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关键词】活动设计;课堂互动;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5-0075-02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同时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而英语更是有助于促进中国学生发展与汉语有着显著差异的一些思维品质。语言运用的前提是对目标语言的深刻理解。语篇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学习蕴含在语篇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活动设计,促进思维可视。
让阅读过程有迹可循。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往往过于关注教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因而活动以线性的方式呈现,缺乏立体感。如何让课堂充满立体感,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关键,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是关键。真正的学习必然伴随着真实的思维活动,然而如何让真实的学习过程看得见,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笔者认为,在语篇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让阅读过程有迹可循。如在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的教学中,由于四个段落分别是对四个节日的介绍,因此笔者在带着学生学习了第一个节日后,后面三个节日就引导其带着问题When is this festival?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is festival?What do people usually eat at this festival?展开自主阅读。为了看到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笔者提出了如下阅读要求:圈出节日的时间,用直线划出节日中人们开展的活动和吃的食物。通过这样细致的任务要求以及独立阅读和同桌交流,教师在巡视和交流反馈中就能看见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教学更精准。
让思考过程互动分享。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语篇教学中能围绕文本内容清晰地呈现阅读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听、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但是,笔者也发现,在以上阅读任务中很难看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个人思考过程的展示,主要原因是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了师生一对一互动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的思考过程没有机会在全班或同桌、小组成员面前展现。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同桌或组员分享自己的想法,这对学生课堂参与面、学习的质量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的文本阅读前可以让学生交流:What are 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学生在想象和交流的过程中架起了文本世界与自己生活世界的桥梁。
让文本理解跃然纸上。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标题进行猜测,然后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测。在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围绕标题进行文本预测:What things are interesting?让学生在纸上写出澳大利亚有趣的事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从有趣的天气、有趣的食物、有趣的季节、有趣的运动、有趣的动物等方面进行猜测,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到文中找相应的信息,并提炼关键词。通过阅读后的全班交流,笔者和学生对文本中提及的有趣的动物、体育、城市和人进行了交流,对于文本中没有提及的方面,如有趣的天气、食物等就留作课后拓展性作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展现了出来,更是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
2.课堂互动,发展思维品质。
在追问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会有很多生成性的内容,作为教师,要有敏锐捕捉生成资源的意识和灵活运用生成资源的能力,而通过追问往往能促使学生发生思维碰撞,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师生一对一的互动中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追问: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I went to the park. Which park...又如在小组展示之后询问班内其他学生: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或是Where are they going for the summer holiday? 再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追问其学习过程:How do you know?或是Why do you think so? 通过追问,可以使学习活动朝着预设的方向进行;通过追问,可以促进学生展开多边互动;通过追问,可以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引导中激活思維的丰富性。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感知、理解、比较和鉴别,要能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并不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8 Brithdays的语篇教学,学生要能通过主人公庆祝生日方式的对比,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融合。要完成以上目标,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在笔者听到的一节研讨课中,教师分了两个层次进行引导:第一层次,教师利用板书再现文本,对比主人公苏海和麦克的生日庆祝方式,感受中西方典型庆生方式的不同,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二层次,教师通过追问:Do you eat noodles on your birthday?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意识到西方吃蛋糕的庆生方式在中国也很流行,从而感受文化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均得到了发展。
在点拨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思维过程,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应该进行适当适切的点拨,给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如在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6 Whose dress?的教学中,名词单复数的用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语篇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名词单复数的使用规律?教师可以在教学Whose dress is this?Its ...s.之后让学生对gloves的物主进行询问。让学生尝试提问,哪怕出错了,也可以在对错的思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又如在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中,在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一节日的交流中,学生在反馈节日活动时根据语篇中的句子There are dragon boat races.写出了dragon boat races的关键词,教师及时点拨:There are dragon boat races in some places. Some people have dragon boat races and we can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及时增加watch一词: We can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思维品质是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之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语篇,恰当地解读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发生并看得见,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