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惠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稳定型心绞痛(SAP)为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表现为冠脉供血不足,出现阵发性、持续时间短暂且经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制剂后缓解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为主的一种综合征。相关研究认为,各种危险因子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性改变,造成内皮细胞相关黏附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内膜增生迁移、基质产生及脂质积累,血清相关黏附因子含量的变化对临床评估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预后有重要价值[1-2]。本研究观察了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黏附因子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均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3]中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胸痛有定处,痛如针刺,入夜加重,胸闷痛或胸胁胀满,憋气,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经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证实有明显心肌缺血;患者年龄35~75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或肺栓塞者;血压不稳定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伴恶性肿瘤、造血系统、免疫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案无法配合或依从性较差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2(64.3±8.4)岁;病程3~17(7.1±1.3)年;合并高血压24例,高血脂症17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3~74(63.8±7.8)岁;病程4~19(7.3±1.4)年;合并高血压21例,高血脂症15例,糖尿病6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4]:①终止体力活动,稳定情绪,避免寒冷刺激。②注意休息,减轻精神压力,控制体质量,戒除烟酒,注意低盐饮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症。③阿司匹林75~15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 mg/d口服;普萘洛尔10~20 mg口服,2次/d;曲美他嗪20 mg 口服,3次/d。急性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0.3~0.6 mg舌下含化;单硝酸异山梨酯10~40 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组成:桃仁15 g、红花10 g、当归12 g、生地10 g、赤芍10 g、牛膝10 g、枳壳10 g、甘草6 g、桔梗6 g、柴胡6 g、川芎6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2组疗程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依据以下标准评估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未见明显心绞痛发作,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T波倒置变浅达50%或平坦变直立,S—T段上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明显降低,心电图指标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心绞痛症状基本无减轻,心电图缺血症状无改善[5]。
1.3.2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后对患者典型血瘀证中医证候指标包括胸痛有定处、痛如针刺、入夜症状加重、舌质暗或有瘀斑进行评分,根据证候表现程度及出现频率分别记为6分、4分、2分、0分,得分越高表明证候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微[6]。
1.3.3血清相关黏附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试剂盒购于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完全遵照使用说明书执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2组血瘀证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sICAM-1、sVCAM-1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sICAM-1、s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sICAM-1、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sICAM-1、sVCAM-1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细胞黏附分子(ICAM)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标志物,其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7]。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与迁移是造成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原始动力,其可继发性造成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及胞外基质黏附,从而形成血管壁局部血栓,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8]。sICAM-1为ICAM-1的可溶性形式,起到缓冲和载体作用,仍保持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结合的功能。sVCAM-1在正常情况下表达水平很低,但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时可诱导sVCAM-1在血管内表达,其表达水平增加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sICAM-1表达水平增加相一致[9-10]。近年来研究发现sVCAM-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sVCAM-1浓度在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时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VCAM-1明显升高,且sVCAM-1越高病情越严重,临床预后越差,提示其与心血管疾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11-12]。
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病变部位主要在心,但与五脏功能相关,常在正虚的基础上,或外感实邪,或内伤情志,或饮食失节,导致气、血、痰浊瘀阻心胸,络脉阻滞,而发胸痹心痛之症。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表现为气滞血瘀证,因发病早期正虚症状不明显,尚未伤及气阴及心阳,临床表现以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心悸不宁、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等为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养血为主;四逆散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共奏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效,可达到气畅血行的目的。相关研究证实[13-15],血府逐瘀汤复方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作用;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延长出血、凝血时间,改善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低下;改善心肌缺血所诱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扩张冠脉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减轻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抑制动脉增厚。
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瘀证证候积分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血瘀证候,降低血清相关黏附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1] 唐艳梅.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生存质量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2] 刘勉,龚艺,韦锦燕,等. 前列腺素E_2对大鼠巨噬细胞株NR8383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成管、迁移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7):936-940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6-13
[5] 王阶,何庆勇,姚魁武,等. 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J]. 中医杂志,2008,49(9):842-844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7] 韦叶生,唐任光,袁锡华,等.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11):1056-1059
[8] 魏玉杰,刘惠亮,何玉辉,等.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3):233-236
[9] 熊杜. 心痛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ICAM-1/VCAM-1的影响[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10] 周发展,武君,张春玲,等.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CD].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1):3-8
[11] 申文祥,党瑜华,陈魁,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3):546-548
[12] 罗江,杨惠民.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及血清RLP-C、sICAM-1、sVCAM-1含量差异分析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3):317-320
[13] 芦海生. 血府逐瘀汤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C]. 北京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2013
[14] 张伟,刘晓丹,李菲,等. 血府逐瘀汤调控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的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3):427-433
[15] 马志光.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阳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概况与药理分析[J]. 海峡药学,2016,28(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