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符合教学要求,还能更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培育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生活体验;感悟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科目,包含心理、道德、法律、文化等知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内容丰富、综合性明显突出。它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其教育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了解知识,而更注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育。教育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显而易见经典诵读与《道德与法治》课相结合,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仅符合教学发展的要求,还能更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动。经典诵读活动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提升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更能提升青少年各方面素质,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
一、顺应时代发展,开拓新思维,创造新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分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让初中生在情感上认同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长远出发,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开拓思维,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汲取原有教学模式精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经典诵读活动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之中,让它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学习,在经典诵读中体验,在经典诵读中收获知识,在经典诵读中增长见识。让以往死板沉闷、没有活力,缺乏激情的课堂发生质的变化。
政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课堂诵读、讨论、辩论、游戏、自测、调查、课堂模拟采访等活动扩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言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经典诵读活动的加入,可以让全班参与其中,符合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践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在于践行,然而要想践行,必须首先要理解,理解才会运用。而经典诵读对教学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反思和践行。如:《少年有梦》这节课设计中,我首先通过分角色诵读的形式诵读了《我为少男少女歌唱》这首诗。通过诵读,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青少年是青春、活力、热情的一代;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生活,追逐梦想,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发奋图强,实现中国梦。导出本课的内容:少年有梦。进一步通过诵读,通过聆听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美好,认识到少年有梦想的重要性,启发他们编织好自己的梦想,为梦想扬帆起航。再充满激情的诵读中,在诗歌熏陶感染下不断激发学生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出书本知识:有梦就有希望,努力能实现梦想。在《少年有梦》这课最后,播放视频《少年中国说》进行情感的升华,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诵读,在激情诵读中明白少年有夢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关系民族发展。层层递进,慢慢升华,让学生们在活跃激情的课堂中,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堂氛围中明白生活在新事物不断更新的时代,生活在信息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青少年更要珍惜时间,清醒的认识到没有梦想的青春是混沌的,没有奋斗的青春是迷茫的。从而树立刻苦学习好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努力。最后得出书中结论努力就有改变,进一步说明梦想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二、让经典诵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绚烂的瑰宝。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文化教育的精华,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仅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优秀的文化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经典诵读的加入能使初中生在情感上认同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长远出发不仅能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也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经典诵读创设特定的情景,并以此为背景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主动从书本中获得方法,并尝试着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较好地将能力提高、道德品质培养和人格完善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如: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在讲授《亲情之间》时创设了这样情境:首先多媒体展示《弟子规》视频,让全班跟着视频诵读《弟子规》。然后让大家在诵读后思考,并小组相互探讨《弟子规》中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再次出示《弟子规》分别让孩子们指出他们在以下情境中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根据诗句分析,然后教师在进行总结点评。知识不仅在于识记更在于在生活中的运用。让他们根据《弟子规》的相关知识,自我反思和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今后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怎样孝敬父母。结束时在伴随音乐诵读《游子吟》升华学生的情感认识。课堂之中通过此类的情景体验生活,让静止的知识从纸面上站立起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过程都是多样化的,有探究分享、阅读感悟、方法技能、体验生活等。无论什么样的活动形式还是教学过程,都可以和经典诵读相结合。诵读经典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是一种宝贵的教育,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之中受到教育。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提升自身修养,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关注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经典诵读也让《道德与法治》课变得生动,更好的发挥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霞.如何在少先队工作中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黑河教育,2014.
作者简介:张辉,常德市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