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执教方式对非自主性动机的影响研究*

2018-05-30 12:30赵大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控制性教练员自主性

赵大亮,曾 芊

(广州体育学院教育心理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000)

在运动领域,动机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1]、投入程度[2]、坚持性等[3]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以下简称SDT)框架下,动机被分为六种类型:无动机(a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ernal regulation)、内摄调节动机(introjected regulation)、认同调节动机(identified regulation)、整合动机(integrated regulation)、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4]。其中无动机和外部动机完全没有自我决定的成分,而其余四种动机或多或少都有自我决定的成分。SDT认为,人有自主、能力和关系三种基本需要,当外部环境满足这三种基本需要时会促进内部动机的产生[5]。相反,如果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减少内部动机的产生。自主需要(autonomy need )是指个体能感知到行为和思想可以自由选择和决定。能力需要(competence need)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所体验到的控制感和胜任感。关系需要(relatedness need)指个体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安全感,并与他人形成满意的联系或归属。

运动背景中的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运动员动机。教练员的执教方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6]。在SDT的理论框架下,教练员的执教方式可分为自主支持型和控制型两种。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是指:鼓励自发的努力并且为运动员体验一系列的自主感、胜任感、关系需要而创造条件[7][8]。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支持型的执教方式能够提高运动员自我决定的动机,因为这种执教方式可以满足运动员的心理需求[9]。Amoroser的研究发现了教练员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和自我决定动机之间自我需求满足的中介效应[10]。控制型执教方式是指:教练员的行为是以强制性的、压迫性的、独裁性的方式强迫运动员以特定的、教练认为正确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为[11]。控制性执教方式会改变运动员对内外部因果关系的体验。有研究认为,控制性破坏运动员的心理需求和自我决定并可能导致控制性动机[12]。两种执教方式并非非此即彼,教练员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执教方式,但目前较少有研究联合考查两种执教方式对动机倾向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更注重考察环境因素对自主型动机的影响,但是对于本土运动员来说,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受外部动机的驱使,甚至处于无动机状态。有研究也发现外部动机和无动机在运动员群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13],而且鲜有实证性研究探讨过无动机与外部动机这方面的问题。

本研究结合本土运动员的动机特点,尝试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框架下探索运动员感知到的教练员执教方式、心理需求及动机倾向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另外,本研究也将进一步分析控制型执教方式和心理需求中具体维度对动机倾向的预测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GD省省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425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416份,其中男 220份,女196 份。平均运动年限为6+2.34年,年龄为17+3.31岁。运动项目包括武术套路、体操、乒乓球、击剑、游泳、篮球、蹦床、技巧等。

1.2 研究工具

1.2.1 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问卷

采用Williams等人编制的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量表简表(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cales),共6个条目,李克特5点计分[14]。

1.2.2 控制性执教方式问卷

采用Bartholomew等人编制的控制型执教行为量表(The Controlling Interpersonal Style in a Coaching Context),该量表由15个条目组成,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奖励控制(controlling use of rewards)、消极条件性关注(Negative conditional regard)、威迫(intimidate)、过度个人控制(excessivepersonal control)该量表采取里克特7点计分[15][16]。有研究认为奖励控制更倾向于是中性的而不是倾向于控制性,[17],所以本研究使用了除奖励控制以外的其它三个维度。

1.2.3 需求满足量表

采用运动员基本心理需求满量表(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in Sport Scale), 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共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能力感(Competence)、选择性(Choice)、可控性(Internal 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意志力(Volition)、关系需要(Relatedness)。该量表采取里克特7点计分[18]。我们根据研究需要使用了能力感、选择性、关系需要三个维度,其中选择性维度与自主需要对应。

1.2.4 运动动机量表

采用中国版的《运动动机量表》(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II ),该量表分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内摄调节动机、认同调节动机、整合动机、内部动机6个维度共18个条目,李克特7点计分。由于本研究关注的是非自主性动机,因此选取了无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维度[19][20]。

1.3 问卷测试过程

首先,研究人员通知各项目中心符合年龄条件(12岁以上)的运动员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问卷测试。使用同一指导语为运动员讲解测试要求和注意事项。运动员在作问卷期间,有两位老师巡视运动员回答问卷情况并随时解答运动员的提问。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使用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2 结果

