献关于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三次产业或者经济增长的角度入手,而对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之间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多,对产业结构生态化与能源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则更为少见。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基于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1995—2014年的经济数据,对两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与各类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针对实证结果为两地区优化能源结构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2 指标构建、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2.1 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体系

产业结构生态化是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按照生态发展规律,通过优化资源要素在产业间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以达到高效的产出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在传统衡量产业结构演进指标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基础上,又提出包括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在内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化这一新的指标,从三个方面来度量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

2.1.1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低的指标,反应各个产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是否合理。在借鉴产业结构偏离度[9]的基础上,修正该指标忽略各产业在经济体中比重和绝对值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公式如下:

其中,ISRA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Y和L分别表示产值和就业量,i表示第i产业部门,n表示产业部门数。该指标的值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之间呈正向关系。

2.1.2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衡量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和层次的指标,反应了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或主体由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产业、乃至第三产业递延的程度。本文借鉴郑少智和陈志辉(2011)[10]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的度量方法。首先,分别将经济体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构成一个三维向量 X0=(x10,x20,x30),再依次计算 X0与表示产业由低水平到高水平排列的向量X1=(1,0,0),X2=(0,1,0),X3=(0,0,1)之间的夹角 α1、α2、α3,其计算公式如下:

为构造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首先,基于上述公式中的变量,令 θ1= π - α2- α3,θ1值越大,表示转移程度越高。其次,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构成一个二维向量 Y0=(y10,y20),再分别计算Y0与代表产业由低水平到高水平排列的向量 Y1=(1,0),Y2=(0,1)之间的夹角 β1、β2,βj(j=1,2)值的计算与公式(2)中 αi的计算类似,令θ2= π/2- β2,θ2越大,表明转移程度越高。最后,构造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ISH=θ1+θ2,其中ISH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该指标的值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之间呈正向关系。

2.1.3 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

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是指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产业发展由高能耗、高污染、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单向式的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循环式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关于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指标的设置综合能源消耗强度(EI)和污染排放强度(PI)两方面,其中能源消耗强度(EI)表示每单位总产值的能源消耗总量(煤、石油、天然气等),污染排放强度(PI)表示每单位总产值污染物(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I表示能源消耗强度,AE表示能源消耗总量,PI表示污染排放强度,PE表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GDP表示三次产业总产值。

借鉴相对势评价模型[11],先分别求出某待评指标Ij与全国平均值Ij*之间的相对距离,再将各个待评指标作综合均值化处理即可得到待评点的综合相对距离,即:

其中,ISP表示产业结构可持续化,Ij*表示第j个指标的全国平均值,Iij表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值,n为指标数,产业结构持续化的水平高低与该值正相关。

2.2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是指经济中各类能源的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及其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出经济中各生产部门的用能方式,它和能源生产结构共同构成能源结构。

煤炭、石油、天然气一直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对太阳能、水电等其他能源的消费也逐步增多,因此,本文将能源分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他能源四大类,在实证部分综合考虑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对该四类能源消费的影响。由于各地区统计年鉴对于能源结构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口径与统计方式有区别,为了使获得的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文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计算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3 模型设定

自回归分布滞后检验法(ARDL)相比于其他检验方法,具有不要求变量同阶单整和对样本长度容忍度足够低等优势,鉴于此,本文采用ARDL法对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在内的产业结构生态化与各类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了研究方便,构造各能源消费比重的自然对数。在进行模型构造之前需要判断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常用的有边限检验法。

其中,ES表示能源消费,ISRA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ISH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ISP表示产业结构可持续化;α1表示常数项,β和γ分别表示短期系数和长期系数,o1、p1、q1、r1分别表示可取的最大滞后阶数,μ1t表示模型的误差修正项,t表示期数。

若上述模型通过检验,则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构造表示产业结构生态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

其中,δ0表示常数项,δ1i、δ2j、δ3k、δ4l分别表示短期系数,m表示可取的最大滞后阶数,ECMt-1为滞后的误差修正项,φ为滞后的误差修正项系数,μt表示模型的误差修正项,其他变量的含义参照公式(5)。

2.4 数据说明

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1995—2014年期间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体系中三次产业产值、产业间劳动力分布数据、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环境保护部和两个地区内各省市的历年统计年鉴;京津冀与长三角两个地区的各种类能源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 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区域比较

3.1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的趋势比较

由上文构建的产业结构生态化各衡量指标,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地区相关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得出两地区1995—2014年产业结构生态化各指标值,反映在图上如下。

观察图1至图3,京津冀与长三角两个地区自1995—2014年间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演进趋势呈现如下特征。

