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
【摘 要】 家庭教育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内容的全面性与过程的连续性。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越来越渴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家庭教育的误区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对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做了说明。
【关键词】 家庭教育;习惯培养;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内容的全面性与过程的连续性。家长经过日复一日的连续训练和持之以恒的长期培养,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生存发展能力。人們常说:“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所有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础。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越来越渴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家庭教育的误区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有些家长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要给孩子自由、民主,往往忽视了规则和自制力的培养;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专家研究表明:儿童教育成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知道怎么做人,知道怎样适应社会,知道怎么对待学业,知道怎么尊重别人等等。
实践经验证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抓起,最佳时期是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早起早睡,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按时学习,认真听课,当天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整理书包;自己选择穿衣、洗澡、梳头、打扮;热爱劳动、主动做家务活,做事迅速、精力集中;勤俭节约,有计划地使用零花钱,少吃零食;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对人有礼貌,关心小朋友,积极帮助同学;细心观察人物,留心事物变化等。
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多做塑造工作,少做改造工作”,意思就是说很多习惯都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习惯前,注意引导、培养、训练,有偏差及时给予纠正,使其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好习惯,这就是“塑造”或者“养成”;不要等孩子已经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之后,再来要求改变,那就很难了,改造或改变一种不良习惯,比从小培养或塑造一种好习惯要多花若干倍的精力,甚至有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终身难改。
二是“抓住重点,循序渐进”,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方面要从日常生活的细小行为抓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是要有层次有重点,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重点培养时代性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良好习惯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要求,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学校教育具有明确性、目的性、计划性和规范性,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在家庭中,父母是不教而教,孩子是不学而学。孩子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中就从父母的言行中“不学而学”到许多东西,并内化为他们的为人处事“模式”(包括思维方式),影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要求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要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最原始的形式是就是模仿(效仿),孩子学大人。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会产生“不教而教”的影响。有的家长要求子女要认真读书,自己却天天打麻将、喝酒等,在那种环境下,孩子会想读书吗?不可能,你们都在玩,凭什么要求我学习;有的家长要求子女说话文明,但他本身就是满口脏话,那孩子会讲文明的话吗?肯定也不会。父母的身教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家长首先做什么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不少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状态,而毫不在意自己的状态:自己时常焦虑,却要求孩子面对压力要淡定;自己许久不读书、不学习,却要求孩子要认真读书、热爱学习;自己总是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却要求孩子要乖乖听话;自己时常乱发脾气,却要求孩子要讲道理。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是父母首先优化自己。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来说,语言往往是苍白的。
专家认为,培养习惯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一月左右。由于习惯的内容不一样,每个人认真的态度不一样,刻苦努力的程度不一样,因此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训练养成一种习惯,关键在前3天,重点在前10天,强化需要30天,内化需要120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训练:1—10天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需要我们十分注意,有意控制,随时提醒,被培养者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11—30天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被培养者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若不留意又会恢复原来的行为,所以需要刻意控制,时常提醒;31—120天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刻意,自然”。被培养者已经觉得很自然、很舒服,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习惯,不再需要提醒和控制。也就是说养成一种习惯,起决定作用的在头10天,形成基本习惯要1月,养成固定习惯需要3、4个月。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家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
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不仅要认真引导孩子搞好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孩子,要为孩子奠定良好的人生发展基础,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师,我们要与家长积极配合,要帮助和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在家校合力的情况下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俊霞. 浅谈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J]. 中外交流,2017(16).
[2] 张芳.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影响[J]. 教育,2016(7).
[3] 施耀林. 浅谈家庭教育中孩子习惯的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