2.1 研究工具检验

自主支持执教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88。

控制性执教方式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61.6,df=41, χ2/df=1.50, RMSEA=0.43, CFI=0.981, NFI=0.945, RFI=0.926, IFI=0.981, GFI=0.961, RMR=0.106。内部一致性信度:消极条件关注0.83,威迫0.80, 过度个人控制0.68。

需求满足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196.6,df=74, χ2/df=2.66, RMSEA=0.063, CFI=0.949, NFI=0.921, RFI=0.903, IFI=0.949, GFI=0.939, RMR=0.083。内部一致性信度:能力需要0.85,自主需要0.76,关系需要0.86。

运动动机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11.8,df=8, χ2/df=1.48, RMSEA=0.034, CFI=0.996, NFI=0.988, RFI=0.977, IFI=0.996, GFI=0.991, RMR=0.065。内部一致性信度:无动机0.81,外部调节动机,0.75。

2.2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与非自主型动机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与心理需求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非自主性动机呈显著性负相关。控制型执教方式与心理需求呈负相关,与非自主性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需求满足与非自主性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如表1)。

表1 各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2.3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与非自主型动机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自主支持执教方式、控制型执教方式为自变量,以心理需求满足和非自主性动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要以正向预测心理需求满足,负向预测非自主性动机。控制型执教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需求满足,正向预测非自主性动机。以心理需求满足为自变量,以非自主性动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需求满足可以负向预测非自主性动机(如表2)。

表2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与非自主型动机的回归分析

2.4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非自主型动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相关量表作为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根据理论假设,以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和控制型执教方式为前因变量,以需求满足为中介变量,以非自主性动机为结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1为完全中介模型。假设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和控制型执教方式影响心理需求,心理需求又影响非自主型动机。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路径:1、自主支持型执教模式直接影响非自主性动机。2、控制型执教模式直接影响非自主性动机。

结果显示,模型1中有标准化系数超过了1,虽然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但也不宜采用。模型2中增加了一条由控制性执教方式直接到非自主性动机的路径,增加了一条由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到非自主性动机的路径。但是从控制型执教方式到需求满足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01且没有达到显著性标准。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到非自主性动机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07且没有达到显著性标准。在修订指标的提示下删除一条从控制型执教方式到需求满足之间的路径,删除一条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到非自主性动机之间的路径,得到修正后的模型3,并接受修正模型3为最终结构方程模型。各模型拟合指标及最终模型见(表3与图1)。

表3 各模型拟合指标

图1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与非自主型动机的结构方程模型

2.5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对非自我决定型动机的回归分析

因为结构方程模式使用了维度平均数分组组成的潜变量来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分别以无动机、外部调节动机为因变量,以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控制性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型执教方式中的威迫对无动机和外部调节动机的正向预测能力最强(无动机β=0.260,P<0.001;外部调节动机β=0.299,P<0.001)。基本心理需求中能力需要对无动机的负向预测能力最强(β=-0.438,P<0.001)。关系需要对外部调节动机的负向预测能力最强(β=-0.258,P<0.001)(见表4)。

表4 以无动机、外部调节动机为因变量,以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控制性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3 讨论

3.1 执教方式、心理需求与非自主型动机之间的关系

首先,控制型执教方式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具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62),而且是相互影响。这一结果说明,教练员的执教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可能会既使用控制型执教方式也同时使用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其次,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与心理需求具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53),控制型执教方式与心理需求无正相关也无负相关。有研究认为控制性可能会影响心理需求的满足[12],但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支持。关于自主支持与心理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即自主支持影响心理需求,本研究也得出与其它研究一致的结果[21]。虽然控制型执教方式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执教方式,我们看到了自主支持与心理需求的正相关,但并没有看到控制型执教方式与心理需求的负相关,结构方程中控制型执教方式与心理需求并不具有相关性,这说明自主支持可以提高心理需求的水平,但控制并不会降低心理需求的水平。这一结论提示我们,当教练员的控制性高但自主支持也高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如果想提高运动员心理需求满足水平,需要考虑的不是减少控制,而是提高自主支持。因为中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特有的师徒关系,在高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员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许是改善教练员执教方式的重要思路。第三,心理需求与非自主型动机具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41),这说明心理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非自主型动机的水平越低。第四,控制型执教方式与非自主性动机之间具有较低程度的正相关(.29),说明控制性执教方式是非自主性动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综合整个结构方程模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关于现有体制下运动员被动训练或没有训练动机产生的原因,本研究的结果给出较好的解释:其一是因为控制性执教方式,其二是因为缺少心理需求的满足。这一结论,为我们解决运动员非自主性动机的问题提供了思路:1、减少教练员的控制型行为;2、通过增加教练员自主支持型行为来满足运动员的心理需求;3、如果不能减少控制型执教行为,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其它方式满足运动员的心理需求。因为结构方程模型中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与非自主性动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可能说明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并不是减少非自主型动机的唯一方法,所有能够促进心理需求满足的行为都会降低运动员非自主性动机。

