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当前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相应对于教育方式和理念,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变更。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具有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因而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中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案
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将知识系统完善的传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引导。初中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性都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采用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当然,教师还需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引导者和指导者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和锻炼。所谓教学就是教师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在问题探究的过程当中师生得以共同成长,但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目前许多初中生并不具备问题意识,他们简单认为,历史课程就是对原本事件的学习和了解,在课堂当中,更多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思考,有的学生不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学生即使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明确存在的问题,但是却不能及时询问老师与其共同探讨。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成为非常必要的部分。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初中历史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向学生们讲授教材中的知识或者是讲故事,学生们并不能够真正形成一种历史思维和时空观念,相应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教学是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因而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但由于自身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导致其在学习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疑问。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解之处,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和线索。所以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使其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和家国情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教师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教学当中,每个班级会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向学生传授一定量的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中心和主体,在课前教师会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研读教材,或者是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寻找答案。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们对知识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巩固其所学知识。但是此种教学并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学生们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也更多关注于其对知识传授的数量和质量,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和对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强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就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都是由教师来决定。教师在课堂当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对学生们只是掌握和努力学习的成效进行检查,导致学生们更多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理解。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前完全考虑到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是学生们在课堂中不能提出直接的疑问。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教师本人有较强的威严和威慑力,学生在课堂中即使有问题,也会想着询问同学,或者是自我消化,从而导致问题意识的丧失。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案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良好的提问环境,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转变自身在课堂当中的角色,将学生探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这样能够使师生处于同样的探究层次当中。当然,教师还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而自己站在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角度,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对知识提出疑问,在宽松的环境当中,学生们的思维才会更加发散,也才能够更好培养其问题意识。比如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们思考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形势?在此种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所能够选择的道路有些什么?暴露出了当时中国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对当时国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和问题意识。
(二)善于倾听,增强学生提問频率
学生对知识学习更多立足于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所差别,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们学习所处的阶段和真正的需求,在回答每个学生的问题,需要保持平等和友善的态度,即使学生提出非正规的问题,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归正。比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秦朝暴政的史料,让学生们自己总结“秦的暴政”的表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暴政的原因何在?当时秦人是如何认识秦朝统治?在一系列的问题当中,学生们能够形成一种问题的系统化结构。
(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历史学习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还需要他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初中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其使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引导,从不同的方向是学生们对历史产生兴趣。针对对历史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对故事的逻辑提出问题来培养其问题意识。针对历史学科成绩和历史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站在时人时势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小结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培养。站在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历史课程学习当中。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35.
[2]吴成贵.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39.
作者简介:王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光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