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言明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互动形式,追问则是课堂提问方式中一种重要的提问手段。追问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之后教师有目的性的再度提问,能够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更深层次地研究问题。
【关键词】 初中生物;追问;课堂精彩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是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已经习惯了“你问我答”的方式,教师问到哪儿,学生的思维就会跟到哪儿。所以教师要问得深刻,问得透彻,不妨在设置的问题上再进一步,以把思维向纵深处拓展。这样,课堂提问就有了更高的价值,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在“追问”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连贯性,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当然“追问”要有甄别,恰当地用在需要的时候。
一、追问要承前启后、密切相连
生物教材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应不忘与前面知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并形成系统。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相应的“追问”,对内容的学习能够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追问的题目设置是由前面的题目衍生出来,在学生的思维空间里是前后密切联系的。在迁移的过程中,知识有载体作支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不觉突兀,可以实现自然的衔接过渡。
例如,在学习“细胞”有关知识时,学习初始阶段我们就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在实验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了几种细胞的组成成分。在后来“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功能结构。提出问题: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这是对前面内容的复习,增强学生对细胞的认识。继续设问:动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可以归纳出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然后追问: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有哪些?组成细胞的元素有哪些?有何功能?这需要联系学过的“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实现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二、“追问”要突出重点、拓展深化
追问要在关键处,很多追问并不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问题的回答,即兴衍生而来,体现的是“动态生成”的精彩。教师追问,并非为难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挖掘。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的思维空间越来越广,对问题的辨析越来越明。当然,并非每个问题都要“刨根问底”,而应在重点的地方拓展得多一些。所以,追问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课时,有“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追问。如:选用绿色叶片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掉叶柄和粗的叶脉(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在加二氧化硅的时候,追问: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丙酮的作用是什么?能用水代替吗(丙酮是用来溶解色素的,不能用水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研磨的时候为何要迅速、充分?教师一边快速研磨,一边追问(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的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滤液细线为何不能用钢笔和圆珠笔来画(因为钢笔水和圆珠笔油中含有其他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教师一边做实验,一边追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随时识记,加深印象。
三、追问要激活思维、发散思维
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的启发才能更活跃,课堂问题大多是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受限制,需要教师引导,向更广的领域迈进,“追问”就是最好的形式。所以,追问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具有启发性,帮助学生轻松跨过“最近发展区”,实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課的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需要教师重点分析讲解。但是学生对DNA是有所了解的,知道DNA是重要的遗传信息,可以用来做亲子鉴定。DNA的中文名字是“脱氧核糖核酸”,所以DNA和RNA统称为核酸,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追问:为什么通过DNA就可以确定人的身份或者亲子关系呢?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时候会有较高的兴趣,同时归纳出DNA上携带了生物个体上特异的遗传信息,所以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学生愿意探讨,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设问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追问要简洁明了、合理有效
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追问环节要简洁合理,以学生为基,引导学习,避免霸王讲授,只有这样课堂追问才能产生有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中除一些特别提问之外,通常的提问都应该让学生知道教师具体提问的要求是什么,不能让学生感觉模糊不清,摸不着头脑而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而且提问的问题难度要设计合理,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教学中“冷场”或者“闹市”。
例如,在“种子的结构”一课复习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种子萌发所要具备的外界条件和必要条件,教师设置问题: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教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回顾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外部条件,要有有生命力的胚,要有充足的水和空气,还有适合萌发的温度。但是如此提问就不够明确,学生也就会回答不准确。此时,教师如果改变提问方式,首先提问:种子萌发需要哪两个条件?再次追问:这两个条件分别是什么?这样提问既简洁,学生又能很快联想到已学知识,回答准确。又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一课时,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解决后,学生满心欢喜,此时教师追问:碳一氧平衡要是被打破,会出现什么影响?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课堂一下被这个问题陷入了僵局中,导致课堂“冷场”。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给出一些如沙尘暴、两极的冰川融化、节能减排等相关图片资料,再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两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就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这样的问题也不会让课堂陷入僵局,这样的问题也具有吸引力,从而以提问的互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中的追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与前面知识点紧密联系的同时,做到重点突出,激活思维,合理有效。教师在即兴追问的时候要注意衡量“追问”的价值,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果有的问题并不需要深挖细究,那么就不要浪费学生的时间,不要在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多此一问。切记,“追问”是对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是动态课堂构建的一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尹娟. 如何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理科考试研究,2014(18).
[2]魏学江. 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J]. 学周刊,2014(22).
[3]王玲. 追问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7.
[4]李荣德. 浅谈追问艺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03).