图1 产业结构合理化演进趋势图

图2 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趋势图

图3 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演进趋势图

(1)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两地区内部省份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两地区整体之间也存在区域差异。

基于两个地区内部不同省份之间的比较来看,北京市和上海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较高,两市交替领先,前期两市都有个缓慢下降的过程,之后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北京市于2004年编制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促使北京市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方向演进,而上海市在2006年后波动幅度较大,至2007年后开始超过北京市,说明在2006年以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开始涌入第三产业,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间的协调程度快速提高,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断上升;除了在2007年、2009年与2013年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外,天津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在整个期间内大致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趋势相似,除了浙江在2011年后略有下降之外,两省都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浙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略高于江苏;河北省在整个期间内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低于江浙两省,波动较小;两地区六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大致表现为:北京上海交替领先,天津其次,浙江略高于江苏,河北最低。

基于两地区整体之间的比较来看,北京市和上海市在各自区域的较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分别带动两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与其趋势表现大致一致。其中京津冀地区在1995—2002年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之后开始企稳、稳步上升。长三角地区整体波动较大,在2007年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开始超过京津冀地区。

(2)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两地区内部省份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两地区整体之间也存在区域差异。

基于两个地区内部不同省份之间的比较来看,北京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整个区间内最高,与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在2002—2004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大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随着北京市经济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占比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海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要低于北京,但与除北京外的其他省份之间相比也有不小的优势,在整个区间内除了2003年与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大致表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天津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大致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三省份在2002—2004年都经历了一段缓慢下降的过程,之后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河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整体水平不高,且波动较明显。两地区六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大致表现为:北京最高,上海其次,天津、浙江、江苏随后,河北最低。

基于两地区整体之间的比较来看,两地区在整个期间内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趋势均大致呈现出先稳步上升,再略有下降,后稳步上升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在1995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但随着长三角地区提升的速度加快,其领先差距逐步缩小。两地区之间表现为京津冀地区高于长三角地区。

(3)在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方面,两地区内部省份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两地区整体之间也存在区域差异。

基于两个地区内部不同省份之间的比较来看,浙江在起初一个阶段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水平表现最高,而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和天津市相差不大,之后北京市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水平提升的速度加快以至于超过浙江,也高于其他省份,这说明北京市在产业发展中充分考虑到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上海市和天津市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水平也相继在1999年和2000年后超过浙江,其中上海整体上略高于天津,这说明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很好地兼顾了能源与环境问题,使能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浙江省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变化趋势由较高水平经历了缓慢下降的阶段后与江苏保持大体一致,之后,两省份整体上上升趋势不明显,对能源结构和污染结构的调整较慢;河北省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水平较低,并且在整个期间内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河北省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过度消耗问题较为突出,这也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有关;两地区六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大致表现为:北京最高,上海、天津其次,浙江和江苏大体相当,河北最低。

基于两地区整体之间的比较来看,两地区都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水平在前期经历了一个震荡期间后开始企稳上升,而京津冀地区起初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后震荡上升并且在2008年后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两地区之间表现为长三角地区高于京津冀地区。

3.2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区域比较

基于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汇总两地区1995—2014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的消费比重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表1,两地区自1995—2014年间各类能源消费变化趋势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在煤炭消费比重方面,两地区除了在个别年份外整体上均大致表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其中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比重在2000—2003年整体略有上升,而长三角地区分别在1996年、1999年和2005年略有上升。两地区在2005年后下降的速度均有所加快。

第二,在石油消费比重方面,两地区在整个期间整体上大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中,但上升幅度不大,京津冀地区的石油消费比重由1995年的19.998 3%上升至2014年23.116 7%,长三角则由1995年的22.643 5%上升至2014年的29.038 3%。

第三,在天然气消费比重方面,两地区在整个期间内都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由1995年的1.191 2%上升至2014年的12.314 9%,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比重在2005年以前都不到1%,在2005年达到1.509 9%后,并逐年上升至2014年的8.665 6%。

表1 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地区各类能源的消费比重变化趋势%

第四,在其他能源消费比重方面,两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京津冀地区的上升幅度要高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由1995年的2.550 3%上升至2014年的10.773 9%,而长三角地区由1995年的2.396 5%上升至2014年的7.160 5%。

4 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可持续化三类,三类指标分别用符号ISRA、ISH和ISP表示;能源消费结构分别包括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的消费比重,四类能源消费比重的对数形式分别用符号lnCS、lnOS、lnGS和lnPS来表示,各指标值来源于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构造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别讨论各类能源消费比重与产业结构生态化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4.1 单位根检验

