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历史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2018-05-27 10:40韦金伶
赢未来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韦金伶

摘要:特色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本文以宜州区为例,分析宜州区特色历史课程资源内容和现状,探讨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宜州区;特色历史课程资源;高中历史教学

一、宜州区特色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标提出了历史学科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历史学科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必须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价值归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家乡开始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民族历史课程资源,形成对家乡、对本民族的深切认同,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本地区、本民族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历史教学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积极作用。

二、宜州区特色历史课程资源概述

宜州区位于广西河池市,政府驻地庆远镇,境内居住有30多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文化名城。清道光八年《庆远府志》记载:“刘三姐系唐时下涧村壮女,生性善歌……”,壮族歌仙刘三姐系今宜州刘三姐乡下梘村人。宜州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是历代州、郡、府,路、司之所和专区驻地。宜州地处“粤西之鄙”、 “扼西南北七十二蛮巢”,因此在粤西西北地区军事地位极为重要。2100年多年的建制历史,宜州一直以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地位凸显在中国的版图中,并创造了极富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沿革。夏商周三代,宜州属百越之地。秦初属南越,后属秦桂林郡。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定周县,是宜州建制之始,县治在今宜州区庆远镇。此后,经历龙刚县、龙定县、龙水县等称谓。北宋年间定名为宜山县,今之宜州。明代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庆远府,清属广西庆远府,均为府治。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宜山仍是民团区、行政专区治地。1993年撤宜山县,设县级宜州市。2016年,撤宜州市设宜州区。无论区划如何变迁,县级宜山历来是其上级行政单位的治所,是区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军事重镇,在桂西北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历史文物古迹。宜州2100多年的建制历史,保留下来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迹。庆远城区有祭祀被羁管宜州、对宜州教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大文学家黄庭坚的“山谷祠”、衣冠墓;宋代“铁面御史”赵汴讲学处清献书院遗址;小北门龙江河边有明惠帝朱允炆义马“泣血碑”;会仙山景区有纪念考察探险宜州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霞客亭,明卫指挥使昭勇将军彭举书“云深”石刻,清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唱和诗石刻、翼王亭、点将台,国内现存发现最早的百罗汉名号碑;城东门原文庙和标营处有浙江大学西迁宜州遗址,以及四牌楼;廖哥山北麓有蒋百里将军墓遗址;德胜镇保存有宋代名将、宜州刺史杨文广卫疆御敌的战事故垒,清代“两粤宗师”郑献甫首任山长的德胜书院遗址,等等。

(三)历史名人。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炆、“两粤宗师”郑献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等名人曾流寓宜州。土生土长的宜州本籍名人,如三元及第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碧血忠魂的空战英雄黄莺,壮烈殉国的抗战英雄谢骙,康藏公路筑路英雄韦江歌等。

(四)民俗文化。多民族的地域特色,使宜州形成了浓厚民俗风情。如宜州山歌、桂剧、彩调、渔鼓、舞龙狮、上刀山、打陀螺、抢花灯、捞火球、行酒令等。2006年,刘三姐歌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宜州区特色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學中的运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在学习“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过程中,我利用了书本的知识结合了宜州行政沿革绘制了这份图表:

通过讲述从秦到元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与宜州市的行政沿革联系起来,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了解从秦到元国家行政区划的演变,同时出于对热爱家乡和了解家乡的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了地方行政沿革。

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课时,向学生介绍空战英雄黄莺。使学生了解到我们宜州人在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英雄人物,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使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在学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时候,我分配任务给各个小组进行调研,引导学生从近代衣、食、住、俗的变迁等方面进行。以婚俗为例,我让学生采访周围老人、长辈关于婚俗的变迁,并提出几点要求,以供同学参考:1.女方嫁妆有何变化?2.结婚双方如何认识?3.婚礼举行的情况如何?4.时间划分建国前后、改革开放以来、进入21世纪三个阶段。

通过采访的形成的文字材料,可以间接反映宜州女子陪嫁状况的变化,勾勒出新中国农村地区婚俗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历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在学习“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我向学生介绍宜州“求是”桥,其题词者是中国“核司令”程开甲。1938年8月至1940年元月,程开甲随浙江大学西迁至宜州,曾在宜州求学一年多。学生得知中国“核司令”曾在宜州求学,会极大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介绍程开甲先生在抗战中随浙大西迁求学、立志报国的经历,以及为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研究隐姓埋名二十几年,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2]广西河池市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庆远府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12.

[3]邱伟华.历史名城话宜州[EB/OL]. http://www.yzdzw.gov.cn/html/zjyz/sjwh/309.Html,2018-3.

[4]李斯琴.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

【基金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C类课题(立项编号:2017C284)课题名称: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地方高中学段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以宜州市为例】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乐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