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辛美,黄帝全,杨亚涛
(1,2.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3.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责任,本人留在户籍地(或常住地)、不满16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1]。腾讯视频2015年11月23日播出的“‘化州百态’纪录片《点灯人》,化州武术协会以学习武术,为留守儿童创造出路[2]”提及化州市是茂名地区的一个县级市,每年都有超出5000名父母外出务工,相应的留守儿童数量超出3000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进城工作人数不断增加,中国留守儿童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将保持较高的水平。2016年3月底,据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显示,“截至目前,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3]。留守儿童的最大弊端是:他们难以享受到正常家庭教育与关爱,儿童权益得不到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的健康、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缺乏监督,易染上或养成不良社会习性;内心情感长期受到压抑导致性格偏激,甚至触犯法律底线;已形成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武术训练、武德教育、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引导和心理辅助等途径,对留守儿童的业余时间进行干预,旨在寻求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于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间,随机选取广东省茂名化州市“留守儿童”共120人,其中林尘镇武馆共40人(按走读和住武馆的学生各20人选取,都来自林尘中学、林华中学和林尘小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半(下同);化州市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80人(来自化州一中、化州二小、化州三小和化州四小);全部学生年龄6~16岁,其中小学生60人,初中生40人,高中生2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内容涉及武术训练及武德教育、心理及生活习惯、文化学习引导几个方面。
1.2.1 访谈法
访谈茂名化州市林尘镇武馆和化州市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教练员、后勤人员、学生所在学校的部分中小学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员,从中了解了相关学生的管理制度、训练比赛情况、后勤工作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家长对武馆的态度等。
1.2.2 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对上述武馆和培训中心的“留守儿童”学生发放问卷共120份,其中向林尘镇武馆发放40份、化州市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80份。总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卷回收率90%。问卷主要涉及学生的训练竞赛情况,习武心理变化,习武对平时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等问题。
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百度文库和互联网等途径查阅相关的文献。对了解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武术的功能有一定的启示,提供理论依据;另外,还查阅了测试学生所在的7所中小学2年间的部份成绩排位资料(含部分普通学生)。对参与武术训练的学生学习的前后情况对比。
1.2.4 比较法
通过对留守儿童学生练习武术前、后的心理特性、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身体状态的变化进行对比、训练期间走读与住武馆的学生进行对比、与未参加武术训练学生的状况进行对比,寻求差异进行分析。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对调查所获取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产生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1)农民工到城里工作和居住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身边不便带孩子;(2)在城市的大部分学校都要收取高昂的赞助费;(3)城市生活开支大,多数农民工不堪负担;(4)异地生活习惯及言语习俗的差异,孩子的适应性欠佳。诸如此类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多数农民工不便带孩子在身边。从而在农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守儿童大军。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严峻,主要个特征表现在:
2.1.1 学习基础较差
表1所示,留守儿童参加武术训练前,学生的学习排名集中在中下水平,甚至落后于班上中下水平(班级平均人数大于50人),整体学习排名情况不乐观。
表1 武术训练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调查统计(排名区间/平均数)
注:第一学期指学生开始加入武术训练后的学期,按顺序接下来的学期。
中小学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外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指导,隔代的监护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除了生活上能给予照顾外,学习上很少能引导,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引导和监管,加上儿童阶段自控能力差,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下滑,从而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偏低,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2.1.2 不良行为表现较多