在估计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系数之前,需要检验变量的平稳性。考虑到ADF和PP检验法在样本较小时会影响检验结果,本文将ERS和NP检验法囊括进来,对各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综合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与长三角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可持续化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的自然对数序列均符合I(0)或I(1)平稳。

4.2 协整性检验

AIC和SBC准则是确定模型滞后阶数较好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确定模型(5)最佳滞后阶数值为1。在该滞后阶数下,运用Johansen检验法检验和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各类能源消费指标与产业结构生态化各衡量指标之间的协整性检验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两类指标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产业结构生态化各指标对各类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符合建立ARDL模型条件。

4.3 产业结构生态化对能源消费比重影响系数的估计

为衡量上述两类指标之间存在的长短期影响程度,通过ARDL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系数进行估计,并且运用SBC和AIC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优形式,估计结果见表3至表6。

表2 协整性检验结果

表3 lnCS作为因变量的区域ARDL模型的系数估计

表3是煤炭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由ARDL模型得出产业结构生态化对其长短期的影响系数。观察发现,表中除京津冀地区ISRA、ISH的短期估计系数,长三角地区ISRA、ISP的长期估计系数和ISH、ISP的短期估计系数不显著之外,其他变量的系数都是显著的。此外,从误差修正项可以看出,当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比重分别受到短期冲击后,每年会有100%与51.606%被修正,调整方向符合预期,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

产业结构生态化各指标对煤炭消费比重的影响在两地区存在差异。长期来看,对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系数达到了-1.601 5,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影响方向一致,长期影响系数仅为-0.031 709,而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对煤炭消费比重长期内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短期内则为反向影响,长短期系数分别为0.923 8和-0.115 7;长三角地区对煤炭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长期影响系数为-1.335 0,存在对煤炭消费比重的反向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煤炭消费比重的影响与高级化方向相反,且仅在短期内具有微弱的正向作用,系数为0.005 945 4,而可持续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煤炭消费比重作用不显著。系数和ISP的短期估计系数,长三角地区ISRA、ISP的长期和短期估计系数不显著之外,其他变量系数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此外,从误差修正项可以看出,当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石油消费比重分别受到短期冲击后,每年会有100%与40.867%被修正,调整方向符合预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4 lnOS作为因变量的区域ARDL模型的系数估计

产业结构生态化各指标对石油消费比重的影响在两地区存在差异。产业高级化对京津冀地区石油消费比重的影响最大,长短期影响系数各达到了0.758 87,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带来石油消费比重上升0.758 87%,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影响方向一致,短期影响系数仅为0.034 63,作用较微弱,而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对石油消费比重作用不显著;对长三角地区石油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长短期影响系数分别达到了1.182 6和0.483 28,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石油消费比重分别上升1.182 6%和0.483 28%,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可持续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石油消费比重作用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5 lnGS作为因变量的区域ARDL模型的系数估计

表5是天然气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由ARDL模型得出产业结构生态化对其长短期的影响系数。我们发现,表中除京津冀地区ISRA、ISH的短期估计系数,长三角地区ISRA、ISP的长期和短期估计系数不显著之外,其他变量系数在1%或5%水平上都是显著的。此外,从误差修正项可以看出,当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受到短期冲击后,每年会有100%与36.737%被修正,调整方向符合预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产业结构生态化各指标对天然气消费比重的影响在两地区存在差异。对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是产业高级化,长期影响系数达到了6.832 5,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影响方向一致,长期影响系数为0.153 46,而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对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比重影响的长短期作用方向不一致,长短期影响系数分别为4.022 2和-1.172 9;对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长短期影响系数分别达到了29.672 7和10.900 9,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可持续化对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6 lnPS作为因变量的区域ARDL模型的系数估计

表6是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由ARDL模型得出产业结构生态化对其长短期的影响系数。除京津冀地区ISRA的短期估计系数,长三角地区ISRA、ISP的长期估计系数和ISRA的短期估计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变量系数均通过了检验。此外,从误差修正项可以看出,当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分别受到短期冲击后,每年会有100%与48.437%被修正,调整方向符合预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产业结构生态化各指标对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在两地区存在差异。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高级化对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最大,长短期影响系数达到了3.338 4,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上升3.338 4%,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影响方向一致,长期影响系数为0.160 44,而可持续化对京津冀地区的其他能源消费比重长短期作用方向不一致,影响系数分别为-2.288 9和2.215 2;长三角地区对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长短期影响系数分别达到了6.5578和3.1764,产业结构可持续化与高级化影响方向一致,短期影响系数为4.2441,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长三角地区的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作用不显著。

4.4 稳定性检验

运用CUSUMSQ检验方法分别检验上述模型参数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图4至图7所示,其中,直线表示5%显著性水平上的边界区间。