3.2 影响无动机、外部动机的具体因素分析

3.2.1 威迫对非自主性动机的预测作用

控制性执教方式中威迫对无动机和外部动机都具有最强的预测作用(无动机P<0.001,外部动机P<0.001)。有研究发现威迫会导致抑郁、低自尊和社会性退缩[22]。也有研究发现,威迫导致较高水平的竞赛焦虑[23]。三种控制型执教方式中,只有威迫对动机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一结论在现在的文献中几乎未被提及。威迫主要以口头威胁和体罚为主,在国内的竞训体制下,教练员具有绝对的权威,相对于其它两种控制类型,教练员的言语攻击或可能会降低运动员的自我价值感,这可能是导致威迫而不是其它两种控制类型对非主自性动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原因。

3.2.2 心理需求中能力需要对无动机的预测作用

心理需求中能力需要对无动机具有最强的预测作用(负相关P<0.001)。单独论述某一心理需要类型对动机倾向有何种预测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有一篇研究发现自主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具有最强的相关[24]。另一篇体育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发现能力感是影响自主动机的重要因素[25]。相似的结果在一篇关于体育锻炼的文献中也被提及,但其研究者认为,只有在自主需求满足水平比较低时,能力需要才是影响自主动机的重要因素[26]。能力代表一种胜任感,代表对自我成长的感知。能力需要而不是其它两种心理需要对无动机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体制中,更强调成绩和金牌的重要性,只有成绩进步或者获得期望的成绩,运动员才会满足能力的需要,运动员一旦觉得自己成绩不能提高或者进步不大,就会失去训练的动力。

3.2.3 心理需求中关系需要对无动机的预测作用

关系需要对外部动机具有最强的负向预测作用(负相关P<0.001),在运动心理学领域,国内较少涉及到关系需要与动机倾向之间关系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中国运动员从小就进入到专业队训练,与其接触最多的权威人物就是其教练,可以给其提供社会支持的也是教练,很多运动员会把教练当作师父或父母一样看待。另一方面教练作为技能的教授者和各项事物的领导者,也具有决定权,这就导致运动员会更倾向于与教练员处理好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更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意愿而体现较多的服从行为。那么,关系需要满足水平越低就越会体现出更多的服从行为,这可能是关系需要能成为最强预测变量的重要原因。

4 研究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研究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框架下探索运动员感知到的教练员执教方式、心理需求及动机倾向之间的关系,所得成果对本领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意义,也为实践中教练员调整执教方式,改善动机倾向提供了思路,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一,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源于GD省队,参加测试的省队年龄不齐,但有研究认为对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控制程度会更高[10],对于年龄较大已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的自主支持程度会更高,年龄阶段的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到本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未来的研究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深入研究以检验本研究结果的稳定性。二、本研究基于本土运动员的动机特征,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中自我决定成分的多少把动机倾向分为有自主成分和无自主成分两部分,并使用了无自主成分(非自主性动机)这一部分问卷进行测量,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在相关研究中并不多见,这是否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有等进一步检验。未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检验这种分类方法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类型的经典分类方式开展更多的研究。三、本研究的解释威迫而不是其它控制性执教方式对动机倾向的预测效果时,使用了自我价值感这一概念,这一解释是否合理?其它更为稳定的心理特质如心理韧性、人格特征等是否会对动机倾向产生影响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四、研究发展控制型执教方式、心理需求量表中的某一特定维度会对动机倾向产生更强的预测效应,单一维度对动机倾向产生何种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未来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检验不同的维度对动机倾向的影响效果。另外,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控制型执教方式不会对心理需求产生影响,那么控制型执教方式与非自主性动机之间是否会有其它中介变量?有文献提到,心理需求满足程度低与需求阻滞并不相同,那么控制性执教方式是否会以心理需求阻滞为中介变量对非自主性动机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进行检验。最后,除了控制型执教方式和自主支持型执教方式,本土教练员是否存在其它中性的执教方式?未来的研究需要全面了解教练员的执教方式并探讨其对动机倾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Amiot, C. E., Gaudreau, P., & Blanchard, C. M.. Self-determination, coping, and goal attainment in sport[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4(26):396-411