表2是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课迟到”的留守儿童占43%,而普通生只有37%;“逃学旷课”项留守儿童占8.2%,而普通生仅占6.0%;“不完成作业”的留守儿童占56.1%,普通生仅占47.1%;“上课违纪被罚”留守儿童占74%而普通生仅占56.5%;“打架或被欺”留守儿童占53.2%,普通生仅占52.6%;“辍学”小学没有,但初中开始就有个别学生辍学。初中与高中生的各项指标都有相近的差异;这些数据用SPSS13.0软件检验,无论小学生,初中生或高中生,除小学生的“辍学率”一项外,其余各项指标留守儿童与普通学生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隔代监护人容易溺爱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应该给予更多的疼爱,忽略对留守儿童精神和道德规范上的管束和引导,使这些孩子逐渐变得自律能力较差,因此形成长期上课迟到甚至逃学、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不守课堂纪律、辍学和打架等现象。
表2武术训练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训练前/训练后)
所在年级(%)上课迟到 逃学旷课不完成作业上课违纪被罚打架或被欺辍学率小学留守(%)43/138.2/056.1/074/3.353.2/00/0小学普通(%)37647.156.552.60初中留守(%)45.5/8.39.3/057.3/5.366/10.247.5/5.16/0初中普通(%)415.645.75640.44高中留守(%)33/23.3/043 /027/018/07/0高中普通(%)272.52719134
注:本研究的”上课迟到”是指一个学生出现经常性迟到达到学期总课时的20%以上的同学;“逃学旷课”是指有一次以上的同学;“不完成作业”是指不交平时作业率达20%以上的同学;“上课违纪”是指学生上课时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当堂点名批评或处罚的同学;“打架或被欺负”达一次以上;百分比是指占全班总人数的比例。
2.1.3 儿童心理素质较弱
表3是留守儿童学生心理调查问卷统计表。其中表示孤独感“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学生分别占37.6%和32.1%;有压抑感“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占23%和25.5%;自卑感“非常大”和“比较大”分别占32.4%和23.8%;在班中的胆量“比较小”和“没有”的占31.3%和52.2%;在自信心方面,表示“比较小”和“没有”的占32.4%和43.7%;感觉自己被欺负“非常大”和“比较大”的有22%和24%;有逆反心理“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分别占12.7%和28.4%;甚至有仇恨心理“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学生也分别占13.2%和15.3%;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方面,有23%和 32.1%的学生表示“比较小”和“没有”。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就已是留守儿童群体,长期的无父母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感到无助、孤独、自卑、压抑、变得胆小和缺乏自信心。他们通常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愿与人交流和倾诉,总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从而产生仇恨心理、对他人充满敌意、甚至形成叛逆和仇恨心理。另外,留守儿童也由于老人的溺爱,助长了小孩“小皇帝”意识,养成放纵、任性的性格特点,往往容易导致性格缺陷、道德缺失、触犯法律等结果。
表3: 留守儿童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表问卷统计(108人)
2.2.1 林尘武馆和化州市武术协会武术培训中心调查
通过访谈了解到,化州市林尘镇武馆成立于1998年,由当地商人武术家、广东省武协会长王军杰创办,以公益性为目的文体组织。首办取得成功后,王军杰于2014年在化州市体育局和化州商会的部分热心人士支持下,在化州城区增创化州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集中训练武术、武德教育、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引导和心理辅助,对特困户留守儿童免费食宿。目前已成为当地留守儿童武术爱好者的乐园。
除平时训练学习外,每年各类型武术表演和比赛很多,仅2015年的全国传统武术大赛上,学生就获得15块金牌、一块银牌和集体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2016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中1金1银的好成绩;2016年广东省第八届武术精英赛,获43块金牌、26块银牌和其它一、二、三等奖的名次一批,获奖人数几乎含概全部学员。大大地提高了这些留守儿童的成功感。
平时买菜做饭、搞卫生、洗衣服、洗碗、收拾场地等生活工作基本上由学生分组轮流集体做,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纷纷把从自己家学到的生活技巧与大家分享。教练对学生的武德和文化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在学校没完成的作业带回武馆做,高年级的同学负责指导低年级同学做作业,教练检查完成情况,对不能完成作业的同学不得参加训练,这使学生对学习十分重视,形成良好的训练学习氛围。
2.2.2 武术运动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2.2.2.1 武术训练有助于降低学生孤独感和压抑感
表4是武术训练前、后学生心理变化调查统计表。在孤独感方面,训练前有37.6%的学生感觉他们的孤独感“非常大”、有32.1%的学生表示“比较大”;而练武后,只有3.2%和12.3%;而且训练后,表示孤独感“比较小”和“没有”占32.1%和35.1%;武术训练对“压抑感”的帮助显示,训练前有23%的学生感觉他们的压抑感“非常大”、有25.5%的学生表示“比较大”;而练武后,这两个数变为6.3%和8.2%,而有36.4%的学生感觉到训练后没有压抑感和27.1%学生认为压抑感“比较小”。数据经SPSS13.0软件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5)。
每每提起利丰雅高,时尚、精美、绚丽等词语不绝于耳,而这些词语,皆源自于利丰雅高的主营业务——高档期刊。高品质是利丰雅高长期坚持并引以为傲的资本,从成立之初至今,此殊荣确也实至名归。
二胎政策开放前,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造成大多数家庭儿童在家中孤独感较强。而武术培训中心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共同训练和学习,生活上互助互学,相互竞争又团结一致,使留守儿童找到了儿童“家庭”和“乐园”的感觉,之前在家中的那些孤独和压抑感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表4 武术训练前、后学生心理变化调查统计(练武前/练武后)
2.2.2.2 武术训练有助于降低学生自卑感、提高胆量和自信心