图4 煤炭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的模型的检验结果

图5 石油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的模型的检验结果

图6 天然气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的模型的检验结果

图7 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作为因变量的模型的检验结果

由图4至图7可知,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地区关于各类能源消费变量估计模型的参数在经过CUSUMSQ检验后,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未偏离边界区域,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因此,当煤炭消费比重、石油消费比重、天然气消费比重和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时,模型的参数估计是稳定可靠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从产业结构生态化各衡量指标的演进趋势来看,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在1995—2014年中均有所提升。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可持续化水平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仍是上升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除了在2002—2004年有短暂的下降趋势外,大致呈现较稳定的上升趋势。除了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外,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期间内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区域内部各省市差距明显,具有较大优化空间。长三角地区在近十年中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速度较快,其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在2007年后已高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可持续化近年来的演进速度相比京津冀地区也要快,且长三角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小。

(2)从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来看,1995—2014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绝大多数时间里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0%甚至70%以上,但在2005年之后,两地区煤炭消费下降的速度均有所加快;石油消费比重大致介于20%~30%之间,但长三角地区的石油消费比重要高于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在天然气消费比重上高于长三角地区,而在其他能源方面,两地区占比都不大。

(3)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均具有长期均衡影响且区域间存在差异。综合来看,对两个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可持续化次之,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程度较小。

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比重的长期反向影响最大,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影响方向一致,但作用较小,而可持续化对其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对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合理化与可持续化对其影响不显著。第二,对两地区石油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正向影响,除此之外,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京津冀地区石油消费比重有一定的短期正向影响;对长三角地区石油消费比重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合理化与可持续化对其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两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影响最大,作用方向为正,产业结构可持续化对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的影响方向与高级化方向一致,而合理化对其影响最小;对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的长短期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方向为正,可持续化次之,而合理化存在较小的反向作用。第四,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京津冀地区其他能源消费比重正向影响最大,合理化与高级化影响方向一致但影响程度最小,可持续化对京津冀地区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存在一定的反向作用;对长三角地区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的长短期影响最大的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方向为正,可持续化也对其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合理化的反向影响较弱。

5.2 政策建议

(1)充分利用产业结构生态化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纳入长期规划。“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较长时期,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应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化方面入手,从整体上规划和调整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结构,改变原有产业结构对煤炭过度依赖,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现代产业循环体系,发挥产业结构生态化对各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作用,从而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比如京津冀地区应着力解决诸如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等问题,鼓励医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现代高端产业的发展,而长三角地区则应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促进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信息、环保、健康和旅游等新兴产业上来。

(2)加快对能耗型、污染型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转移,发展生态型产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化进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应以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为主要任务,带动农业与制造业转型发展;而天津可利用良好的地理优势,将发展的主攻方向放在现代制造业、海洋经济和物流业等,河北则应抓住承接北京天津产业转移这一契机,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三省市之间产业结构生态化差距较小,产业同构问题由来已久,因此,长三角地区应在克服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城市间的协作能力,实现错位发展,同时两省一市应共同努力推进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制造业产业向外转移,加快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产业集群。

(3)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开发运用新能源技术,是优化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实证分析表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在1995—2014年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均有所改善,煤炭消费比重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天然气、风力等其他能源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制约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合理和优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区域内能源消费结构差异较大这一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各区域应加快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突破,推动煤炭转化利用,加大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运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对煤炭、石油等的替代,改变以往对污染较大能源过度依赖的局面。

[1] LLOP M.Economic structure and pollution intensity within the environmental input-output framework[J].Energy Policy,2007,35(6):3410-3417.

[2] MAHADEVAN R,ASAFU-ADJAYE J.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growth and prices:a reassessment using panel VECM fo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Policy ,2007,35(4):2481-2490.

[3] WOLDE-RUFAEL Y.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e experience of African countries revisited[J].Energy Economics,2009,31(2):217-224.

[4] FENG T W,SUN L Y,ZHANG 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09,37(12):5475-5483.

[5]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1):1-9.

[6] 刘畅,崔艳红.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4):34-43.

[7] 石秀华,刘伦.中国地区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9-47.

[8] 蒋秀兰,沈志渔.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16(3):54-67.

[9] 原毅军,董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优化:理论解释和定量分析[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10] 郑少智,陈志辉.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广东省及广州市数据的对比分析[J].产经评论,2011(3):55-60.

[11] 陈楷根,曾从盛,陈加兵.基于资源环境考虑的产业结构选择基准的探讨[J].人文地理,2003(6):72-76.

猜你喜欢
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变非对称研究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