[2] Pelletier, L. G., Fortier, M. S., Vallerand, R. J., Tuson, K. M., Brie` re, N. M., & Blais, M. R. . 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 in sports: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SMS)[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995(17): 35-53

[3] Pelletier, L. G., Fortier, M. S., Vallerand, R. J., & Brie` re, N. M. .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motiv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physical activity: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1(25): 279-306

[4] RYAN R M,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Am Psychol, 2000(55): 68-78

[5] DECI E L, RYAN R M.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J]. Psychol Inquiry, 2000(11): 227-268

[6] Mageau, G. A., & Vallerand, R. J. . 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A motivational model[J].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2003(21):883-904

[7] ADIE J.W., DUDA J.L. & NTOUMANIS N. . Autonomy support,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and the optimal functioning of adult male and female sport participants: A test of basic needs theory[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8 (32):189-199

[8] Gagné, M., Ryan, R.M. & Bargmann, K. . Autonomy support and need satisfaction in the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of gymnasts[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3(15):372-390

[9] Kimberley J. Bartholomew, Nikos Ntoumanis, and Cecilie Th?ersen-Ntoumani.The Controlling Interpersonal Style in a Coaching Context: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Psychometric Scale[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10(32):193-216

[10] Amorose, A.J., & Anderson-Butcher, D. . Autonomy-supportive coaching and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thletes: 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7(8):654-670

[11] Blanchard, C.M., Amiot, C.E., Perreault, S., Vallerand, R.J., & Provencher, P. . Cohesiveness, coach’s interpersonal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Their effects on self-determination and athletes’ 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9(10):545-551

[12] Blanchard, C.M., Amiot, C.E., Perreault, S., Vallerand, R.J., & Provencher, P. (2009). Cohesiveness, coach’s interpersonal style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Their effects on self-determination and athletes’ 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9(10):545-551

[13] 朱晓娜. 成就目标定向、自主性支持对运动员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0,55-59

[14] Williams, G.C., Grow, V.M., Freedman, Z.R., Ryan, R.M., & Deci, E.L.. Motivational predictors of weight loss and weight-loss mainten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70):115-126

[15] Bartholomew KJ,Ntoumanis N,Th gersen -Ntoumani C. The Controlling Interpersonal Style in a Coaching Context: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Psychometric Scale[J]. J Sport Exerc Psychol,2010(32): 193-216

[16] 赵大亮,蒋小波,刘靖东.控制执教行为量表在中国运动员人群中的初步检验[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480-485

[17] Kimberley Bartholomew, Nikos Ntoumanis , Cecilie Th?gersen-Ntoumani. A Review of Controlling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from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Implications for Sports Coach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9(2):215-233

[18] Johan Y.Y. Ng, Chris Lonsdale, Ken Hodge. The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in Sport Scale (BNSSS): Instrument developmentand initial validity evidence[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11(12):257-264

[19] Li, C., Kawabata, M., & Zhang, 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II for Chinese athle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16(14):1-15

[20] Pelletier, L.G., Rocchi, M. A., Vallerand, R. J., Deci, E. L., & Ryan, R. M.. Validation of the Revised Sport Motivation Scale (SMS-II)[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13(14):329-341

[21]Reinboth, M., Duda, J. L., & Ntoumanis, N. . Dimensions of coaching behavior, need satisfac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fare of young athletes[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14(28):297-313

[22] Barber, B. K. (2001). Intrusive parenting: How psychological control affec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1

[23]Baker, J., C?té, J., & Hawes,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ching behaviours and sport anxiety in athletes[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00(3):110-119

[24] Anthony J. Amorosea,, Dawn Anderson-Butcherb。Autonomy-supportive coaching and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thletes: 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 2007(8):654-670

[25] Standage, M., Duda, J. L., & Ntoumanis, N. . 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5(75):411-433

[26] Markland, D. . Self-determination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an exercise setting[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999(21):351-361

猜你喜欢
控制性教练员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云南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大邦五隧道顺利贯通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