从表4中可以看到,训练前有32.4%的留守儿童学生察觉他们的自卑感“非常大”、有23.8%表示“比较大”;而一年的练武经历后,这两个数只有3.3%和10.3%,且训练后有26.4%认为自卑感“比较小”和43%的学生感觉到没有自卑感,表明武术训练对降低学生的自卑感有较大的帮助。训练前有31.3%的留守儿童学生感觉他们的胆量“比较小”、有52.2%的学生表示“没有”;而一年的练武后,这两个数只有9.2%和1%,且训练后有23.8%的学生感觉到胆量“非常大”,另外还有33.7%学生认为胆量“比较大”。训练前没有留守儿童感觉他们的自信心“非常大”和仅有10.9%的学生表示“比较大”;而一年的练武后,这两个数上升到40.9%和33.3%,且训练后只有3.7%的学生感觉自信心“比较小”和1.6%学生认为没有自信心,表明武术训练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有较大的帮助(P<0.05);同时,住武馆学生和不住武馆学生除了生活不同外,其它都相同,所以差异并不大(P>0.05)。
武术训练课中,教练经常叫学生轮流示范和带头做动作,训练了学生的胆识;另外,教练每逢节假日经常带学生外出表演,粤西地区节日特别多,仅每年的“年例”节期间(农历春节过至2月底),不同村庄各自有自已的“节日”[4]。因而舞狮和武术活动频繁,武馆参与赛事多,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其胆量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2.2.2.3 武术训练有助于减少学生被欺负心理、逆反心理、仇恨心理
从表4显示,训练前有22%的留守儿童认为他们在学校被欺负感“非常大”,有24%表示“比较大”,而一年的练武后,这两个数降为0;训练前有12.7%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学校的逆反心理“非常大”和28.4%表示“比较大”,训练一年后,这些数据变为0和8.3%;训练前有13.2%的留守儿童感觉他们在学校有“非常大”的仇恨心理,有15.3%表示“比较大”,而一年的练武后,这两个数只有1.2%和3.3%;表明武术训练对降低留守儿童学生的被欺负心理、逆反心理、仇恨心理有较大的帮助(P<0.05)。
中华武术的本质征是“攻防”,留守儿童长期练武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自信心,使他们感觉“艺高胆大”,被人欺负的心理就慢慢地消除了;其次,武馆对留守儿童武德和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必须按馆规行事,经常教育他们习武以“德为先”的道理,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日常,学生受到关注,提升其存在感,降低产生心理疾病的几率。
2.2.3 武术训练对提高留守儿童文化学习的作用
从表1看出,留守儿童习武前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小学生平均排名27,初中31,高中是32。但经过第一个学期训练后,小学生平均排名提高到15、第二学期后提高到13名;初中加权平均排名第一学期后是23、第二学期升到18;高中第一学期后升到18、第二学期是20。除高中生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平均加权成绩退步2名以外,小学和初步生参加武术训练后进步都比较大,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习武训练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另外,对住武馆学生和不住武馆学生的数据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说明差异主要来自于武术训练,与学生住宿环境关系不大。
习武有效培养学生拼搏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习的态度。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正义行事,为自己为学校争取荣誉,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自信心。另外,武馆教练对他们训练和学习都严格要求,加上武馆中以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辅导学习的做法也促他们进步。从2015年和2016年高考中了解到,武馆先后有19名高中毕业并参加高考,其中有5名学生考上本科学校武术专业就读,其余14名学生中有8名考上普通本科学校,7名考上高职类学校,表明武术训练干预留守儿童的成长始见成效。
2.2.4 武术训练对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不良行为表现较多(见2.1.2),从表2看出,经过武术训练后,小学生“上课迟到”的留守儿童比例由43%降为13%;“逃学旷课”项留守儿童占8.2%降到0;“不完成作业”情况留守儿童占56.1%降到0;“上课违纪被罚”留守儿童点由74%降到3.3%;“打架或被欺”留守儿童由53.2%降到0;辍学率不变。初中与高中生的各项指标与小学生相近的差异,无论小学生,初中生或高中生,除小学生的“辍学率”一项外,留守儿童与普通学生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武馆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管理十分严格,所有后勤工作都由学生分组轮流完成,增强学生自理能力和自觉性。另外,武术的谚语“习武先习德”,传统武德的以“忠、礼、仁、义、信、勤、勇”[5]为信条,现在具体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尊师重道、见义勇为、勤俭自强、勇于进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武馆练习武术、生活一段时间后,相互学习,互相勉励,武馆传递正能量,之前的陋习逐一改正。
2.2.5 武术训练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武术运动集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于一体。留守儿童正是人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每天较大强度的训练,使他们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得到提高,能很好发促进骨骼的生长。长期进行训练的学生在身体素质的各方面的表现普遍要比其他学生好,从被查学校相关的体育教师中了解到,班中是6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座三项指标中,习武的留守儿童成绩普遍靠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7%的学生认为进入武馆最大的益处是使自己的身体强健、更有自信、感冒生病少了,学校的体育成绩明显提升了。另外,在家长访谈中了解到,所有留守儿童的家长都表示,对武馆的教育感到满意。
茂名化州市林尘武馆和化州武协王家拳武术培训中心对留守儿童身心教育的研究表明,武术训练对提高留守儿童胆量和自信心,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压抑感、自卑感,减少他们被欺负心理、逆反心理、仇恨心理,提高文化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体质效果显著。这种融技术训练、文化辅导、行为习惯培养和心理引导于一体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互相比较和共同进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所以,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期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值得借鉴和推广。
