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音乐的翅膀,让语文越飞越高

2018-05-31 09:27陈丹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20期
关键词:知识创设情境智慧

陈丹

[摘 要]多媒体音乐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把音乐听觉引入课堂,能让死的知识变得灵动起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 知识 情感 智慧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004-01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用最美的语言来比喻音乐恐怕也不为过。当多媒体技术如狂潮一般涌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时,音乐就注定成为了语文课堂上的第一配角。它似一席春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它如一朵娇花,绽放在最美的语文课堂之上;又像一丛小溪,清水叮当,流进学生的心田。音乐较之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其它多媒体形式,有着优化课堂环境,营造感性氛围,使语文课堂变得蕴藉而立体的独特优势,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无穷魅力。

一、音乐让知识灵动

知识的本身是理性的,是要调动人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才能接受吸收的,如何在理性知识与具有感官能动性的学生之间搭建桥梁,这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这时音乐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从古诗词的教学中可见一斑。古诗词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史的源头,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没有一个优美的课堂意境,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音乐是最能拨动学生心弦,最快进入课堂意境的一种手段。如我在教马致远的《秋思》时,用课件展示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在哀怨低沉的思乡曲背景下,大屏幕展示一幅幅画面: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老树,几只归巢的乌鸦在树顶盘旋。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深秋的黄昏,在寂寞的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在萧瑟的秋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老朽的树、枯干的藤、暮色中的乌鸦、简陋的小桥、清冷的溪水、稀疏的人家、荒凉的道路、寒冷的西风、将落的太阳。随着音乐一点一滴的流淌,渲染了深秋傍晚的荒凉气氛,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撕心裂肺,柔肠寸断的愁思,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音乐中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位舞者,随着文体的不同,跳出各种類型的舞蹈,或是散文的飘逸,或是小说的热情,抑或是诗歌的奔放,古文的含蓄,总之,音乐让知识灵动。

二、音乐让情感丰沛

音乐通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与教育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能使受教者在语文课堂上感受情感的动人。

例如我在执教《纪念白求恩》时,用一首悼念白求恩的现代诗导入,配上十分低沉、哀怨,如诉如泣的音乐,让学生在还没进入课文的学习时,便先进入了一个凝重的悼念情境之中,学生的情感越投入,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又如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现代诗歌,全诗塑造了一个出身贫贱、地位低微、命运悲惨而灵魂高尚的大堰河的形象,她忍辱负重的一生让人同情,她对乳儿的疼爱让作者怀念感激,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种情感?当然是靠配乐朗读,哀愁的音乐缓缓响起,似枝枝节节的藤蔓一样慢慢爬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感受大堰河的那一份凄楚那一份悲凉。再如教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同样,开始就以歌曲《好汉歌》导入,激昂高亢的音乐响起,立即把学生带入了那个英雄辈出、侠肝义胆、官逼民反的北宋末年,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要学习的小说上来,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种豪气一种气概,这是传统无音乐教学所不能及的。

音乐让语文课堂洗尽铅华后流露出它的本来相貌,以情动人,是语文最大的魅力之所在,阅尽一部部作品,仿佛就是在倾听一个个情感的故事,有低回吟唱的哀伤,有情不自禁的喜悦,有怒不可遏的愤恨,有高山仰止的感慨……个中滋味让你在音乐的伴随下领略无遗。

三、音乐让智慧生花

每一个有着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在有音乐的语文课堂上,感受着音乐给文学作品带来的无限扩展的魅力,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能让学生的智慧有更大的展现空间。

当大脑活跃时,正是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的最好时机,而这两种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如能很好的调动这两种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我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上舒缓、飘逸的音乐,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感受苏轼的浪漫主义情怀,由中秋之夜而联想到中秋之月,也能走进“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想象之中,在幽幽的音乐中,仿佛自己已然就是词人本身,想要飞上月球,与嫦娥为伴,可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便也只能随作者一起“起舞弄清影”。飘柔的音乐来到下阕,和词人一样“照无眠”,但这又何妨?音乐的高潮来到了词作的精彩之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之中,聚散离合是在所难免的,又何必为一时的离别而忧愁呢?词境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陡然阔大起来,不得不让人折服于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整个教学在音乐的带动下,引导学生展开他们的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与作者一起感同身受。于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提类似“词人想到了什么?他是如何想象的?”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时,趁热打铁,做一些相应的联想、想象训练题,效果会很好,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这两种能力方面的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音乐,能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情景,渲染气氛,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

总而言之,有音乐的语文课堂如钻石散发的耀眼光芒,如花朵溢出的阵阵清香,让人沉醉,让人心动,放射出无穷魅力。音乐于语文,犹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愿在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今日,在有音乐伴随的语文课堂之中,学生能在知识、情感、智慧上都得到提高。插上音乐的翅膀,让语文这只大鹏鸟一飞冲天,越飞越高。

猜你喜欢
知识创设情境智慧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