3.2.1 农村学校应尽快将武术纳入校园培养方案
武术进校园,必须要以政策支持、政府推动、社会配合为主。首先,学校引进武术师资人才;第二,学校与附近武术培养机构、武馆联合创办培训中心共同实施;第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定期举办各类武术教师培训班,定期培养武术师资人才;第四,教育主管定期检查学校武术发展情况;第五,经常举办各类形的学校武术竞赛以推动农村中小学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进校园,直接让留守儿童得到武术教育,将大大地帮护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3.2.2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集中寄宿,是实现武术教育干预的最佳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集中在农村中小学就读。集中寄宿有利于对他们业余时间的管理和督导,更好地实现武术全面干预的教育方式。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集中寄宿是可以实现的,具体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第一,对于有寄宿条件的学校,采取留守儿童寄宿优先的政策,并通过改善食宿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使学校有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第二,对于不具备寄宿条件的学校,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热心人士赞助等形式,创造条件为留守儿童创设寄宿环境;第三,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留守儿童家庭,采取合理收费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第四,对于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申请国家“精准扶贫项目[8]”支持。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可申请资金支持。解决了资金问题,留守儿童集体居住将成现实,就能更好地在全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武术教育干预的留守儿童的做法。
在管理方面,学校更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把留守儿童的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充分利起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武术训练(或其它文体项目)、用组织武术比赛和表演等活动。或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设立足球班或舞龙舞狮班、或其它文体类爱好班等供学生选择。减少学生的空余时间,使他们既能学到书本知识之外的知识、培养特长和兴趣,有成就感。
体育项目比赛、考试是检验和项目发展的标准,也是刺激学生训练和提高技术水平最佳途径之一。目前武术比赛分为专业性比赛和业余性比赛(由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武术协会负责自筹经费商业化与公益结合)两大类。普通中小学生以业余比赛为主,这类比赛目前有国际赛、全国赛、省级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举办的比赛、武术协会举办的传统武术比赛、市级传统武术比赛等。这些比赛以群众性为主,设立的项目涵盖中国武术的全部内容,此外,还有各级武术协会每年举办的各种段位比赛和考试等。这些比赛的参赛人数特别多,比如2016年第11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有近70国家和地区选手参赛,开幕式表演就有7万人参加[9]。但是,在地级市传统武术比赛和教育部门举办武术比赛很少。因此,教育部门应多与体育部门合作,共同搭建武术地方性武术比赛、考级和交流平台,多举办地方性中小学生武术比赛、段级考试,推动中小学武术发展。武术活动才能长期被激励,留守儿童练武才更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茂名化州市林尘武馆和化州武协王家拳武术培训中心运用武术训练干预留守儿童行为的做法仅仅是一种可行途径之一。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但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由于留守儿童过于分散、变动性和流动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全国各大农村中小学实施留守儿童集中管理并效仿这类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尽可能提供多项选择的体育项目或其它有益的课程给留守儿童,将最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luoxw.国务院重新定义 留守儿童数量骤降5000万[S].凤凰财经.2016-11-10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110/14998008_0.shtml
[2] 王军杰. 腾讯视频[OL].2015-11-23 https://gzzzi.kuaizhan.com/76/92/p29111716263082
[3] 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大数据统计.中商智业[S].2016-11-10 http://mt.sohu.com/20161110/n472825299.shtml
[4] 黄帝全,杨日旭,崔建.粤西洪拳文化特点及其社会学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51-55
[5] 陈来.《论语》的德行伦理体系[J]. 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7-145
[6]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Z].教体艺厅〔2010〕8号.2010-8-23
[7] 吴楚基.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近70国家和地区选手参赛[S].2016-10-16 http://news.163.com/16/1016/11/C3GC6JUR00014AEE.html
[8][9]社会事务司. 民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及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和2016年工作要点的函[Z].北京:民政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